影像读片(15):血管变异—编织型颈内动脉

病例简介

女,64岁。

症状:发作性右侧肢体麻木无力。

既往高血压病史。

个人史无特殊。

有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家族史。

CTA
颈部CTA之最大密度投射重建(MIP,左图):左侧颈内动脉颅外段和岩骨段管腔显影纤细,轮廓不规则(白箭);三维表面容积重建(右图):左侧颈内动脉颅外段局部似乎可见两个血管腔(红箭和蓝箭),上述部位血管断面图像显示两个并列的管腔(红箭头和蓝箭头)。
DSA
DSA(左图:二维,右图:三维重建):左侧颈内动脉近段和岩骨段可见两条独立的血管伴行,并相互缠绕,符合“编织型”变异表现;另外,左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部见两条独立的血管平行伴行,血管轮廓自然柔顺。
DSA视频

侧位造影

左前斜位造影

三维造影

三维DSA重建
读片分析
1、“编织型”血管变异十分少见,表现为双管腔“缠绕”伴行,这些变异血管管径较此部位正常血管管径细小,虽然行程扭曲缠绕,但血管轮廓还是比较自然柔顺的,这是和夹层病变相鉴别的关键点。
2、文献报道相对多的是“编织型冠状动脉”,在脑血管鲜有发现,笔者也仅诊断过2例“编织型颈内动脉”变异,本病例是其中之一。
3、在此病例,CTA主要表现为颈内动脉颅外段和岩骨段弥漫严重狭窄,血管轮廓不规整,原始图像显示局部双腔,故难以排除夹层,最终由DSA明确诊断为“编织型颈内动脉”。诊断依据如前文所述:左侧颈内动脉颅外段和岩骨段见三处双血管伴行,其中两处双血管“缠绕”呈麻花样,还有一处双血管分离伴行;以上双血管管径明显小于对侧正常颈内动脉管径,但轮廓自然柔顺,管腔趋于圆形,在一些部位两个管腔之间存在距离较大的分离,这和夹层病变所致的双腔区别明显。
4、DSA因其空间分辨率高,动态显影,以及血管减影的优势,在诊断编织型颈内动脉方面优势明显。值得一提的是,如本病例所示,当代三维DSA可采用多种后处理方法清晰显示缠绕的双血管,对编织型脑血管变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发挥重要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