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DRG的六大评价指标
DRG作为一种医疗服务管理工具,能从医疗服务能力、服务效率、质量安全三大方面提供相对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其中,基于DRG的医疗服务能力评价指标包括DRG组数、总权重、病例组合指数(Case-Mix Index,CMI);服务效率评价指标包括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质量安全指标则是指低风险组死亡率。
指标一:DRG组数
DRG组数,代表治疗病例所覆盖疾病类型的范围,体现医疗服务的广度。
假定在某一时间段内,某医院的住院病例经过DRG分组器的运算可以分入k个DRG组,那么这个医院的“DRG组数”即为“k”。
每个DRG组表示一类疾病,包含多个病种。出院病例覆盖的DRG组数越多,说明这个医院能够提供的医疗服务范围越广。
指标二:总权重
以前常用出院病例总数衡量医院的医疗服务产能情况。但是在病例类型不同的情况下,出院病例多的医院,其产出并不一定高于出院病例少的医院。而总权重则能相对真实地反应出住院医疗服务的产能情况。
考虑到目前国内医疗费用的构成扭曲,在计量DRG权重时,以38类医疗费用为基础,将患者住院总费用分为“医疗”、“护理”、“医技”、“药品”和“管理”五大类。每个大类各赋予相同的权重(20%)进行标准化调整,然后计算各个DRG组的权重Wi。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DRG组的权重Wi=该DRG组内病例的例均费用/全体病例的例均费用
医院DRG总权重是指医院接诊的各个DRG组入组病例的权重之和。
如果用n1、n2、……、ni分别表示某医院各个DRG组覆盖的病例数。那么,这个医院DRG总权重 W 的计算公式如下:
医院DRG总权重能相对真实地折射出住院医疗服务的产能情况。总权重值越大,代表该医院住院医疗服务的“总产出量”越高。
指标三:病例组合指数(CMI)
国际上将CMI值作为评判医疗服务技术难度的重要指标。如果所有医疗机构治疗此类病例所消耗的医疗资源都较高,那么说明治疗此类疾病的难度较大。
CMI值与权重有关,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某DRG组的CMI值 = 该DRG组总权重/该DRG组总病例数
某医院的CMI 值= 该医院所有DRG组总权重/该医院总病例数
CMI值越大,说明该学科(或医院)治疗病例的平均技术难度水平越高。后续推行按DRG付费之后,CMI值也能反应出医院医保基金的获取能力。
假设CMI的行业标杆值(平均水平)为1,某医院CMI = 0.85,医保支付标准按照每个权重5000元支付。由于疾病结构交叉,造成该医院平均每例患者比平均水平少获取0.15 × 5000 = 750元的医保基金。
指标四:时间消耗指数
时间消耗指数,反应出治疗同类疾病所花费的时间。医院治疗某类疾病的例均住院时间越长,说明该医院的时间消耗指数的值越大。下面用“T”代表时间消耗指数。
T = 1,表示医院的例均住院时间与全市(地区)的平均水平相当。
T > 1,表示医院治疗同类疾病所需时间高于全市(地区)的平均水平。
T < 1,表示医院治疗同类疾病所需时间低于全市(地区)的平均水平。
指标五:费用消耗指数
费用消耗指数,则反应出治疗同类疾病所花费的费用。医院治疗某类疾病的例均住院费用越高,说明该医院的费用消耗指数的值越大。下面用“C”代表费用消耗指数。
C = 1,表示医院的例均住院费用与全市(地区)的平均水平相当。
C > 1,表示医院治疗同类疾病所需费用高于全市(地区)的平均水平。
C < 1,表示医院治疗同类疾病所需费用低于全市(地区)的平均水平。
指标六:低风险组死亡率
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疾病本身很严重难以救治(比如晚期的恶性肿瘤、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等);二是临床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和偏差。所谓“低风险组”是指疾病本身导致死亡的可能性极低的病例类型,比如年轻患者的单纯性阑尾炎、人工流产等。
那么,如何划分“低风险组”的范围?
我们通过对各个DRG组病例的住院死亡率进行标准化处理,进而达到对不同的DRG组进行死亡风险分级的目的。
具体操作过程包括四个步骤:
第一步,计算各个DRG组的住院死亡率(Mi);
第二步,对Mi取对数,得到Ln(Mi);
第三步,计算Ln(Mi)的均值和标准差;
第四步,计算死亡风险评分。
图1:死亡风险分级
图2:死亡风险等级分布
如果“低风险组”的病例发生了死亡,那么意味着死亡原因很可能不在疾病本身而在临床过程。这就提示临床或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需要对该类死亡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临床诊疗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潜在风险,并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