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113方——小陷胸汤

第四十五方——小陷胸汤

太阳百十七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黄连一两(15克) 半夏半升(65克)洗  栝蒌实大者一枚(约45克)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位与大结胸同。但按之则痛,未如大结胸之不按亦痛也,脉则浮滑,亦不如大结胸之寸浮关沉。白虎汤证,脉浮滑者,此里有热,表有寒也。此虽不如大结胸之热实,而亦有里热,较之大结胸,证同而病轻。小陷胸汤,黄连泄热,半夏降逆而涤饮,栝蒌清金而去垢,是即大陷胸之制,变而从轻者也。(原解)

1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大结胸病者,不按也痛。脉浮滑者,区别于大陷胸的寸浮而关沉也。脉浮滑者,浮为表郁,滑为痰壅。黄连泄胸膈之壅热,半夏瓜蒌,降逆而去垢。

小陷胸汤——外感痰喘,表闭肺郁,而生痰热。

小青龙汤——外感痰喘,表闭里水,而生寒饮。

2 小陷胸病之来路,和大陷胸一样,未必就非得误下,有表证而没有误下误治,也能得结胸病。皮毛窍闭,肺气内郁,气不化津,则生痰涎。经阳伤寒,则太阳不降,胃气也逆,肺气不降,胃气也逆,胃气不降,肺气不敛,则胆木痞结,火气上逆,所以痰浊,气逆,火热,胆痞,胃逆,彼此壅塞,结于胸膈,是为结胸。重点,不下也有结胸之义。

1小结胸证——刘渡舟医案

  孙某,女,58岁。胃脘疼痛,按之加甚,且心下部位有一包块外鼓,大如鸡蛋,按之濡软而不硬。饮食正常,但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脉弦滑。《伤寒论》说:“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糖栝蒌30克 黄连9克 半夏9克

  服药二剂后,大便泻下黄涎许多,尔后胃痛止而包块消。

  解说:小结胸证是由于痰热邪气凝聚于胃中,阻塞气机所引起。“正在心下,按之则痛”是本证的诊断依据。由此可见,大小结胸证的主要区别是在于病变范围的大小不同,也正是由于病位大小不同,所以要采用不同的方药治疗。《临证指南》

论:为什么会有鼓包,大如鸡蛋。此是甲木经气不降,痞结之故,本条濡软不硬,下条医案坚硬痛甚。《金匮》水气三十二,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此是水旺胃逆,壅阻胆经下行之路,因而痞结心下,坚硬不消。也就是清阳之位,浊气壅塞,而甲木痞结之义。本条虽然不坚硬,但结胸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痛而不近,就是此理。此也可以理解水气病理,枳术汤病理。

小结胸重证——程原仲医案

京师邻人陈怀玉尊间,患伤寒六七日,胸高胀痛,按之坚硬痛甚,余用半夏三钱,瓜萎仁三钱,黄连一钱五分,姜三大片。煎服,胸宽痛止病愈。因问何方药简而效速,必得异传。予曰:“此小结胸证,用小陷胸汤,古人治法耳,无异也。”(《程原仲医案》《名医验案精选》

3小结胸——闫云科医案

罗某,男,体素健,古稀之年,仍勤于躬耕。1973年10月1日,大雨滂沱,田间遭淋,归来便感不适。翌日心下胀满,烘砖温熨,以求轻快,见食生厌,恶心呕吐,大便溏薄,一日二行,小便黃浊,口干口苦,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皆一派湿热壅结之候。余以手诊腹,心下板硬疼痛

薛生白《湿热病篇》云:“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苔白,口渴不思饮。”若结于心下,按之痛者,名小结胸。治当清热利湿,通结下气,遵《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胜湿,寒胜热',“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以苦燥之,以淡泄之”之法度。拟小陷胸汤加味:

黄连6g 半夏15g 瓜蒌15g 枳实10g 厚朴10g茯苓10g 泽泻10g 生姜3片二剂

二诊:胀满大减,纳食增加,按压心下已不觉痛,板硬亦不似先前,舌苔白腻,脉滑不数,原方加苍术15g,二剂。

按:结胸一证,出自《伤寒论》,泛指邪气滞于胸胁、脘腹之病证,为湿热互结而成。本案湿重于热,湿为阴邪,得阳则化,故而喜温,烘砖温熨,不可以此视为中寒而用辛温;口干为湿热中阻,津液不能上承,更不可误为阴虚而以滋润。二者之别,在思饮与否。《临证实验录》

论:淋雨外感,皮毛一闭,肺气不利,胸膈胀满,彼此壅塞,则病痰热结胸。

心下——赵守真医案

泥工陈某,前以工毕夜归,途中大雨滂沱,衣履尽湿,到家易衣就寝。次日微感不适,然以食齿之繁,殊不欲以是而休息也,仍勤于工。未几日,突而发热身痛,胸闷咳嗽,口干不渴,二便如常。医用人参败毒散治之。2剂,身痛咳嗽得稍已,旋又寒热往来,心下胀闷。再改柴胡桂枝汤与之,数投病仍不解。患者由兄伴来就诊,切脉弦滑而细。询之,彼谓:“口苦咽干,胸胁宿满,往来寒热,心烦不思食。”吾思此少阳证也,服小柴胡不效,当另有故。试以手按其心下,则觉痛甚,证之脉滑,又属有痰,此非柴胡桂枝汤证,乃一柴胡小陷胸之合病也。《伤寒论》有云:“心下痞,按之痛者,小陷胸汤主之。”参合前说,更可确定无疑。因书柴陷汤服之。柴胡21克,半夏9克,黄芩、党参各6克,甘草3克,瓜婆实15克,黄连2.4克。并谓3剂可愈,不必易方。逾数日,复来云:“药后病若失,果如先生言,现唯口乏味、身委顿而已。”按脉和缓,属于病后虚弱,疏予归芪异功散加神曲、山药,益气血,补脾胃,以培元气。(《赵守真医案》)《经方研习》

论:淋雨外感,肺气不利。脉弦有滑,而寒热往来症,也不是少阳经病,此是少经气不降之象。少阳经气,自头走足,而主下降,经气上逆,则见寒热往来之象。因是结胸,所以此案也思索,为何服柴胡不效。小陷胸汤,泄热涤饮,清金涤垢则已。痰滑一泄,肺气敛降,则脉和缓,调量而愈。此用合方柴胡者,就是寒热往来,误以少阳经病。

(0)

相关推荐

  • 小陷胸汤原方条文,医案条文用法剂量及方解方论。

    小陷胸汤原方组成.医案条文.用法剂量与方解方论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八杀九 2019-08-29 12:57:56 养生之家导读:经方方证纵横实为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研究方剂必备参考书.那么小陷 ...

  • 腹泻黄芩汤李克绍

    (三)清凉法清凉法是用于热泻的.热泻的特点是∶大便的时候,觉得肛门灼热,粪门弹响连声,粪色深黄,酸臭难闻,小便赤短.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苦寒泻热药才能起到泄热止泻的作用.李士材说∶ 用清凉法治热泻,就像 ...

  • 经方:小陷胸汤(痰积胸中,按之则痛)

    小陷胸汤 [原文]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栝蒌实大者一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

  • 伤寒论113方速查(很强大)

    太阳上篇 计一十四方 桂枝汤 桂枝 白芍 甘草 生姜 大枣 五苓散 猪苓 茯苓 泽泻 白术 肉桂 桂枝加附子汤 于桂枝汤内加附子一枚 桂枝加桂汤 于桂枝汤内加桂二两 桂枝人参汤 桂枝 人参 甘草 白术 ...

  • 伤寒论113方

    ​伤寒论113方 1.桂枝汤 5味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 ...

  • 【中医】伤寒论113方集锦(后附剂量换算)

    八月阅读排行榜 [西医]解剖学大图版 [中医]国家级名老中医名方精选 [中医]中医金句100条 [中医]中医治病法则120条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表[内附口诀] [中医]傅青主女科方解歌诀总结版 [中 ...

  • 伤寒论113方集锦(附剂量换算)

    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981 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攻关.临床意义重大. 我们将互联网上流传 ...

  • 干货分享:伤寒论113方集锦(后附剂量换算)

    导读:本文总结了<伤寒论>113方方药组成与煎煮方法服药禁忌等,且后附有汉代方剂剂量与现代的换算.值得收藏与分享!经方是我们中医人的财富,不可弃之如草芥,亦不可束之以高阁!有老师感叹,现在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连夏蒌,清热宽胸涤痰优: 胸脘痞闷按之痛,苔腻脉滑痰稠黄. 组成:黄连.半夏.瓜蒌实.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主治:痰热互结证.症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 临床运 ...

  • 伤寒论113方集锦(附剂量换算) – 经方派

    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981 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攻关.临床意义重大. 我们将互联网上流传 ...

  • 伤寒论113方集锦

    伤寒论113方集锦

  • 伤寒论113方集锦(后附剂量换算)

    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981 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攻关.临床意义重大. 我们将互联网上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