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概述(九十三)——蒙古对回鹘、西辽、西夏、吐蕃、大理的征服

蒙古汗国在建立以后,通过数十年的战争,先后收服回鹘、灭西辽、灭西夏、收服吐蕃、灭大理,将西部的辽阔地区纳入版图中。本期主要介绍以上历史内容。关于蒙古三次大规模西征的情况,将在第九十五期作介绍。

回鹘的归附与蒙古对西辽的战争

成吉思汗即位以后,位于蒙古高原西面、今我国新疆地区,原服属西辽的西州回鹘及位于伊犁河谷的诸部都趁机摆脱西辽统治,而归附蒙古。

西州回鹘统治者亦都护巴尔术伊尔忒不仅杀掉了西辽少监,还率军抗拒蔑儿乞残部,得到了成吉思汗的嘉许。1211年他到克鲁伦河朝见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将其女嫁给亦都护为妻,并将其认为自己的第五子。由于蒙古采用了回鹘文字,西州回鹘的文化也影响到蒙古的发展,蒙古汗国时期大量出身回鹘的官僚士人被蒙古统治者所亲任。

1208年,乃蛮部屈出律在额尔齐斯河被成吉思汗击败,逃亡到西辽。这个时候的西辽已经风雨飘摇,西面的花剌子模逐渐崛起,而屈出律也阴谋篡夺西辽政权,于是他欺骗西辽末主耶律直鲁古,培植个人势力,阴谋与花剌子模瓜分西辽。西辽天禧三十四年(1211年),屈出律设伏俘虏直鲁古,假意尊其为太上皇,不改国号,但实际上已经篡夺西辽政权。屈出律一改西辽自耶律大石起奉行的宗教宽容政策,强迫西辽境内的百姓都改信佛教,引起了西辽境内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等宗教百姓的不满,他又残忍好杀,多次镇压各地武装的反抗,因此统治很不稳固。

1215年,在对金战争取得阶段胜利后,成吉思汗又准备消灭西北面的蔑儿乞与乃蛮残部。1216年,成吉思汗先派速不台(1176—1248年)等追歼蔑儿乞余部。1218年,蒙古将领哲别(?—约1224年)等率军征屈出律,宣扬蒙古汗国的宗教宽容政策,使得西辽军民倒戈,屈出律从可失合儿(今我国新疆喀什)出走,在巴达哈伤(今阿富汗巴达克山)被蒙古军擒杀。

蒙古收服回鹘、灭西辽,将现代我国新疆的东部和西部都纳入其版图中。后来成吉思汗将西辽和花剌子模故地的一部分封给次子察合台,建立了察合台汗国。

蒙古对西夏的战争与成吉思汗的去世

蒙古早在1205年已经与西夏发生过战争。当时,蒙古军为了消灭乃蛮部到达西夏边境,在掠走牛、羊、马、驼等牲畜和物资后即北撤,西夏桓宗纯祐却以为有上天相助,大为高兴,把国都兴庆府改成中兴府。次年西夏襄宗安全废桓宗,成吉思汗以西夏不称臣纳贡为由,发动了一次侵袭,但仍不深入,不久北撤。

通过两次侵袭,成吉思汗已初步了解西夏的国力情况,并意识到西夏是他对金战争中的一个大的障碍,因此发动对西夏的战争以逼迫其不敢与金联合对抗蒙古,就成为成吉思汗扩张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1209—1210年,蒙古第三次对西夏发动战争,由黑水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攻兀剌海城(一说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狼山隘口,一说在今甘肃山丹县,取决于蒙古的实际进军路线),又攻西夏右厢重镇克夷门(约在今内蒙古乌海市西南、宁夏石嘴山市西部,依贺兰山为屏障),为时两月终于攻克,遂直捣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嵬名安全亲自督战,蒙古军数次围攻而不能克,成吉思汗命决黄河水灌城。西夏被迫向金求救,但此时金主卫绍王狭隘短视,认为蒙古对西夏的进攻对金无害,没把蒙古的崛起放在眼里,因此没有回应西夏的求援。中兴府坚持不住,安全便被迫向蒙古乞和,称臣纳贡,依附于蒙古,成吉思汗遂解围撤兵。而安全对金国见死不救的态度极为忌恨,此后多次对金发动报复性的侵袭。这一次战争基本达到了蒙古迫使西夏臣服、瓦解金夏联盟的意图。

西夏安全被遵顼废掉(1211年)后的十余年间,西夏又多次在蒙金战争中对金国发动攻势,如对金东胜州(治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平凉府(治今甘肃平凉)、临洮府(治今甘肃临洮)等地的战争。西夏的这些军事行动,是完全没搞清楚这是在变相为自己掘墓。而金国则疲于在多条战线应付来犯之敌,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唇亡齿寒,1218年成吉思汗在对金战争取得一定胜利后,转而进攻西夏,围攻中兴府,遵顼逃往西凉,蒙古军得知后撤军。但遵顼还不吸取教训,此后又连年对金发动战争。在西夏这一时期对金的战争中,有不少还是与蒙古军一同作战。到1221年(夏光定十一年),木华黎率军渡黄河攻西夏,遵顼不得不将一部分军队交给木华黎统率,完全沦为蒙古的依附。但在1223年(夏光定十三年)木华黎联合西夏军队攻金国凤翔府(治今陕西凤翔),西夏军受挫,不告蒙古即退兵,事后又遭到了蒙古的军事打击。

与此同时,西夏国内天灾不断,百姓在死亡线上痛苦挣扎,用抗拒征兵来作为对西夏统治的反抗,西夏经济也因灾害、战争和蒙古无休止的索取而陷于崩溃。西夏统治集团中一些有识之士,如遵顼的长子德任就强烈反对西夏臣服于蒙古、与金国为敌的自取灭亡之道,但是都无济于事。西夏的附属部族见到西夏已经无药可救,有的转而投金,有的则发动叛乱,剽掠西夏的境土。

尽管遵顼已经把自己当做蒙古的附庸,但蒙古统治者已经厌倦了他的统治,多次命他退位,他不得已在1224年初(夏光定十三年十二月)退位,让给他的次子献宗德旺。嵬名德旺即位后,改变了之前西夏长期与金为敌的外交策略,而是采纳了臣下联金抗蒙的建议。但此时为时已晚,金国和西夏都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蒙古统治者在得知德旺的意图后,最终决定灭掉西夏。

图片摘自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西夏简史》

1224年,蒙古军攻下银州(治今陕西榆林市横山区党岔镇),德旺被迫表示愿意投降,并派遣人质到蒙古。次年成吉思汗西征归来,回到漠北。1226年初,成吉思汗以西夏人质迟迟不来,亲率大军攻打西夏,五月基本攻占河西地区,势如破竹。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遵顼、德旺先后死去,德旺侄嵬名晛(音 县)即位,史称西夏末主。

蒙古军分东西两路,东路由夏州向西,西路由河西走廊而东,直指西夏统治核心的中兴府和灵州地区。1226年十一月,成吉思汗亲自指挥围攻灵州(治今宁夏灵武),德任率军抵抗。灵州的战斗极为惨烈,最终城市被蒙古军攻破。攻破灵州后,成吉思汗命部分蒙古军围中兴府,他则率大部蒙古军攻积石州(治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转进临洮、西宁州(治今青海西宁)等地,使西夏完全没有还击之力。

1227年闰五月,成吉思汗回到六盘山,此时中兴府已经被围数月,六月又发生地震,死伤甚多,无力守城,于是夏主晛向成吉思汗乞宽限一个月后投降,成吉思汗同意。七月,成吉思汗在清水县(今甘肃清水)病重,遗命秘不发丧,命蒙古军在西夏投降后尽屠西夏皇族及城中军民。同月成吉思汗去世,年六十六岁,后上庙号为太祖。蒙古军按照成吉思汗遗命,灭掉西夏,中兴府遭到极大破坏。成吉思汗灵柩被安葬于起辇谷(今地不详,一说在斡难河源)。

成吉思汗陵,位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图片来自网络。这座陵寝是由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发展而来的,而成吉思汗的下葬地目前仍然未知。

蒙古对西夏的战争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灵州之战中,由于西夏军队坚持抵抗,城破后百姓大多遭到屠杀,而中兴府更是在投降后经历浩劫。西夏也因为遭到破坏而长期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元人所著史书中仅将其附入《宋史·夏国传》,这对于现代研究西夏历史造成了不小的难度。

蒙古对吐蕃的战争及吐蕃的归附

成吉思汗时期,蒙古主要对西夏、金国、西辽等政权用兵,从而对吐蕃产生了巨大压力,部分吐蕃政权已经向蒙古进贡。蒙古太宗窝阔台时期,太宗次子阔端(1206—1251年)被分封统管今天甘、青一带的西夏故地,又于1235年率军攻南宋蜀地,夺取了成都。但这时卫藏不再向蒙古进贡,这引起了阔端等蒙古贵族的不满,于是阔端在1239年发动了对西藏地区的进攻,深入到热振寺(在今我国西藏林周县)和杰拉康寺(又名杰堆寺,在我国西藏林周县境),造成较大破坏,之后撤军。领军将领多达那向阔端报告了乌斯藏地区的宗教派别情况,建议任命宗教首领管理这一地区。

1244年,阔端命多达那再次入藏,召萨迦派的宗教首领萨班·贡嘎坚赞(1182—1251年)来见,萨班先派遣其侄八思巴(1235—1280年)和恰那多吉到凉州(治今甘肃武威),他本人在1246年也到达了凉州。阔端在参加蒙古库里台大会(1245年秋,定宗贵由即位)后回到凉州,接受了萨班的纳款。萨班在此后向乌斯藏地区的各僧俗统治者致信,表示阔端热心于传播佛法,而号召这些统治者都归附蒙古。在萨迦派的推动下,乌斯藏地区的吐蕃各首领都归附于蒙古,蒙古亦几乎兵不血刃地将这一地区纳入版图。而萨班则留在凉州直至1251年去世。萨迦派经历这一过程,成为乌斯藏地区影响力最大的教派。

蒙古将吐蕃纳入版图的影响极为深远。自9世纪中叶以来,青藏高原长期处于不同政权混战的局面,这种局面至此基本告一段落。元朝建立后,先置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统辖乌斯藏等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西藏地区纳入版图的大一统封建王朝。这种依靠宗教领袖来间接管理西藏地区的统治模式后来也被明、清等封建王朝所沿袭。

蒙古对大理的战争

蒙古太宗、定宗以来,由于多次西征和南宋的抵抗,加上蒙古内部的矛盾,因此对南宋的战争进展缓慢,相持于蜀地、江汉、江淮等战线。为了从战略上打破这一僵局,宪宗蒙哥时期,命其弟、总理漠南汉地事务的忽必烈(1215—1294年)率军攻入大理,希望从南宋的西面、西南面打开缺口。此前,蒙古已经有过一次从吐蕃深入云南地区的军事行动。

大理崇圣寺三塔,2016年夏

1252年夏,忽必烈受命率兀良哈台(1201—1272年)等大将出发,次年六月,从六盘山正式出师,九月到忒剌(今四川松潘),分兵三路南下,十一月后渡大渡河、金沙江,十二月攻入大理腹地。公元1254年初,蒙古军攻占大理城(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西北),大理皇帝段兴智逃走,后在这一年秋天被俘虏。其后二三年间,兀良哈台及其子阿术(1234—1287年)等将领攻占大理全境。1256年,蒙哥命兀良哈台从大理故地出兵,与利州(治今四川广元市利州区)南下的蒙古军合兵攻宋,取得胜利。次年,蒙哥又命兀良哈台率军东南攻入越陈朝,陈朝君主逃到海岛,但蒙古军也因不耐天气酷热而还师。

蒙古攻灭大理,将云贵高原的西南边陲地区重新纳入到大一统王朝的版图中。蒙古军在东南方向得以全力进攻南宋,但这一过程由于蒙古内部的矛盾,又持续了二十余年,才最终由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所完成。

下一期我们将介绍蒙古灭金的战争,建议与本期等内容结合阅读。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0)

相关推荐

  • 弹丸小国西夏为什么能多次击败北宋和辽国?

    文/江南晚来客 西夏是党项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王国政权,西夏的存在时间是公元1038年到公元1227年,享国一百八十九年. 西夏虽然存在时间较长,但是西夏的国土面积无疑是比较小的,跟当时其他几个并存 ...

  • 西北望,老家在赤峰

    发现更多精彩 [引题]:巴拉沙衮遗址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建于公元十世纪,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贸中心.通过考古发掘,发现这座古城拥有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统,陶制供水管路长达数千米.现在,布拉纳塔为这一 ...

  • 中国历史概述(九十六)——蒙古太宗至宪宗时期的政治经济

    前面几期我们着重从军事征服角度介绍了成吉思汗即位到蒙哥去世前后蒙古的历史.本期我们着重介绍在蒙古太宗窝阔台至宪宗蒙哥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成吉思汗的分封 蒙古汗国是成吉思汗在母亲.诸弟帮助下建 ...

  • 中国历史概述(九十四下)——附 蒙古对东北地区的征服

    蒙古对东北地区的征服过程,与金国在东北势力的消亡有关.蒙古在东北的统治前期依靠契丹.女真等族贵族建立的政权作为藩属,到元初逐渐改为直接统治. 蒙古对辽西的战争与东辽国的建立 1211年,蒙古军第一次围 ...

  • 中国历史概述(九十)——西夏(三)

    本期主要介绍西夏仁宗嵬名仁孝至襄宗安全时期(1139-1211年)的情况. 哆讹起义 仁宗仁孝(1124-1193年)即位后,西夏国内发生灾荒,米价高达每升一百钱,加上大庆四年(1143年)夏州等地发 ...

  • 中国历史概述(九十四上)——蒙金战争与金国覆灭

    蒙古对金的战争和最后的完全征服花费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这期间由于西征等原因,对金作战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在这个过程中,金国内部的矛盾和红袄军起义也加速了金的灭亡.本期专述蒙古对金战争与金国灭亡的历史. ...

  • 中国历史概述(八十八)——金国(三)

    历史地理小知识 本期主要介绍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女真早期的社会经济 女真族早期发展水平并不平衡.在建立金国以前,女真主要以渔猎和畜牧为主,后来逐渐发展农业,但农作物多为糜.豆.麻等,穷苦人多食用 ...

  • 中国历史概述(八十)——辽国(三)

    辽国是我国北方边疆开发的一个重要时期.随着辽国逐渐从一个契丹部族联盟发展为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范围内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一定的发展,同时社会各阶层的面貌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期我们就来介绍辽国的社会经 ...

  • 【文学艺术网】许毅《​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三周年》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三周年 许 毅 英雄南昌,风展红旗, 武装革命,举行起义. 打响反蒋,第一枪声, 周贺领导,狠歼顽敌. 井冈山上,鼓角相闻, 泽东率部,秋收起义. 三湾改编,迎来曙光, 农村 ...

  • 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霸王,西楚霸王、西秦霸王、南楚霸王详解

    说起霸王,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印象都是西楚霸王项羽,霸王几乎成为项羽的专属词语,是对项羽个人的尊称. 说起霸王这一称号,还要从春秋时期的王霸之业说起.春秋诸侯的梦想是称霸诸侯,做众诸侯之上,周天子一人之下 ...

  •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惊人巧合,冥冥之中难逃轮回!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惊人巧合,冥冥之中难逃轮回! 一.汉朝的巧合 刘邦在芒砀山"拔剑斩蛇",起义诛暴秦,后尊怀王之约,西略地入关,兵伐咸阳. 子婴投降后,众将都建议杀之以谢天下,刘邦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