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治肿及瘰疬:消疠贴是传统中药黑膏药
瘰疬
- 中文名称:
- 瘰疬
- 英文名称:
- scrofula
- 定义:
- 以颈部缓慢出现豆粒大小圆滑肿块,累累如串珠,不红不痛,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易成瘘管为主要表现的结核类疾病。
临床症状 瘰疬的临床表现可分为3个阶段: ①初期。颈部核块如黄豆大小,一个或数个,可同时出现或相继发生,皮色不变,质稍硬,表面光滑,不热不痛,推之能活动。 ②中期。核块渐增大,与表皮粘连,有时数个核块互相融合成大的肿块,推之不能活动,疼痛。当进一步化脓时,则表面皮肤转成暗红色,微热,按之有轻微波动感。 ③后期。已化脓的肿块经切开或自行破溃后,流出清稀脓水,夹有败絮状物质,疮口呈潜行性管腔(表面皮肤较薄,皮下有向周围延伸的空腔),疮口肉色灰白,四周皮肤紫黯,并可以形成窦道。如果脓水转稠,肉芽变成鲜红色,表示即将愈合。按照局部病变可分为3期,但实际上有些患者可能同时兼见两个或者三个阶段的病变。 病初起无全身症状,在化脓时可有低热,食欲不佳。后期破溃,若日久不愈,可导致气血虚弱,肝肾亏损。证见潮热,盗汗,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头晕失眠,食欲不佳,苔少舌红,脉细数无力。本病应与失荣(颈部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相区别,必要时可作活体组织检查。大多数能治愈。预后一般良好,少数体虚的人可继发流痰。治愈后每因体虚或过度劳累而复发。
编辑本段病因病理
瘰疬的发生可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主要指消化、吸收功能),使痰热内生,于颈项结成核块。或者病人原有肺肾阴虚,阴虚则火旺,热灼津液为痰,痰火互相凝结成核而生瘰疬。至病之后期,热胜肉腐成脓,脓乃气血所化,长期脓水淋漓,势必耗伤气血,因此瘰疬后期,有些病人虚损证候明显。
编辑本段治疗
瘰疬俗称“疬子颈”或“老鼠疮”,相当于西医的淋巴结核。多见于青少年及原有结核病者,好发于颈部、耳后,也有的缠绕颈项,延及锁骨上窝、胸部和腋下。瘰疬起病缓慢,初时核块如黄豆,皮色不变,不觉疼痛。之后核块渐增大,数目增多。化脓时皮色转为暗红,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质,经年累月,不易收口。 中医治疗,以逐瘀解毒、化痰去瘀、软坚散结之功效,快速消除瘰疬患处病痛,彻底切断病机、拔毒外出,兼顾扶正固本、抑制复发为根本,消疠贴是传统中药黑膏药,直接贴于患处即可,安全又便捷。 初期宜疏肝解郁,软坚化痰,用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或服消瘰丸。后期以滋补肝肾为主,用六味地黄丸加沙参、麦冬等。如属风热结毒,应以祛风清热为主,佐以软坚散结。服防风消毒饮。未溃者外用阳和解凝膏。已溃者可外用丹药或生肌散。如有空腔或窦道者,可用千金散药线以祛腐生肌,亦可手术将坏死部位切除。 ①内治。早期宜疏肝养血、健脾化痰;中期可在早期的治疗中加托毒透脓药;后期宜滋补肺肾、益气养血。 ②外治。早期可于局部肿块处敷药;中期化脓时切开排脓。后期于破溃出脓时外敷药物,也可作手术,将坏死组织刮除,再用生肌收口药。 ③其他疗法。可应用拔核疗法。年老体弱或瘰疬大而深者不宜用本法。 瘰疬的外治法 初期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外贴,5~7日换药1次。 成脓期脓成未溃,用千捶膏外敷;脓熟宜切开排脓,引流须充分。溃后期一般初溃用五五丹或七三丹,次用八二丹药线引流,红油膏外敷。腐脱新生改用生肌散,外敷生肌白玉膏。久溃不敛者,可用猫眼草膏或狼毒粉纳入创口。窦道深者,用千金散药线腐蚀5~7日,再按一般处理。疮口空壳或形成漏管,可作扩创或挂线手术后,再按一般处理。 瘰疬的其他疗法 1.针刺直接刺人肿大的结块,配刺肝俞、膈俞穴,每日1次,中等刺激。已化脓者不宜应用。 2.挑治先在肩胛下方、脊柱两旁,找寻结核点(略高于皮肤,色红指压不褪色的即为结核点)进行挑治;也可在肩井、肺俞及其附近挑治。 3.“0”号疗法 以细银针横向贯穿结块,可通电加温,也可不加电,5日1次,5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未化脓之时。 4.拔核疗法肿核较小而浅表,体质尚好者,可用白降丹少许,掺于太乙膏上,盖贴于结核处,每3日1次。结核小的7日左右脱落,大的10日左右可将核拔去。结核脱落后,可用白玉膏掺生肌散外贴。因所用药物有很大的刺激性,故使用时必须严格掌握。瘰疬较大而深在者,或与周围组织粘连者,或年老体弱者,均不宜使用本法。 5.饮食疗法 海带肉冻:海带、猪皮等量。将海带泡软洗净切细丝,猪皮洗净切细小块,加水适量,以及调味品,文火煨成烂泥状,盛人盘中,晾冷成冻食用。适于瘰疬初期无全身症状者服食。 炒绿豆芽:水发新鲜绿豆芽适量,素油炒拌以食盐及调料品,佐餐服食。适用于瘰疬成脓期身伴微热者服食。 栗子糕:生板栗500克,水煮半小时,待冷去壳及内皮;再煮半小时,加入白糖,拌匀成泥,制成糕状食用。适用于瘰疬成脓期患者服食。 八宝芡实粥:芡实、薏苡仁、白扁豆、莲子肉、山药、红枣、龙眼肉、百合各6克,粳米150克。先将以上药水煎40分钟,再加入淘净粳米,煮烂成粥服食。适用于瘰疬溃后日久不愈患者服食。
编辑本段中医辨证治疗
[1]《灵枢·寒热篇》:"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歧伯曰: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
辨证分期治疗
1.初期:瘰疬初起如豆,单个或数个串生,不热不痛,皮色不变,推之能动,舌苔白,脉弦。疏肝养血、理气化痰。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 2.中期:瘰疬累累如串珠,皮核相亲,或融合成块,渐感疼痛,推之不移,或液化成脓,按之复指,舌苔薄黄,脉弦数。解郁化痰、托毒透脓,托里消毒散、内托生肌散加减。 3.后期:结核溃破,脓水清稀,久则成瘘,经久不愈,低热盗汗,咳嗽,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降火、益气养血。香贝养营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预防保健
食疗
注意摄取优质蛋白质和含钙丰富的食品,如:肉类、家禽、鱼类、蛋类、豆制品及奶类。不宜食用过多的脂肪,脂肪来源以植物油为佳。 多吃富含维生素A、B、C、D的新鲜果蔬。 如有贫血发生,应注意补充肝类、动物血、蘑菇、绿叶蔬菜、红枣、木耳等食物。 避免辛辣食品,禁烟戒酒。 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治疗中应加强休息,合理给予营养。所谓加强休息,应根据病人的病情代偿情况和体力区别对待,合理营养并非指吃得越多越好,营养越丰富越好,而是应根椐热量的需求,科学地安排进食的量和种类。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配合一些大肉、蛋、等动物蛋白质,禁用海产品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忌食辛辣食物,其他可与常人一样,在用药时有些禁忌,如:不能吃青皮红肉的热带鱼,不能饮酒等。。
针灸治疗
出《外科大成》卷二。 左耳根肿核者,名曰惠袋疬。取穴:外关、翳风、后溪、肘尖 右耳根肿核者,名曰蜂窝疬。取穴:外关、翳风、颊车、后溪、合谷
编辑本段网络语言
瘰疬同音萝莉,说明是某个小萝莉很惹人讨厌的意思。
编辑本段中医解析
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伤脾,以致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结于颈项而成。 《灵枢·寒热篇》:“歧伯曰: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 中医认为,瘰疬发病情况多由三焦、肝、胆等经风热气毒蕴结而成,肝肾两经气血亏损,虚火内动所致,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类。急性多因外感风热、内蕴痰毒而发;慢性多因气郁、虚伤而发。该病常恚怒忿郁,谋虑不遂,精神颓靡。
瘰疬俗称“疬子颈”或“老鼠疮”,相当于西医的淋巴结核。多见于青少年及原有结核病者,好发于颈部、耳后,也有的缠绕颈项,延及锁骨上窝、胸部和腋下。瘰疬起病缓慢,初时核块如黄豆,皮色不变,不觉疼痛。之后核块渐增大,数目增多。化脓时皮色转为暗红,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质,经年累月,不易收口。
消疬贴,具有疏肝理气、清热润肺、化痰去瘀、软坚散结,消除病根。
鳖甲 味咸,性微寒。归肝、肾经。其功效为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本经》:“主症瘕坚积寒热,去痞疾、息肉、阴蚀、痔核、恶肉。” 黄芪 味甘,性温。归肺、脾经。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神农本草经》:“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 当归 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兼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本草蒙筌》:“咳逆气上,及温疟寒热泥在皮肤中。” 五味子 味酸,性温。归肺、肾、心经。能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 乳香 性辛、苦、温。入心、肝、脾经。有调气活血、定痛、消肿、生肌作用。用于治气血瘀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等症。 没药 味苦,性平。归心、肝、肺经。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本草纲目》:“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相兼用。散血消肿,定痛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