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茈胡、柴胡
日期:2021年03月21日
感悟:中医,是一场人生的修行。
“茈胡”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但该书并无植物形态的表述。唐代《新修本草》中注释说“茈是古柴字”“《尔雅》云:藐,茈草,并作茈字。且此草,根紫色,今太常用茈胡是也。又以木代系,相承呼为茈胡。”《本草拾遗》中进一步解释说“陶云: 芸蒿是茈胡,主伤寒。苏云: 茈姜作紫,此草紫色。《上林赋》云: 茈姜,今太常用茈胡是也。”按照苏敬、陈藏器的理解,“茈胡”这一名称是因其“根紫色”得名。北宋时期的《本草图经》则强调柴胡以“银州者为胜”,银州柴胡Bupleurum yinchowense Shan et Y. Li为伞形科柴胡属下的一个种,主根淡红褐色,根基部常带紫色。银州柴胡在陕西被称红柴胡、软柴胡,红是形容其根的色泽,软是指根的质地较软。这与苏颂《本草图经》中所描述的“根赤色,似前胡而强”在颜色上相符,但是其根质地较软显然与苏颂所描述“似前胡而强”不相吻合。不过,与银州柴胡易混淆的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恰好符合这一特征。因此,这就提示秦汉时期的“茈胡”有可能是狭叶柴胡。
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提到陶弘景讲“芸蒿是茈胡”,见于陶氏《名医别录》柴胡条下“叶,一名芸蒿,辛香可食”。陶氏在《本草经集注》中又引用《博物志》云:“芸蒿叶似邪蒿”。对于这种“叶似邪蒿”原植物究竟是什么?古今学者从未放弃探索。“邪蒿”,《本草拾遗》谓“似青蒿细软”,李时珍《本草纲目》载“三、四月生苗,叶似青蒿,色浅不臭。根、叶皆可茹。”日本学者木村康一在《头注国译本草纲目》中将其考订为青蒿 Artemisia apiacea Hance。但“叶似邪蒿”的蒿类植物就颇多了,诸如茼蒿、茵陈蒿、黄花蒿、牡蒿、艾蒿、柳叶蒿等等。而蒿类确实也有“辛香可食”的特点。而且以常用的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为例,黄花蒿以“青蒿素”闻达于世,也具有治疗“寒热往来”的功效;清时医家也有“柴胡劫肝阴”的观点,经典方剂《温病条辨》用青蒿鳖甲汤也是明证。此外,也不乏蒿类因“辛香”而具有开胃消食的作用,这与《神农本草经》所记载“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也有吻合。这就说明秦汉时期的“茈胡”也不排除是蒿属植物的可能。
中医药圈内对秦汉“茈胡”考证多有发表。成都中医药大学李达、邓中甲等人认为汉至唐宋时期,正品柴胡为狭叶柴胡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d 及银州柴胡 Bupleurum yinchowense Shan et Y. Li,后者更佳。并提出“在宋代及以前的本草书中,没有发现支持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做正品使用的资料”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也就是我们目前所讲的北柴胡。陕西中医药大学马亚民,杨长江等人从后世本草所载及医方所用分析,得出观点却与之相反,认为秦汉至唐中叶一时期柴胡药用为单一品种,即北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除此之外,尚有前胡说。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前胡条下“《本经》上品有茈胡而无此。晚来医乃用之”,或可说明前胡正是古“茈胡”衍变而来。而古本《伤寒杂病论》中大小柴胡汤古时当是“大小茈胡汤”也不是没有根据。《新修本草》就明确提及“伤寒大、小茈胡汤,最为痰气之要”,前胡具有化痰功效,柴胡则不具备这一功用。《本草图经》言前胡“初出时,有白芽,长三四寸,味甚香美”,这一记载也印证了其在古代“辛香可食”的特征。此外,日人森立之《本草经考注》说:“据苏敬云,茈,古紫字,及《医心方》引唐前诸方往往作茈胡,又作紫胡,则虽名义未详,以其嫩根紫色得名明矣。”这一说辞与紫花前胡Peucedanum decursivum.(Miq.)Maxim.也比较吻合。
本草的发展多有混乱错讹,对于古本草的考证关系到药用基源的历史真相问题。在没有真相情况下,仅靠后人揣度定义药用基源,显然是不客观的,也是对古人的大不敬,更是对历史的不负责。秦汉时期的“茈胡”究竟是什么植物?牵涉到后世药用基准的问题,尤其是对中医圈内临床标杆著作《伤寒论》的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现今各种版本的《伤寒论》解读,都将柴胡解读为“北柴胡”或者“南柴胡”,但对秦汉“茈胡”尚存太多争议。银州柴胡说、蒿类植物说、前胡说等诸多说法,各有各的观点,尚无法有统一的认识。除此之外,唐海宗《本草问答》载“又柴胡须用一茎直上,色青、叶四面生、如竹叶而细、开小黄花者,乃为真柴胡,是仲景所用者。”唐海宗认为四川梓潼产的竹叶柴胡 Bupleurum marginatum Wall. ex DC.为真柴胡。陈存仁《中国药学大辞典》记载柴胡:“我国产之见于本草者,为委陵菜、北柴胡、南柴胡三种”,提出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Ser.也有做柴胡使用。徐显玲《<吴普本草>中茈胡原植物考证》认为《吴普本草》中的“茈胡”是石竹科的旱麦瓶草 Silene jenisseensis Willd,即山银柴胡。但是,现如今,我们的教材从未提及种种争议,这无异于是一种隐瞒,甚至是一种欺骗了。逼近真相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挖掘深究历史本貌,这也无怪乎现代中医教育结果是造就一批又一批的中医掘墓人了。
无问中西,不管南北,
不事先站队,不预设立场。
不在乎黑白,不在乎其他任何五颜六色,
只在乎客观事实,只对客观事实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