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历史巨片《大决战》的品格 2024-08-01 07:21:40 1987年,韦廉导演接到拍摄《大决战 平津战役》的任务。(一)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八一厂就曾酝酿过要把“三大战役”拍成电影,由于条件不成熟,最终没有上马。直到1986年,八一厂决定先从剧本下手,坚持剧本不好不拍的原则。1986年2月13日,厂党委宣布成立“三大战役剧本创作组”,创作人员主要由王军、史超、李平分组成,分别侧重“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文学剧本分为三部共六集,三大战役各占一部两集。1987年7月,厂长肖穆找我谈话,让我选择执导其中的一部。历史知识告诉我,“三大战役”是一场了不起的战争。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在占世界人口总数1/4的幅员辽阔的我国东北、中原、华东和华北地区,我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同国民党军主力部队进行了声势浩大、惊天动地的战略性大会战,规模之大、伤亡之多在中国战争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它对于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发展以及全人类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根据国内当时的经济状况,领导下决心拍摄《大决战》是需要胆略和魄力的!以用兵数百万、决战数千里、历时142天的“三大战役”为题材,创作拍摄三部六集放映时长达九个小时的影片,这大概就是通常所说的大片了吧,一个导演一辈子能碰到几部?这是一次多么难得的实践机会!尽管我没有参加过“三大战役”,尽管连文学剧本都还没有看到,我还是欣然接受了创作任务。 电影《平津战役》开头,韦廉导演运用一个长镜头摇过万里长城,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经过两三天的认真思考,我决定选择执导其中的“平津战役”。1987年9月上旬,厂里组成了《大决战》导演班子,由李俊导演总抓,另有杨光远和蔡继渭两位导演分别执导“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再加上我,共四人。与此同时又配备了一部分创作人员。接受任务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作准备:先后阅读四稿文学剧本;查阅有关的回忆录、文献、文件和作战电报等上百万字文字资料;翻拍、拍摄有关的历史人物、场景和遗址以及美工、化妆、服装、道具等造型资料照片7000余张;采访战役参加者和有关人士300余人;熟悉当年战场、选看外景、场点222个,行程6万多公里;在全军、全国范围选试演员292名;等等。忙碌了一年多,大家一直没有静下来认真研讨一下关于影片创作的全局性问题。在文学剧本还在修改之时,作为《大决战平津战役》的首席导演,我就写出了《平津战役品格与追求》,以未来影片的主要品格问题为中心,冷静客观地分析影响、制约、促进影片创作的主要因素及其联系,探讨了有关影片创作的一些全局性问题。拍大片就要有大片观念,大片的主要品格之一是史诗性。我所说的史诗性,是指影片应该具备史诗的格局,它是一个包含政治的、文化的、军事的以及广阔社会层面等的一个大格局。《大决战 平津战役》应该是一部视野宏观、结构宏大、多线条交叉叙述的、立体网络式的、可以让观众去做多角度多方位审视的史诗性大片。 韦廉导演在新保安战役地点考察。“三大战役”从酝酿、发起到结束,各个阶段相互渗透、交织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三个战场之间相距数千里的呼应配合以及兵员的大的调动组合,为影片艺术创作上的大手笔、大氛围、大气势、大气派,提供了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如果影片离开了战争的大格局,把目光局限在一个个战场和战斗的有限时空里,某一战役完整了、独立了,整个“大决战”却“小”了,所以《大决战 平津战役》不应该仅仅去表现一城一地的攻守得失和战斗的过程,那是军教片的任务。《大决战》的决战并不只是指军事战略意义上的决战,它应该具有更为丰富复杂的社会内容和广阔的社会背景,能够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各阶段、各阶层的面貌和人们多方面的生活,能够包容更多的重大历史事件,它的斗争与国际上的斗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应该是能够概括一个历史阶段的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民心的大决战。 韦廉导演熟悉当年的战场,选看外景地,为拍摄《大决战》做准备。《大决战 平津战役》要表现人。以毛泽东为首的和以蒋介石为首的两个统帅部里的大人物以及三个主战场的中心人物是影片里的主角和主要人物。刻画好大人物是影片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反对把大人物塑造成神和鬼,但也不要为了把大人物写“活”,就把他们设置在生活琐事之中或是脱离他们各自的思想、性格的基调,把大人物变“小”。影片不是大人物各种活动的流水账和“三大战役”的大事记,而是要牢牢抓住历史、社会和战局急遽发展变化的转折关头和重要关节,挖掘并且浓墨重彩地表现这些大人物的思想脉络、感情起伏、性格发展、心灵律动等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另外,作为战争基本单元的小人物——士兵和达成战争目的的基本手段——战斗以及人民群众的表现在我们的影片创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三大战役”是靠几百万士兵和无数次大小战斗以及人民群众打下来的,表现好若干个小人物和若干次战斗以及人民群众,使之成为烘托环境、传达情感、表达内涵,进而组成影片不可分割的部分。但是小人物和战斗都有自己的局限,如果表现得过多、过碎,则会影响影片的大气度而流于小家子气。每一个小人物都应该能够引出一个故事来,而我们的影片却不必追求每一个小人物的完整性,不必过于雕琢小人物的每一处细节,小人物的来龙去脉和故事的空缺部分应该留给观众用想象去补充。影片中的小人物和战斗只有出现在战略或者战役的重要支撑点上,或者成为整个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才能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大片的另一主要品格是文献性。我对文献性的理解是:影片内容的史学价值和通过电影艺术手段创造出来的文献般可靠的历史真实感的统一。 剧照(二)《大决战 平津战役》是以重大历史史实和真实的历史人物为主要依据创作的影片,因此我们首先要占有史料,这是个苦差事,非下苦功夫不可。我主张除了查阅文字史料之外,更要重视口传史料和实物图片史料的采访收集工作,从中可以更具体地感受到人物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环境氛围等等,还可以捕捉到文字史料中难以捉取到的人物动作、语言、生活细节和环境特点等。但史料并不是史实,我们要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对史料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千万不要了解一点历史的皮毛就急于“创作”出点什么东西来。要维护影片文献性的品格,就必须尊重史实,要使影片经得住历史和后人的检验,要做到“大事不虚”,要实事求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做全方位的审视,在创作中绝不能测风向、看行情,不要“为尊者讳”。当然,史料不等于史实,史实也不等于艺术真实。我们既要尊重史实,又要尊重艺术。尊重史实但又不拘泥于史实,可以对某些史实进行剪裁,适当调整时间顺序和变动某些细节。如在1948年10月底,傅作义派兵奔袭平山和石家庄的紧急关头,为了不影响毛泽东对战争全局的思考,周恩来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连给毛泽东写了三封信报告敌情,这是史实。但如果就此搬上银幕而不做更多说明,观众肯定会疑惑不解:两人住处只有一院之隔,为什么不用口头汇报,却非用写信来联系呢?难道军委主席和军委副主席就是这样沟通情况指挥作战的吗?……因此我始终不主张这样来处理这场戏,因为这不能反映毛泽东和周恩来之间正常的工作关系。我的理解是,在文艺创作中,当史实不能充分表现人物本质和事件的规律时,必须予以加工改造。影片还可以虚构,而且必须虚构,没有想象和创造的作品不是艺术品,在不违背事件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物性格、思想基调的前提下,必须通过虚构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等才能够展现人物的心灵历程,从而使人物活起来。文献性不代表就是文献,历史和历史人物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就应该被赋予美学价值。在一部优秀的历史题材影片中,哪是历史、哪是艺术是很难区分开的,历史的准确性和艺术的分寸感、历史的深度和艺术形象的丰满、历史的价值和艺术的感染力等都已经融为一体。历史的把握和艺术的表现都有各自的自由和局限,我们要把二者尽可能完美地统一起来。“平津战役”要尽可能地发挥电影艺术的特殊表现力,在银幕上塑造出一批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活人,展现出那一段实实在在、五色斑斓的生活历程,挖掘其中蕴藏的哲理和诗情,从而有助于观众真正了解我们的国家、历史、政党、军队、领袖、民族和人民战争的本质,更加激发观众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剧照史诗性和文献性是大片的主要品格,而大片需要大制作来支撑,大制作是大片创作的保障。《大决战 平津战役》的场景多:根据文学剧本1988年2月稿统计,未来影片外景165堂,内景111堂。经调查,除了南京尚保留了几处需经过一定程度的加工后才能拍摄使用的蒋介石当年的活动场所之外,大部分影片中需要的场景在经历了几十年岁月的冲刷和时代变迁的风风雨雨后,或变得面目全非,或荡然无存。《大决战 平津战役》的大场面多:“三大战役”期间,我人民解放军已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具备了“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的规模和能力,出现了对天津、锦州、新保安、碾庄、双堆集、陈官庄等城镇乡村之国民党军的大规模攻坚战及其他大规模阻击战等,有的战役几万人、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此外还有,蓟县五万民工日夜奋战抢修六百多里长的公路的场面,冀中四万多人的破冰队为保证二百六十里长的水上运输线畅行无阻在大清河上一日数次破冰的场面,通向平津各条水陆两路上的支前大车队、骡马队、船队和冰床队等组成的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场面等等,都为未来影片用画面和声音构成宏伟的场面和浩大的声势提供了依据和素材。《大决战 平津战役》的人物多:文学剧本中真实的历史人物多达187人,其他人物166人。187个历史人物的资料收集,353个演员的选择和确定,主要演员的专门训练培养,大场面群众演员来源的调查,群众演员骨干的落实和培训,353个角色的化妆和服装造型的设计,各种气氛妆的准备工作,服装的染、织、选料、加工制作、做旧等一系列围绕角色的摄制筹备工作等,都有待一项一项地去完成和落实。《大决战 平津战役》武器装备多:来看看部分武器装备的统计数字——国民党军黄维兵团在双堆集组成的一道汽车防线用了800辆美式道吉大卡车;一平方公里的新保安小镇的街道上停放了国民党35军的美式道吉大卡车400多辆;蒋介石在锦州调集了大小军舰14艘,各种类型的飞机135架;解放军攻打锦州用了900多门火炮,其中重炮300门;国民党邱清泉兵团向解放军徐州东阻击阵地进攻时用了近100辆坦克;天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最大的城市攻坚战之一,是解放军的炮兵、工兵、坦克兵等特种兵参战最多的一次战役,解放军动用了火炮1000多门,其中重炮358门,坦克、装甲兵车46辆。 剧照当然,电影中的大场面、大气势并非一定都要实打实地去拍摄制作,真的可能拍假了,大的也可能拍小了。相反,假的也可以乱真,小的也可以变大。但如果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客观物质条件的保障,是不可能拍摄制作出一定规模的大场面来的。大片要切忌“假、大、空”,但是不要去一味地反对“大”。相反,我们恰恰要充分发挥大制作的优势,着力表现波涛汹涌的大潮中的众多大人物,展现历史上宏伟壮丽的社会景观、自然景观和战争奇观,描绘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做到一般影视剧制作所难以做到的事情。但搞大制作不等于挥霍浪费,每一分血汗钱都必须花在刀刃上,花在银幕上可听可见的地方。钱既要舍得花又要节约花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我们拍片常常穷惯了,也浪费惯了,影片常常搞得不伦不类,留下许多遗憾,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加强影片的生产和经济管理。我认为保证影片的质量和缩短生产周期就是最大的节约!《大决战 平津战役》的创作生产是一项诸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用系统思想来指导影片的创作生产和经济管理。在影片开拍前要做好三件事:文学剧本的高水准、创作班子的优化组合、筹备工作的充分完善,这是保证影片质量和缩短生产周期的最重要的保障。仅仅靠大场面、大人物、大规模和大制作等形式和物质意义上的大并不能构成真正的大片,只有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所达到的深度和高度与其史诗性的格局相称,才能产生其他影片所不能替代的深厚广博的意蕴,给观众以史诗性大片所特有的感情和思想上的冲击和满足,《大决战 平津战役》才有可能真正成其为大片。大片未必优秀,不是大片未必不优秀,仅有简单、表面意义上的“大”的影片肯定不优秀。《大决战 平津战役》应该是一部史诗性大片且应该是一部有灵魂、有个性特色的中国式的战争史诗!电影《大决战 平津战役》 赞 (0) 相关推荐 为了拍一部战争电影,13万军人上阵当群演,血浆就用了100公斤 众所周知,我们的近代史是一段充满了战乱的历史,同时也涌现了无数为国为民的英雄人物,那些投身于救亡图强事业的人,有些是才华横溢的作家,有些是胸怀谋略.智慧超群的将军,但还有很多普通的民众为了赶跑日军侵略 ... 电影《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思政课电影资源库D07 电影<重庆谈判> 电影<南征北战> 电影<红日> 电影<解放石家庄> 电影<风雨下钟山> 电影<大决战之辽沈战 ... 纪录片《伟大的战略决战(三)平津战役》 纪录片《伟大的战略决战(三)平津战役》 韦廉 杨周:解放战争历史巨片《大决战》的品格 1987年,韦廉导演接到拍摄<大决战 平津战役>的任务. (一)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八一厂就曾酝酿过要把"三大战役"拍成电影,由于条件不成熟,最终没有上马.直到19 ... 任平生解读东北解放战争历史---通化在南满根据地中的行政归属 东北是满族的发祥地,满族自称为"满洲",所以清末民初,社会各界习惯上把东北三省称为"满洲".1905年日本和俄国通过<朴茨茅斯条约>将东北瓜分,中东 ... 历史上体现美好品格的名人故事 所有成功都离不开汗水,离不开勤奋.无论是否拥有天赋,勤奋永远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历史上因勤奋而获得大成就的人并不少见.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 ,希望你喜欢! 祖逖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 ... 历史微课| 解放战争 历史园 汇集网上初高中微课资源,为广大中学生提供学习素材和资料. 公众号 第17课相关链接:课件|笔记|思维导图|专题|纪录片|MP3 点击这里加入历史圈子 3300年前的大决战,幸亏是华夏赢了,改变了我们有种姓制度的历史! 在公元前1500多年的时候,地球的气候进入了一个小冰期,那时候地球的高纬度地区就跟现在的南北极一样冷,人类简直无法居住.于是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只能南迁,生活在乌拉尔山一代的古代印欧游牧民族,也就是现代 ... 解放战争剿匪史之——贵州剿匪的历史背景 一,贵州猖狂的土匪 贵州各地获得解放之后,国民党在贵州的统治虽然已经土崩瓦解,但当地的匪乱却十分严重,贵州局势依然严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当贵州各族人民为获得解放而欢欣鼓舞.努力恢复生产 ... 战国历史科普系列四——秦赵长平大决战,是秦赵两国的历史宿命,是不可避免的巅峰对决 ▲秦赵大决战 对于战国时期的历史,这里选取10篇优秀历史文章进行科普 1.除"鸡鸣狗盗"."狡兔三窟",你还知道战国四公子哪些事迹? 2.赵国阵亡40万人,为什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部编版八上历史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学生 ... 迎国庆解放战争电影回顾展播《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大决战3:平津战役>是由李俊.韦廉执导的战争片,由古月.苏林.吴志远.赵恒多主演,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 该电影主要讲述了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后,傅作义只好宣布接受和平解决北平的协议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