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琴 | ​敢用九、五之数的昔颉堡田家

往期回顾 

·  王艳萍 | 回家

·  山西孝义寂照寺琉璃双塔(明代)

作者:王爱琴

《明清晋商》中介绍,昔颉堡村田庚鑫老人虽盲心清,介绍古老的田家大院。家可分为两处建筑群落,位于村东南的院落群俗称“宅”(孝义方言读作zha)里”; 位于村中间的院落群俗称“新院”。“宅里”始建于清康熈五十八年(1719年),雍正年间竣工,由田丕黼创建;新院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

“宅里”占地五十余亩,除大、二、三、四宅和楼院外,还包括缸房院、车马院、兵勇院、北院场、书房院等,共有大院十一所。窑洞一百六十余间,厅房两间,便房一间。缸房院,用于生产全家所需酒醋、豆腐、粉条、咸菜等。车马院,用于喂养牲口和停放轿车。兵勇院供乡勇住宿。北院场,用于打庄稼。书房院,族中子弟读书的地方。另有磨坊两处、水井两口、花园一处。花园里养花种菜,栽种核桃、甜杏、桑葚、红枣等树。“宅里”的所有院子,均有暗道相连,每个院子都有下水通道通往村街下的水洞内。水洞高两米,宽1.2米,长200米,用石块和青砖砌成。水道上面是条石铺的街道,条石街道毁于1993年,但排水系统至今完好。建筑群的西、北两边,是黄士夯筑的堡墙,全长270米。堡墙高1.5丈,底宽1丈,顶宽3尺,顶部用青砖铺地,中有一尺宽的水槽一道,南端有青砖砌成的滴水,可以防止雨水浸泡。

“新院”群落占地约10亩,共有10所大院,窑洞110余间:上下共四层,三层为主体;临街有大牌坊,上悬匾“五世一堂”,田氏先祖田丕黼五世同堂;一层为七间窑洞形的楼房;二、三层均为两进的三合院,各有角楼一对,最高处的月亮门院,为田丕黼后代续建。

“宅里”的大宅、三宅是一门两进,中间为十九级台阶,外院和内院都是五级台阶。据说如此形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如果不经延特许,即为僭越。田丕黼终生未仕,获此殊荣尊崇。商人中实属罕见。

据2004年田家重修家谱所载,田丕黼,名承吏,丕黼是他的字,约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逝于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8年)。田丕黼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据族中老人回忆,田家旧家谱上这样记载:公少壮时有膂力,弓马娴熟,尤善调烈马。田丕黼天生神力,又练得一身好武功,还擅长调教烈马。他不甘于躬耕昔颉堡,于是外出寻找机会。

关于田丕黼如何走上经商之路的,族中历来有两种传说,其一是田丕黼的次子田继学流传下来的:

田丕黼应征入伍,当选康熙帝的马弁。马弁虽然地位不高,但因为贴近皇帝身边,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入选。田丕黼单纯的家庭背景,以及一身的好武功,应是入选的前提条件。这对田丕黼来说,是个绝好的机会。康熙帝御驾亲征噶尔丹,途中遭遇到偷袭,康熙帝狼狈不堪,被摔下马来,受了伤,而且敌人步步逼近,眼看有性命之忧。田丕翻的武功此时派上了用场,他果断出手,救了康熙一条命。皇帝自然是感激万分,打算封给他官职,但田丕黼愿意经商,于是康熙赐给他五处皇家商号。田丕黼因此从马弁变为名副其实的“皇商”,从此走上经商之路。

田丕从何处被征入伍呢?传说中没有提及,或许是在蒙古草原他入伍之前已到草原,可能还有过经商的经历,如果此前没有经商经历,他不会回答愿意经商,毕竟不是人人都适宜经商,尤其是在人生地不熟的草原。

田丕触走上经商之路的传说,还有第二种版本,是田丕翻的长子继儒传下来的,《明清晋商》中作了介绍并提出了质疑,无论传说无论传说版本有多少,一个基本的情节是:田丕黼救驾有功,被赏赐五座商号。田丕黼此前可能有过小本经营,从此他成为五座商号的东家,而且更重要的,田丕黼是皇商,这个其他晋商比不了。

田家商号的位置和名称,因家谱已毁,无从得知但五座商号的经营范围,还有族中老人说得出:起初是经营食盐、白酒、布匹、绸缎和皮毛;从清雍正年间起,田丕黼的儿子田继学、田继业,凭借皇商的有利条件开始前往库伦、恰克图、俄罗斯做茶叶生意,获利可观。至今流传,赚下的银子是用骆驼往回送此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嘉庆年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