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篇 赤峰市西水泉红山文化遗址
X
西水泉遗址处于赤峰市松山区,遗址位于阴河与召苏河河口之间的一座土山岗东侧坡上,距赤峰市9公里。从黄色耕土面上可以看到一片片的灰土痕迹,经清理发现,它们是原来的文化层堆积被破坏后,灰土积留在当时地面低洼处而形成的灰土坑,不是人为有意识挖成的灰坑。
该遗址红山文化层之上发现有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及辽代遗存。西水泉遗址发现有红山文化半地穴房址三座,由于地面坡度较大,地表剥蚀严重,所以房址都是靠上坡的一半保存较好,而形成簸箕形的土坑。
西水泉遗址石器有细石器、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其中细石器数量占80%以上,剔除采集品,其数量也可占50%强,器形有石片、石刃、石棱、刮削器、镞、锥、钻珠等,磨制石器一般通体精磨光滑,尤以斧、锛、凿,刀等磨制最精,锛、刀的半成品上常留有打制痕迹,说明应是先经打制成形,再加工磨制而成,器形有斧、锛、凿、刀、铲,掘土工具磨石、磨棒、研磨器、磨盘等。
西水泉遗址陶器的陶质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两种,皆手制。泥质陶较多,占陶器总数的54%以上,器形规整,火候高,陶质坚硬,器表光滑,陶色均匀一致, 陶土有的似经淘洗,而有的夹有小砂粒,陶色以灰色和红色较多,灰陶多是“红顶碗”式钵的腹片,有少量的黑灰陶片,质坚,表里颜色一致。有些泥质陶表面有一层薄的红色或黑色陶衣,彩陶只见于泥质红陶,有黑、红两色,但每件陶器上只用一种颜色,黑色粉陶图案多由并行线、涡纹、菱形纹、叶状纹组成,红色彩陶图案有并行线组成的三角纹和鳞形纹等。器形有钵、盆、罐、壶、瓮等,有人形塑像1件及少量纺轮与少量的泥质陶器外表饰压印纹。夹砂陶多呈褐色,红陶极少,火候较泥质陶低,夹砂多砂,粒大,器表粗糙,内表面呈黑色,经压磨较外表面光滑,色泽不纯。纹饰有压印纹、划纹、附加堆纹、指甲纹等,夹砂陶器种类较少,以大口深腹罐为主,偏口罐和器盖盘等数量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