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也抄过姜文的骂人手法,不信看《让子弹飞》?
1
前些天有朋友让我聊聊姜文的《让子弹飞》,聊聊里面的二哥、花姐都代表什么。
有些电影大家看时很乐,过后就忘了,这样的电影居多。
还有一种,是刚看的时候觉得不怎么样,有可能还倍受批评,可随着时光的推移评价却越来越好,直到成为经典,笑到最后,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就是最典型的作品。
《让子弹飞》恰恰是刚看的时候大家就觉得好、挺逗乐,2010年贺岁档同步上演的电影还有《非诚勿扰2》,《非诚勿扰2》是炒2008年《非诚勿扰1》的冷饭,结果《让子弹飞》全面超过了《非诚勿扰2》。有可能现在没人能记得《非诚勿扰2》里演的是啥了,可11年过去了,“让子弹飞一会儿”成了我们期待真相时的托词、流行语,流行语就是文化现象。
特别是到今天这个社交媒体时代,各种消息鱼目混珠,往往“让子弹飞一会儿”之后才能看到真相,或者是更接近事实。而姜文在电影里创造的这种话术以及电影的深刻内涵,让这部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一步一步走上了经典的殿堂。
2013年冯小刚拍《私人定制》是为了报复观众,因为观众对《一九四二》不买账。
《一九四二》可以说是刘震云和冯小刚最上心的作品,想打造史诗级的中国电影,也确实不错。
但处理共产党、国民党、美国政治三方关系上无法放开手脚,所以里面有很多瑕疵。再有就是太深,观众看不懂,结果没有收回成本。
冯小刚一想,你们不就喜欢傻乐吗?《甲方乙方》那种,好,我再拍一遍,这就是《私人定制》。结果大获成功。原来真正好东西你们不吃,专吃这种垃圾食品,真是“奶嘴乐”。
奶嘴乐理论是美国精英愚化普通民众的一种文化手段,就是让底层民众娱乐。送个奶嘴上去就行,不用真给奶,就挺满足。当然,这也是美国社会阴谋论的一种。不过,现在奶嘴乐理论被广泛应用,就是大众娱乐,抖音、快手皆是如此。
2
当年冯小刚的这种报复手法并不是他独创,而是他模仿了姜文的做法。
美文作为演员最早的成名作是《芙蓉镇》,《芙蓉镇》是文革反思影片的代表作,之后是《红高梁》。
《红高梁》是莫言的作品,莫言的作品都是魔幻现实主义,包括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最后小黑孩儿看到满天飘着透明的红萝卜。这种魔幻的手法也用到了莫言的代表作《丰乳肥臀》里,小说最后,上官金童坐在母亲的坟前看到了满天飘着的乳房,小说隐喻了有倒退倾向恋母情结的知识分子。莫言说是他自己,可如果按弗洛伊德的说法,人类都有恋母情结。
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有隐喻,姜文有可能是受了莫言的影响,他之后拍的片子里喜欢玩这种小把戏。
姜文导演的成名作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王朔的小说,这部作品奠定了姜文作品的风格——暴力、欲望、性和痞子气。但成就姜文的作品并不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讲了文革中还是孩子的,也就是70后的成长,算是浅反思。
《阳光灿烂的日子》之后姜文拍了《鬼子来了》,作为历史反思题材的作品,可以说《鬼子来了》的成就比《让子弹飞》以及后面的《邪不压正》还要高得多。
《鬼子来了》写了中国传统农民从不会杀人、不想杀人、更不敢杀人到学会杀人和被杀的过程,对战争和政治的控诉之彻底,中国还没有电影能敌。
《鬼子来了》也开始的姜文拍历史反思题材电影之路,之后的《让子弹飞》、《一步之遥》、《邪不压正》都是对中国革命的反思,也可叫民国三部曲。
不过,姜文拍完《鬼子来了》之后,他还没想拍民国的题材,而是要延续他的文革反思梦,就拍了《太阳照常升起》,这种片不好拍,剧情中就留下了大量留白,让观众去脑补,结果大家看不懂,收到的都是差评。
好,真东西你们看不懂,咱们来假的,让你们乐,这就有了《让子弹飞》。虽然好像是姜文报复观众,其实也是向观众、市场的妥协。
《让子弹飞》取得了成功,也夯实了姜文在导演界的地位。也就是说,真正的胜利来自妥协,而不是死磕。
说点我个人的看法,如果说中国导演里还有男人,只有姜文一个。
因为只有姜文敢用作品骂人,你知道我说的骂人是骂谁。并且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好恶,两字——真实。
所以,冯小刚拍《私人订制》报复观众是和姜文学的,冯小刚在《让子弹飞》里客串了汤师爷,汤师爷陪着葛优演的县长马邦德和刘嘉玲演有县长夫人坐着火车、吃着火锅去康城上任,遇到了麻匪张麻子打劫,火车翻到了湖里,汤师爷淹死了。马邦德说他不是县长,而是汤师爷,他们是到鹅城上任的,上任了之后才有钱。麻匪张麻子说,好,现在我是县长,县长夫人还是县长夫人,我们进鹅城,电影开始。
3
有人认为电影有很多隐喻,我说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一定有隐喻,但并不一定有具体的特指,多数是泛指。
有人说,开头马拉列车和马邦德都是说马列。这都是个人的理解,可不可以?可以。但如果你问姜文他肯定说没有这回事。
还有就是麻匪,为什么不马匪,麻辣火锅的麻。
一部文艺作品,在它离开了创作者进入了市场,并被受众接受之后,对这部作品的解读权就不属于作者了,而属于受众。
也就是说,曹雪芹写了一部《红楼梦》,世人解读出了十部、百部《红楼梦》,你也不能说刘心武的那种解读没道理。
电影更是一样,电影是碎片化镜头的组合,连接碎片的就是观众的想象。当观众头脑里构建成了个完整的故事的时候,这个故事完全是观众自己编的,就和编剧、导演无关了。
观众能编出来的故事越多,越是好电影。《大话西游》是,《让子弹飞》也是。
电影的这种表达方式,从思想意义上说,就是思想的自由,电影也就成了一种能承载自由的工业产品。自由代表进步,电影也就成了进步的象征。所以,我们建立了电影审核制度,拍过能公演的影片,大概也就三分之一。
电影《让子弹飞》讲的是一个革命的故事。
麻匪张牧之和他的六个兄弟代表的是革命者的形象。至于是哪段革命要你自己想,反正不是辛亥,电影里说了,一共两颗美国产的地雷,辛亥用了一颗。
1927年,老蒋搞清党,也叫反革命政变。这之后的革命叫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这一方是共产党,国民党成了执政党,老蒋组织了一个带有传统保守性的资本家、乡绅联盟。
如果说隐喻,电影里周润发演的鹅城恶霸黄四郎就代表老蒋这一派传统力量的旧革命者,电影的情节也和当时民国政府卖官鬻爵的现状相吻合。
而电影里的马邦德就是南京政府地方官员的代表,他们虽然想的都是利益的勾兑,但更加保守,最起码不杀人。而与此同时,马邦德也代表具有一点先进精神的、不同于黄四郎的乡绅。
张牧之在革命失败后成了土匪,也就成了张麻之、麻匪。如果说牧之有隐喻也是可以的,只是你要问姜文,他会说那是你想的。
不过,姜文有个心结,他想演毛泽东。可大家想想,他的长相、做派这是不可能的。
姜文曾经说:“这件事是我一块心病,我是想演,但我演的,可能是通不过的。”
姜文对毛泽东本人有精神上的崇拜,但并影响姜文对那段历史的批判,这就是可贵之处。
有可能姜文是以另一种方式演了一次,过了一把瘾。
张麻子在电影里是一个理想主义的革命者,要的是公平、公平、还他妈的是公平,想让公众看到的是惊喜。惊喜、惊喜、什么他妈叫惊喜。
这种革命理想主义的目标是让穷人有钱,怎么有?把富人的钱分了。
黄四郎代表的保守势力是通过资本合作割穷人的韭菜,割完了未来几十年的韭菜。并且靠剿匪挣钱,这个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的隐喻就太明显了。
这也是革命的原因,因为新的掌权者没有韭菜可割了,只能鼓动穷人去革富人命。最后形成一个公平的、小康社会。
4
本来马邦德要去上任的是康城,而不是鹅城。康城代表的是马邦德自己就有理想——建立一个小康社会,作法就是先向黄四郎这样的人妥协,也就是改良派。
如果说马邦德的谐音是马列主义来帮助中国这样的一个传统道德社会的话,马邦德则更像陈独秀,从一个坚定的马列主义者转变成了具有改良主义色彩的托派。
那么,为什么是鹅城呢?
鹅的意思是浮,也就是张麻子的想法太理想,太乌托邦,通过革命的方式“让穷人都有钱”并不现实。
电影的经典之处是革命的方式。先是通过发银子来鼓动民众,但这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让黄四郎收银子,收银子就制造了仇恨。有了仇恨之后再发枪,但发枪也不一定好使,得让民众看到胜利果实,看到没风险了,只等大家分果实了,这样大家才往上冲。最后,张麻子坐的一把椅子也被分走了。
这里表现了姜文的精英主义思想。他认为毛是精英,而民众是乌合之众。
张麻子杀了黄四郎的替身,宣告胜利,这才鼓动起了民众,这其中带有欺骗性。革命具有欺骗性的意义非常深刻。
黄四郎能接受失败,他也能做到愿赌服输,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张麻子不但要他的钱、要他的地位,还要他的命。这就是革命的残酷性,以至于黄四郎最后炸死了自己。
当碉楼炸毁的那一刻,也代表传统中国几千年的道统结束。传统道统的游戏规则是杀人不过头点地,认输了就不必杀人。
这是姜文《鬼子来了》之后又一次表达传统文化中的善良,这份善良就表现在不杀人上,不杀人是人性,那怕是面对敌人。这是中国人的高级,并不是软弱。
《让子弹飞》用这样的桥段表现了革命的另一面——具有残忍性。
而与些同时革命更复杂性。
朋友问我,电影里的二哥、花姐都代表什么?
二哥在电影里是个男同性恋者,在调查强奸案时他说了,要是他,躺在桌子上的是被强奸女人的丈夫。在老六葬礼上,老七说,二哥喝醉了,二哥让我给你带话,二哥发誓替你报仇。而老三说,二哥没喝醉,他生气了,大哥不应该听他的,姓汤的不是好东西。
当时假汤师爷说,不能用暴力对暴力,体现了他的改良思想。
这里就看出来了,老大、老三是更倾向暴力的。老二显然与所有人的意见不一样,算是革命队伍中有另一路线,有可能志向也不相同。
都是同志,但不一样,他是同性恋。
这种隐喻非常高级。如果说非得落实到人,应该是谁呢?我认为应该是张国焘。而老二的死当然就包含内部清剿的意思。
也有一种可能是,老二没死。这是电影里的谜,你也不能说黄四郎死了,在电影最后的列车上,好像又出现了黄四郎的身影。
你也不能说葛优演的是马邦德,有可能他就是汤师爷,冯小刚演的才是马邦德,开始就死了。大家不过都是投机者。
这就是革命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其实远离初衷十万八千里了。最后老三带着大家去上海浦东过好日子,早就忘了要让穷人有钱、让社会公平的理想。
这让张麻子很失望,他只能仰望苍空飞过的雄鹰而感叹,所有人都背离了最开始的理想,而这个理想是建立在并不现实鹅城上有。
至于电影里的花姐代表谁,花姐代表革命队伍组成的复杂性,也就是啥人都有,啥目的的有。
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主义,就是有我没你,有你没有。就是花姐用枪做出的那个姿势,也是花姐要和老三他们去上海过好日子时,张麻子做的那个拿枪的姿势,一支枪对着别人,一支枪对着自己的头。
要么打死你,要么我打死我自己,这就是为了主义的革命。
最后,花姐、老三他们都放弃了,为了利益、为了现代、为了好生活去了上海浦东。这是进步,是进入现代,可以不杀人了。
另外,花姐的出现是填补电影里女主角的空白,因为刘嘉玲演的县长夫人死了。
姜文的电影里一定要有暴力、欲望、性,总是要有原始荷尔蒙的味道,花姐是角色的必要。
非要说隐喻也是有的,是谁我不能说,大家应该能想得到,就是从国民党阵营走到新中国的女性,之后在思想上又与无产阶级革命无法融合。
电影的开放度特别大,黄四郎的家被穷人分了,也可以理解为解放后,或者更远的文革,这样老三和花姐与张麻子的分道扬镳就更好解释。
当然,这都是个人的理解,也叫瞎想。
这就是好的文艺作品的魅力,不同人看《百年孤独》、《悲惨世界》,有不同的都有不一样《百年孤独》和《悲惨世界》。正如有人读《金瓶梅》读到了淫,有人读出了戒淫,更有人读到戒欲。
《让子弹飞》的现实意义其实更可贵,并不是让穷人都有钱,而是“站着就把钱挣了”。社会要给人提供这样环境,也就是社会要让人有尊严。
可以说,现代人什么都要,房子、票子、汽车、火车、火锅啥都有了,但还是焦虑,因为没有尊严。
这就是姜文的牛X之外,不光骂人,还开药方。
让人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