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被吉艺diss了?
这个页首GIF是不是能很生动的形容昨天在吉林艺术学院播音复试上的一些考生结束考试时的心情?
“陌生、孤独、冷寂”辅以糟糕的考试表现,一切都变得不那么完美起来。本来对于艺考抱有的满满斗志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是不是开始隐约觉得艺考没有你想的那么容易了?
昨天是吉林艺术学院的艺考复试,因为算是开考较早的正规艺术院校,导致报名参考者人数众多。初试很传统,这里无需多言,来聊聊复试。
吉艺复试和其他学校迥异,是无领导小组主题讨论,五人一组,针对一个话题展开小组讨论,计时五分钟。
小组讨论属于群言性项目,难度系数是比较高的。想要在这个项目中如鱼得水,学生必须要预先学习大量的技巧并熟练使用。因此,对于一些毫无准备就迈进考场,打算去“神侃”一番就以为能拿到高分的考生,我表示深深的忧虑与...“佩服”——胆子真大!拿命运当儿戏。
学生们考完后给我的考场反馈也印证了这一点。话题的开场,有技巧;观点的阐述,有技巧;话口的设计,有技巧;场上的互动,有技巧——满满的技巧和套路之下,剩下的是组里其他四个人的瞠目结舌和应接不暇,好不容易反应过神来时,监考老师的一句“时间到”,留下的只是大家的慨叹:“主题讨论原来还可以这么玩!”可惜,300秒后醒悟之时已成炮灰。
主题讨论有着大量技巧需要学生预先学习和掌握,如此一来上场时才有运筹帷幄之志、挥斥方遒之力。
今天从策略层面上,和大家分享我在主题讨论的教学中从伊始就灌输给学生的几个重要理念——即主题讨论的三忌。
1。
首要的,主题讨论绝不可等同于辩论,也就是说主题讨论完全不存在像辩论般的“以己方观点战胜对方”,并没有所谓的胜负之分。
因此,考生在主题讨论环节很难需要用“争吵”“质问”等等这些表达方式试图去“压制住”对方。
如果你做了——被扣分。
2。
其次,主题讨论中,不要长时间占据话语权。这是很常见的误区,考生觉得只要多说就是好事,所以不顾一切的抢夺话语权,也不管自己说的好还是不好,反正这个组里我就是老大了,我先自己说个够。
既失风度也没完成考试要求,没形成讨论——被扣分。
3。
最后这点和辩论是有相似性的,主题讨论同样不欢迎空洞的毫无例证支撑的论述。我总是一再一再的告诉我教授的学生们,口语表达一定要有例证,任何场合任何话题都是如此。因为你们年纪尚小阅历尚浅,而考官又是出题人或评卷人,他一天要听很多遍这道题目的回答,你竟然想靠所谓缜密完美的思维逻辑和纯粹的论证语言去打动他,几乎是不可能完成。
例证——在评论型的口语表达中绝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不说别的,咱们就用昨天的考场原题为例:怎么丰富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一个非常接地气的讨论话题,我实在想不出除了鲜活生动的例证——组织唱歌比赛、包粽子大赛这些社区活动等等——还有什么更好的答案?显然的,例证为主短评为辅才是此处最佳的考试打开方式。
没有例证只有评论——被扣分。
不过,考试已经结束,
还是希望大家能够放
下包袱轻装上阵,把
接下来的考试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