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旭平:非洲猪瘟背景下,不做生物安全的猪场能活多久?
一、前言:生物安全到底能否防控住非洲猪瘟?
我们会碰到,有些养猪朋友在非洲猪瘟没有“中”的时候,响亮地回答:“余老师,我们都是照着你说的做的”,言下之意是“我们的生物安全是做得最好的,铜墙铁壁”;而中了非洲猪瘟之后,则180°反转,“生物安全根本防不住非洲猪瘟!余老师的生物安全也不咋地”。疫情的再次波动也严重影响了大家生物安全防控非洲猪瘟的信心和决心。
做好生物安全(设计到位、措施执行到位),可以完全有效地防控住非洲猪瘟,这一点不用怀疑(非洲猪瘟的特点决定了生物安全不会“破产”,况且SPF猪也能养活上市),但我们需要时刻审视甚至怀疑自己所做的生物安全措施,是否真可以有效防控住非洲猪瘟(也即,我们需要做生物安全稽查,看咱们生物安全认知的科学性有无偏差,检查具体的生物安全措施执行是否到位等,需要不断地查漏补缺)。
有人说生物安全即使做到了极致甚至“变态”地步,依然还是防不住非洲猪瘟。任何言论(甚至谬论)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我怀疑产生这样的言论是因为:有人确实还没有明白生物安全防控的实质(尽管生物安全“就那么点东西”,似乎没有太多科技含量),还可能有人是因为具体操作没有做好、做到位,需要搪塞之词,甚至还可能有人希望混淆视听,把他人搞糊涂(我在一个群里就看到类似有意思的讨论和调侃,是不是“为维持高价和暴利,'资本家’故意防不好,以减少产能”,或“有人故意往沟里带”,让一些猪场养不活,进一步吓唬别人不要养猪等等)。
生物安全是让非洲猪瘟病毒遇不到猪,因此如果没有防控住,代表猪与活病毒见着了面,这一定说明生物安全还没有做好,或还做得不够好。我这里想跟大家强调一下,生物安全不需要做到“变态”,相反,生物安全需要求简(即生物安全操作不能繁琐、复杂,因为只有操作简单了,生物安全才能真正做到位)。生物安全有点类似于由多块板拼起来的水桶,生物安全的高度和有效性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而与“变态”那块板(若认为是做得最好最极致的那块)没有关系。因此,如果你的生物安全做成“变态”了,我觉得反而更需要反思和查漏补缺。
仇华吉老师一直在推行系统综合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樊福好老师和王爱勇老师也不断强调饲养配方和母猪营养,这些都非常正确,从不同角度提升我们防控非洲猪瘟的能力。确实,传染病学中有“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重要理念,毕竟“吃好、睡好、穿暖和、还晒晒太阳”,身体一定会更健康!现代养猪业的许多设计是为了获取最大利益,因此一些猪场在环境、温度、饲料营养、空气质量等方面,没有很好地满足猪的生存、生长、抗病的需要,对非洲猪瘟病毒(和其它病原)的抵抗力有点降低在所难免(我在之前指挥的一起“拔牙”案例中,就曾发现1例“病恹恹”的母猪比外观健康的母猪更易感)。
相较于上述“养好”猪的各项措施,对于烈性传染病防控,生物安全一定永远是第一位的。当然,生物安全防控也好,综合措施也好,相互间不冲突、不矛盾,应用时不偏颇就行。
2021年春节前,我参与指挥了2例“拔牙”(非洲猪瘟精准检测清除),其中一例暂时成功,另一例挣扎一个月有余,最终“投降”了。
这两个案例有点让我惊奇!这两个猪场的生物安全做得很不好,甚至可以用千疮百孔和漏洞百出来形容。我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它们为什么不跟其它猪场一样,在一年前或更早时就倒下?!(而不是它们是如何在所难免地“中标”“暴掉”,也请原谅暂时不跟大家分享“拔牙”的经验与教训)。
是上帝的关怀、帮助和保佑?还是……?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场是如何活到“昨天”的。
二、不做生物安全也可以活到“昨天”之案例1
三、不做生物安全也可以活到“昨天”之案例2
四、传染病传播具有随机性的特点
除上面分析的硬软件原因外,其实,“上帝”的关怀和帮助也是传染病发生的一个基本特点,即传染病的传播具有概率性和随机性。
较早版本的传染病学书本上有提到,像新城疫这样传播能力很强的烈性传染病,也不一定会“砸中”每一只易感鸡。农村千家万户的小规模散养鸡群免疫只需要达到75%以上(而且抗体水平达到3log2及以上的低水平,就算合格)就可以阻止传播(而规模鸡场因群体大、数量多,抗体水平则需要提高到4log2及以上,合格率需要达90%以上,且离散度不能太大),相当于某一家农户养了12只鸡,即使有3只鸡没有任何免疫力(其余鸡仅有低水平的免疫力)也不容易发生新城疫。
非洲猪瘟的传播能力很弱,传播速度慢(排除人为帮助传播),因此某一个地区、某几个猪场暂时没有中招,也很正常。也就是说,非洲猪瘟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其实其他传染病也有,只是略微不明显):不做(生物安全)防控也可以成为漏网之鱼而暂时“活着”。
今天我们分析的这两个猪场一定程度上也是做了一点生物安全的,只是还远远不够,没有到位。非洲猪瘟发生了,一定代表生物安全没有做好或者没有做到足够好,但反过来说,非洲猪瘟没有发生,不代表生物安全已经做好,也有可能仅仅是漏网之鱼而已。只要非洲猪瘟这口大网不断地来回抄,漏网之鱼的可能性会越来越低。
2019年夏至2020年秋期间,随着越来越多猪场的复养成功,生猪存栏量不断恢复和增加,易感动物数量增大,再次“点燃”那也是必然(传染病出现周期性流行有一个原因就是易感动物数量增加,病原更容易遇到易感动物)。随着外围疫情的加重(包括“拔牙”出来的小体重猪,即“小白条”的上市),环境污染范围会进一步扩大,这种漏网之鱼的幸运可能只能持续到“昨天”!若需要活到今天和明天,明天的明天,活得更久远,请千万不能只指望成为幸运的漏网之鱼,只依靠“上帝”的关怀和帮助,请千万千万要扎紧生物安全的篱笆墙!
专家点评
非洲猪瘟来到中国二年半多了,养猪人感受甚至经历了它的残酷,特别是一些养殖比较密集的区域。但我们也有看到在大面积传播发病清场的一些区域,偶然也有一些猪场生存下来了。
本文余旭平老师介绍了2例他曾参与定点清除猪场的情况,生物安全防控做得不好,它们能活到“昨天”就属于侥幸的“漏网之鱼”。
余旭平老师的这2例“漏网之鱼”给猪场继续生存和安全生产提供了善意的提醒。
往期回顾
【2】余旭平:非洲猪瘟可防可控,生物安全:让非洲猪瘟病毒遇不到猪
【1】郭廷俊:养猪实战派:巧妙解决冬季北方猪场保温与通风矛盾!
【3】仇华吉: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猪场如何打赢抗非战争?
【7】李金龙:十六字箴言 论非洲猪瘟防控策略之精准清除方案成败
【10】吴荣杰:非洲猪瘟凭眼观超早期识别与预防性淘汰技术探讨
【11】曹松嵘:用消毒池替代猪舍门口的消毒盆——细节决定成败
【1】杨耀智:从技术角度看集团化养猪企业在非洲猪瘟背景下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5】王长年 赵俊娜:非瘟防控,岂容“烽火戏诸侯”?——浅谈PCR实验室环境污染的监控措施及规范化操作流程
【9】余旭平:生物安全是一种态度、一种意识、一种意志!再谈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控
【12】王帅彪:非洲猪瘟下猪场的生存哲学——巴西净化非洲猪瘟给我们的启示
【1】赵同刚 韩春光:猪场复养失败原因浅析
【2】吴家强:非洲猪瘟监测的误区和盲点
【3】赵宝凯 耿健:非洲猪瘟定点清除的战术应用
【4】王珂:非洲猪瘟定点清除中的关键举措
【5】仇华吉:新冠肺炎阻击战对非洲猪瘟防控的镜鉴
【6】仇华吉:防非复产十大要略--尊重事实,科学施策;着眼整体,系统思维
【7】区伟波:基于实际现象的防非复产要点
【8】王直夫:系统思维,把握重点,精准防控非洲猪瘟
【9】吕广骅:体内外生物阻断的理论与实践 —— 以天津猪世纪种猪公司为例
【12】赵和平:非洲猪瘟荧光定量PCR检测常见假阳性结果分析
【13】尚海广:非洲猪瘟防控实践与探索
【14】陈家锃:当前的非洲猪瘟检测技术亟待升级
【15】高远飞:防非“护城河”的理念与实践
【16】唐朝:从新冠肺炎到非洲猪瘟(下)——疫苗那些不得不说的事
【2】仇华吉:老虎苍蝇同时打、鬼子伪军一起防——如何应对非洲猪瘟“野疫苗毒”?
【3】张军:当前形势下非洲猪瘟防控决不能忽视场内生物安全
【4】区伟波:集约化养猪的疾病管理思路
【5】李莉:维护猪群黏膜的完整性有益于非洲猪瘟防控
【6】王直夫 董海军:非洲猪瘟常态化背景下,如何做好有效隔离?
【8】章红兵:某县防非得失分析
【9】周行彬:非瘟防控的三道屏障
【10】余旭平:非洲猪瘟背景下,不做生物安全的猪场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