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进《岩壑孤舟图》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浙江钱塘人。曾受荐入京成为宫廷画师,任职时间虽短,但拥有很多追随者。晚年重返杭州后,艺术和声名都达到巅峰境地。戴进的画风融合承袭了南宋马夏等人,树立起明代浙派山水的风格典范,后世视之为浙派的开创者。陆深评戴进为“本朝画手,当以钱塘戴文进为第一”,郎瑛直推为“画中之圣”,李开先说“戴文进之画如玉斗,精理佳妙,复为巨器”,推崇备至。
有关戴进的传记资料,多语焉不详,只有入京的一段时间最详备,且大多数都是明末清初的著作,久经传抄,鲁鱼亥豕。这其中,嘉靖年间的郎瑛《七修续稿》最为完备。《续稿》中说,戴进两度入京,三次欲进画院,一次在永乐末,一次在宣德初,一次在正统初年。在宣德初年的时候,宣德帝召谢廷循评戴进之画,谢氏则肆放谗言,恶意附会,致宣德帝勃然恼怒。因此也绝了戴进进宫廷的机会。
戴进虽不得志,却并未离京,而是到处结交大臣名流,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他和宣宗画院的同乡石锐、倪端,福建的李在以及江苏的夏昶往来较多。他的画名也正是在北京奠定下的。既仕途无望,则戴进只能选择归杭,“晚之归杭,名声益重”,老来蛰居杭浙达二十年之久。戴进家居钱塘,有西湖之秀,天目之奇,一代圣手写天下美景,自不同于凡手。但后人又无端生出许多新说法,说他“困死”、“穷死”、“死后人始重之”。
戴进精于山水,兼于人物,在笔墨的运用上,善以斧劈描绘山石,皴染兼施。《岩壑孤舟图》的构图并不繁琐,石头嶙峋奇状,蓄意营建,斧劈顺着轮廓线短砍,更助长质感。凡斧劈之处,皆能体现山石的多面之感。近景有细微的墨色变化,增加立体感与厚实感。马、夏的构图方式,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戴进在自己的作品中,也继承了这种特征,并颇能吸收马夏斜向布置景物的特质。而且近景所占画面的比例以及人物动向皆可看出他对近景的强调,这一点和马夏也是相合的。
戴进笔下的人物,线条一向简单有力,却能注意到人体身态的描写及社会身分的表达。《岩壑孤舟图》中的渔夫,其刻画人物佝偻的形象,既是完成衣纹,也是完成身型的简单有力的线条,还能表达出渔夫的年迈。
历经五百多年,戴进的画流传到今天的已很有限。查《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收录的戴进作品为20件,与他人合作3件。此件作品为庞虚斋、王季迁、美国戴福保旧藏,庞氏除钤盖“虚斋审定名迹”外,尚有“有余闲室宝藏”一印。这方印,另见于故宫博物院藏董其昌《仿古山水册》、王鉴《仿倪云林溪亭山色》、王原祁《富春山居图轴》、吴历《农村喜雨图卷》,以及南京博物院藏恽寿平《锦石秋花图》等画上,多为庞氏收藏之精品。此画还有一方鉴藏印“其永宝玩”,见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元人真迹册》、仇英《宝绘堂轴》、仇英《修禊图卷》上。
特别要说的是,这幅画上还有祝允明的题诗。诗题于弘治十一年(1498),祝氏三十九岁。祝允明在浙派作品上的题跋,还见于故宫博物院藏吴伟《歌舞图》,时间是弘治十六年(1503)。在戴进去世五十年之内,对他的评价还是以肯定为主,但随着吴门画家的崛起,这种局面却被打破了,而被人给以狂怪、粗恶之评。但从祝允明、唐寅的评价来看,他们对于戴进与吴伟还是非常看重的。祝允明甚重戴进画,《祝氏集略》卷二十六有《戴进画菊赞》:“有明画家,推钱塘戴生。笔墨淋漓,以雄老特名。”戴进此画,正如祝允明在《岩壑孤舟图》中的题诗一样:“钱唐画史胸蟠迴,越山移过吴山来。淋漓元气似王宰,欲赋谁当老杜才。”
出版:《历朝名画共赏集》(第二集),上海世界社,宣统元年(1909年)。
著录:1.《虚斋名画录》卷八(《中国书画全书》第十二册P482,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2.《中华历代名画记》P112-113,庞莱臣编,1915年。
3.《历代著录画目》P450,中国文化研究所丛刊,1934年。
4.《故宫丛刊甲种之二一·戴进研究》P127,国立故宫博物院,1981年。
5.《明代院体浙派史料》P202-203,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
6.《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戴进》P87、148,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
7.《祝允明年谱》P66,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8.《戴进与浙派研究》P286,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
9.《中国名画家全集·戴进·小仙》P249,编号71,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
备注:1.祝允明题本幅。
2.庞莱臣、王季迁旧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