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以外,养老的二次觉醒
□ 作者:养老行者1988 配图:养老的二次觉醒
年关将至,2010年大学毕业至今,转眼走过养老的第7个年头,内心有坚定,也有迷茫,坚定于所热爱的行业,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希望的未来,迷茫于停滞不前的成长,价值观的不断颠覆,以及人性的不断冲击。
冯仑说,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春天,伟大是熬出来的。
可时光荏苒,熬,这个过程,有时会让人不知所措。
80后养老人遇到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带着年轻人的朝气与想象力试图重新定义养老,身边有太多朋友愿意将其作为一生的事业,改变几千年来传统社会的养老方式与观念被我们视作天赋的使命,于是,情怀这个词,被不断唤起。
可情怀以外,我们依旧无法改变或突破,在固有的意识形态和养老思维中举步维艰。
从客户需求到运营管理,我一直在反思,如何让它们更有价值或是说服力,除了时间以外,我们或许该做点什么,加速这个过程的演变,这是养老从情怀到技术层面的二次觉醒,也是从0到1再到10的核心推动力。
一、什么是养老的第一次觉醒?
2014年7月,曾在微信发表过一篇杂文,题目叫《“七宗罪”—简述养老行业七大误区》,背景是2013年7月,国35号文发布,当年被业内誉为“养老元年”,以地产、保险、国企为主的各路资本正式进军养老产业。
高、大、上是当时养老的主流价值观,欧、美、日被我们奉为养老神话,那是个硬件和服务跨越式升级的年代,但喧哗过后,我们第一次觉醒到:
1、再好的硬件和服务,也不能回避“赔钱”的尴尬;
2、 他乡的月亮不圆,国外模式在经营上更依赖于长照护理政策,我们要学习的其实是做养老的心态;
3、无论从需求,还是经营考虑,失能失智客户才是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方向;
4、同其它商业行为一样,区位和成本控制,对养老同样重要;
5、医养结合会我们走入另一个误区;
6、轻资产与重资产并不矛盾,某种程度上,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轻资产;
7、相比于人才短缺,人才流失才是企业的最大痛点;
8、服务是一点一滴的积累,而非概念包装;
9、养老是一个独立的行业,有其自身规律和行业特性,需要用养老思维做养老。
10、情怀,是做好养老的基石。
二、什么是养老的第二次觉醒?
如果说第一次觉醒告诉了我们“该做什么”,那么第二次觉醒则要解决“该如何做”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长期的战役,而且永无尽头。
当我们按传统思维,把养老的核心归为运营,进而化解到评估、服务、营销、风险控制等等模块时,已经开始局限自我。
所谓系统性是指一个项目完整过程的专业性思考和运作,在运营之上,有太多不能回避和忽视的关键性要素,这些要素环环相扣,因果相照,比如选址、设计、成本控制、施工等等,很多项目的失败并非后期运营出现了重大失误,而是因为前期关键要素的缺失,造成后期通过运营无法弥补的黑洞。
竞争优势已经从单点突破逐步升级到整体性差异,而被忽视的点往往会形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次觉醒时,我们或许该前置性思考一整套系统:
1、产品标准:差异与协同,政策引导下的顺势而为;
2、选址标准:租金、合法性、审批难度、经营的博弈与突破 ;
3、设计标准:功能标配与选配、最小面积、调整的灵活性、规范与实操的平衡、无障碍的节制、运营管理模式、创意性;
4、成本标准:细分到可落地、可对比的多方供货资源、性价比、成本分摊比例,选择性匹配;
5、施工标准:工期、验收、流程、成本控制模式;
6、户型标准:收纳系统、家具系统、电器系统、卫生间系统、空间布局、智能化;
7、定价标准:科学性、多样化、体系化;
8、人力标准:合法下的灵活操作、排班、不同岗位的激励模式、关怀、岗位/编制标准;
9、开业标准:时点、预订/入住规模、设施、证照、财务指标;
10、竞争优势:盈利能力、服务水平、硬件标准、人才储备、ERP系统、客户储备、产品体系、线上+。
看到酒店行业的如家,餐饮行业的海底捞,青年公寓行业的新派,给我3点最大触动:
1、行业内竞争优势的建立往往要走一些“旁门左道”,但亘古不变的法则依然是“同样价格,产品/服务最好;同样产品/服务,价格最优”,这是最好的用户体验;
2、成功的关键需要一整套系统的建立,无数个细节才能累积成其他企业无法超越的竞争力,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点,这些细节的建立要依靠自我,而非合作方;
3、认知模式是以上两点的基石,在此之上,需要整个团队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每一次成功和失败都是成长,要学习互联网企业的拼搏精神、坚定信念。
养老发展到今天,尽管硬件、服务、理念不断升级,但依然少见在系统体系上的成功,也依然无法摆脱企业间整体趋同化的发展趋势,或许是我们研究了太多的后端运营和服务,而忽略了前端。
最后引用领导的一句话与大家分享:对于一个养老项目,在施工阶段省出100万的成本是不太难的事,而通过后期的运营和服务挣出这100万,似乎不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