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数到十,你见过这些古井吗?
自古以来,井就经常出现在诗词之中,千百年来它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是最近几十年,水井才迅速地退出历史舞台。我对古井的关注起源于云南建水一次临时起意的寻井记,我为什么会钟爱古井,有井必有水,有水就有灵气,这是其一;古井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充满生活气息的真实古迹,为了旅游需要会去重建城墙,仿造古建筑,但极少会有新建一口假井的,这是其二;古井不像古建筑那样受人关注,很多没了也就没了,而现在也极少打井了,所以古井只会越来越少,需要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保护,这是其三。
这些年我寻访了数百口古井(点击浏览《古井寻踪》),这些井主要分布在南方的省份,除了我在南方活动范围更广外,南方的古井也确实比北方多很多倍。本文中出现的一眼井到十眼井,都是有历史有故事的古井,我尽量选择地处不同省份和城市的古井,一到五眼井,各挑选了两口有代表性的,但六眼井以上,我目前寻访过的都只有一处,所以暂时也没有选择。
云南建水县大板井
一眼井实在太多了,绝大多数水井都是一眼井,最初我想挑一个井口最大的写,后来觉得要大还得有名才好,于是选择了云南建水县的西门大板井。
建水共有128口古井,西门大板井知名度首当其冲,自古便有“先圈大板井,后建临安城”之说,而且这口古井,至今仍然是当地水质最好的古井之一。
井中有水,水中有龙,每一口古井中都有神灵,井水孕育了黎民,神灵保佑着众生。
大板井为什么有名,这口古井曾上过《舌尖上的中国》,建水豆腐就和这甘甜的井水脱不了关系。
辽宁新宾县罕王井
为什么在众多一眼井中选择这口,除了位于辽宁新宾县赫图阿拉故城罕王井大概是我到过最北的古井外,这口井也可以说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赫图阿拉是清王朝的发祥地,努尔哈赤出生在这里。当年努尔哈赤的先辈们正是因为找到了此处水源,才决定定居于此,然后统一女真部落建立后金,直至一步步建立大一统的清王朝。夸张一点说,这口井为清王朝奠定了根基,难怪后来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皇帝东寻祭祖时,曾先后九次到罕王井饮水思源。
湖南长沙市长怀井
二眼井的数量比一眼井少得多,但相比其它多眼井的数量又多一些,选择长怀井,实在是因为这是一口历史极其悠久的古井。
这口古井位于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贾谊故居中,是古城长沙最古老的水井之一,传说这口贾谊亲手所凿的古井,现在的名字来自杜甫“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谊井依然”的诗句。
四川都江堰市鸳鸯井
鸳鸯井是一口奇井,位于青城山上清宫右侧,井旁立有一石碑,碑上有张大千先生手书“鸳鸯井”三字。井口形状为一方一圆,圆者为雄井(鸳井),方者为雌井(鸯井),两井位置等高,深度相当,且井中之水为同一源头所聚,但奇特的是水质、水温,乃至水深均不相同。
安徽歙县三眼井
安徽歙县就是徽州古城的所在地,在古城外围的小巷子里,有一口至今仍在使用的三眼井。
徽州这口三眼井凿于清乾隆年间,敦厚朴实的石质井圈,其中两口因为井圈开裂而箍了铁条。
古徽州名门望族不计其数,大户人家必有家井,为避免姑嫂妯娌在取水时发生不必要的纠纷,故在一口大井上设若干个井圈,各自从不同的井圈内取水,起到以“分”为“和”的作用,后沿用至公用井。
广东新会三眼井
广东新会双水镇豪山村张将军家庙前有一口三眼井,这口古井建于清光绪年间,与张将军家庙及新村同一年年代。张将军名为张其光,官至浙江提督,光绪元年(1875年)被皇帝授赏黄马褂,他也是清代朝廷钦封的唯一广东籍“巴图鲁”。
井口是麻石拼就而成,呈品字形,非常显著的岭南特色,井水清甜,至今仍在使用。
湖北鄂州市四眼井
这是我寻访过的古井中文物保护等级最高的之一,到目前为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还没有古水井,省级的也不多,市级和县区级的有一些,但大多数还没有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鄂州四眼井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由县尉邹应博捐修,建成之日曾留下吉祥祝辞:“后世有登高位、掇巍科、亭上寿者”,所以也被称为“寿井”。
元代至正年间,主持修建鄂州最有名建筑长江江心观音阁的监邑达鲁葛齐.铁山和知县王文贲在井山建“寿井亭”。数百年来,这口位于闹市区十字街的古井,给当地市民提供了极大的生活便利。四眼井也是古鄂城“十景”之一。
云南建水县新井
云南建水古城堪称古井博物馆,有很多一到四眼井,这口建水新井位于桂林街,叫做新井可非常古老,始建于元代,井前有水晶宫,供奉龙王。
井的用途虽然都一样,但每个地方的井都有地方特色,云南的井圈多用青石雕凿,井绳留下的痕迹就是岁月的沧桑。
广东广州市五眼井
在广州最繁华的步行街上下九旁边,有一口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五眼井,这口古井也是广州九大名井之一,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印度高僧达摩祖师东渡中国,就是在这一带登陆,当时珠江水面宽阔,达摩以一苇渡江,后人遂称此处为“西来初地"。
达摩登陆后在此居留,传说带领开挖了五眼井,所以这口井也叫“达摩井”,前方有石碑“西来众约”。
五眼井以前在华林寺内,现在寺的规模大幅减小了,井已经在寺外,平时以水泥板盖住,为了拍到井口,我将水泥板暂时移开了。
广东东莞市虎门镇东方五眼井
东方五眼井位于东莞市虎门镇东方社区中正街13号前,据当地的老人说,这口古井已有千年历史,不过我查阅资料是估计年代为清,虽然如今的井圈已经被抹上了水泥,但底下依然是麻石结构。
井圈井壁的麻石都保存完好,据说旁边那条路的底下也是麻石铺的,井水仍算清澈,但已经只用来洗洗衣服,这里是虎门镇的中心位置,1980年代以前虎门人都在这里挑水喝。
广东饶平县大埕所城六眼井
到目前为止,我只拍过一口六眼古井,位于粤闽交界处的大埕所城之中,这口古井没有名字,井边有小庙。
卫所制是明朝最主要的军事制度,所以所城其实就是明朝的军营,既然是军营就会有作息时间,大家在同一时间洗漱,井口自然也需要多一点,所以城内不仅有六眼井,还有四眼井。
江西宜春市七眼井
我的宜春之行主要是冲着这口七眼井去的,七眼古井极少,而宜春正在进行棚户区改造,我担心去晚了井也毁了。
宜春的得名于城南有泉“莹楣如春,饮之宜人”,自古以来宜春就是一座水资源丰富的城市,古井甚多,而七眼井也是宜春现存古井中最有名的一处。
令我欣慰的是,宜春老城区拆得七零八落,好在几口古井都还保留了,不过周边的环境都变了,老住户也没了,这些古井也就失去了灵魂。
2018年底的七眼井,孤零零地置身于一片废墟之中,古井虽在,旧城不存,新的高楼大厦建起来后,地下水系很有可能也会被破坏。
浙江杭州市上八眼井
杭州古井多,多眼井也非常多,吴山上的上八眼井据说开凿于宋代,《梦粱录》中记载:“宝月山下上八眼井。”四大四小八个井圈,大的可以打水,小的只是装饰。
既然有上八眼井,那么应该还有下八眼井,确实如此,原来的下八眼井位于山下靠近河坊街,现在已经不存。下八眼井的消逝至少还有一个记载,很多古井的消逝只是无声无息。
广东广州市粤王井
粤王井就在地铁2号线中山纪念堂C出口旁边,但绝大多数人都会走过路过也错过,这口井现位于广东省科学馆的停车场内,井已废弃,井口盖上了铁栅。
屈大均《广东新语》称此井“相传尉陀所凿。其水力重而味甘,乃玉石之津液。志称佗饮斯水,肌体润泽,年百有余岁,视听不衰”。这口井相传是南越王赵佗所凿,赵佗活了103岁,据说是喝了这井水,要知道那可是在2000多年前。
“广州诸井此最古”,粤王井早在1983年就被列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只是这口位于城市中心的古井,躯壳虽在,但已失去了灵气。
浙江杭州市郭婆井
一井十眼的郭婆井是杭州的著名古井,不仅历史悠久,水质也十分出众,曾与虎跑泉、龙井、玉泉、吴山泉等五泉并称为“杭州圣水”。
郭婆井得名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古井由不知何年何名的郭婆婆所造,后因井水清冽,造福四方,明《万历府志》载:“郭婆井在铁冶岭北,酿酒煮药者多取之”,后人便以郭婆为名。
其二为古井乃东晋郭璞选址而造,郭璞精通阴阳八卦,能看风水识水源,据《武林坊巷志》记载“其始由郭景纯(景纯为郭璞的字)至此,谓地有美泉,人始穿之”,“璞”与“婆”谐音,后人传讹了,郭璞井变成了郭婆井。
十眼井是不是井口最多的古井?当然不是。但井口越多的古井就越少,五眼以上的古井就已经十分罕见了,井口越多的古井越是屈指可数。
云南建水县十二眼井
在我准备发布这篇文章时,朋友“阿昌走遍中国正在路上”发来一处十二眼井,十二眼的古井,在全国范围内恐怕也很难找到几处。
这口十二眼井也位于古井最多的建水古城,始凿于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09年),算来也有300多年历史了。
古井就像中华大地上一本无字的书,记录着往事的变迁,有故事的古井还有很多很多,可惜鲜有人专门研究和收集古井的历史故事,这种曾经随处可见的生活设施,正在迅速地消失,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喝水不忘挖井人,每一口故乡的水井都曾烙印在我们祖辈的心中,走过千山万水,回家也要喝上一口甘甜的井水。说说那些你知道的古井故事,你身边还要哪些有意思的古井呢?你有没有见过井口比十眼还多的古井呢?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