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喜欢咨询税务人员的习惯

陈荣 无知道 税法连万家 2021-04-28

关于我们

互帮互助,开拓税官视野,“互添互补,共建税务家园”是我们一贯追求的理念。多年来,我们一直努力为基层一线税官提供快捷、权威、实用、互动的税务专业化服务,竭诚希望更多的同仁支持我们,提供原创税收业务作品,加入我们的队伍,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为税收事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听说税务人员有不少不懂财务的,有人就以为做税收筹划的不必学财务,学税法就可以了。其实这事挺逗的,税务局有人不仅不懂财务还是不懂税务的。有人觉得奇怪,税务局的怎么还不懂税,这是这么混的。其实用不着你担心,人家职业道德一点毛病也没有。

换位思考一下就明白了,医院上班的都会看病吗?比如财务、后勤、行政文秘等等。武汉有医院好多医生感染了冠状病毒还有几位殉职了,但传染科的大多没事。就是说即使看病的医生也不是什么病都懂能治,术业有专攻嘛。越到基层如社区乡镇医院啥病都看,但医术当然会逊些,而且也就限于他们那块地方接触的病状。否则你也不会挤破头找大医院关系的。大城市的大医院,医生水平当然高但专攻的领域相对狭窄,鼻子眉毛都不定抓到一块的。

税务也如此呀,基层的岗位如管理员,好似什么都知道,但水平可能不咋样而且局限于所辖或接触的企业或行业。上面的水平可能更高但所涉知的范围也更有限。以前国地税分设的时候相互之间不懂对方管辖的税种更属常态,国税不知房地产,地税不晓进出口。
    经常有人说这事问过税务局了,除了问的姿势外还应区别问的是谁。基层管理员还是业务科室主管,结果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具体到实务,差别也许就在毫厘之间,不精准掌握甚至没经历过的都可能产生误判。保不准你找的哥们是后勤的,自己是税务局的不好意思说不懂,硬着头皮跟你解释一通的也有可能。比如以前单位的驾驶员老哥,耳濡目染久了人又热心肠就很喜欢给人家传道授业的(当然也经常讲到一半说不下去了)。
    税务管理员的职责是管理,以前还叫过催报催缴岗位,保证所辖企业依法申报缴纳税款才是职责所在。有人管了一辈子个体户微小企业,即使不懂税法也是可以尽职尽责保不准常得个年度先进的。不过也真别瞧不起他们的管理经验,自认为税务老师的,真让你去管个体还得拜下风的。岗位没有绝对的高低贵贱,做好都是要真诚付出的。
    不过医生诊病与病患之间的利益是基本一致的,都是尽可能把病治好(虽然因为各种原因闹不愉快)。而税务局与纳税人是相互对立的,一个是征当然是希望多征一个是纳自然是想少纳。虽然有共同的税法作为标准,一个说要服务一个是要遵从,但脑袋总是由屁股决定的。即使税务人员真心为你考虑,但长期环境形成的思维定式也会不自觉地把你往对面拉的。有些财务很喜欢遇到什么事就想当然去问税务局,其实是把管控不确定税务风险的按钮交给了想法完全相悖的人,而且这个时候他全然不知你公司的真实状况,这更加剧了不确定性风险。
   目前税法文件是公开的,税务人员知道的你也完全能够看到。所以很少有从税务人员那里获得信息的可能性。
      税务人员肯定是偏向征税、高税率、宽范围,当然与你的愿望是相反的。
    税务人员并不专业,比如对征税项目的判断。征税项目的专业判断在业务主管部门,如农业局对农产品、科技局对科技产品、住建局对房地产建筑业等等,税务局是外行。而且对行业或者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到某个产品,最接近于真实的其实还是企业自身。
    即使涉税事项作为个体的税务人员仍然不一定是最适当的,做筹划的中介可能更具专业性。
    当然税收征纳双方的沟通对纳税人是有益的。但问题是如何沟通?你问税务局是为了达到怎样的目的?
    适当的做法是先形成自己的判断,然后提供给税务人员。专业领域一定是自己判断,在专业之外领域一定是引领人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判断。盲目的提问当然会成为人家意愿在主导着事情的发展(哪怕是无意识的习惯偏向)。
     税务人员自己判断与在企业提供资料基础的判断是有区别的。前者必然肯定,后者可以选择不否定,即以不专业的认知不认为企业是错的所以默认,这里面是存在一定空间的。从税务管理角度去理解,当然不可能事事做到细致的精准判断(这超出了人力所及),不专业的他按照一般的认知水准不否定也是正常的。税务人员恰当的做法是消极性判断,把积极主动性留给纳税人。这是税收作为政策工具的特点,税收中性或者刚性其实就是被动性或消极性。类似的例子就是遇到法律问题一般会去咨询律师而非法官,这也是后者职业特质的消极性决定的。
    税法是不完美的总是存在缝隙的。可能会有一款缝隙留给你这样有准备的人的。当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可能事事都能如你所愿。但你做不到的也没有别人能做到,这就是做事的极致了。尽人事听天命不努力才是你的错。

相关链接:
    《只要是真实交易都不会有税务风险吗?》 
    《有心栽花柳成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