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普洛耶什蒂油田——浴血罗马尼亚天空(1)

普洛耶什蒂——石油开发史阳光尽情倾泻在这片土地上。海拔2543 米的摩尔达维亚努峰俯瞰着一物产丰裕、由温暖湿润的海洋季风和干燥寒冷的内陆气旋交替控制着的平原地带。这片被称作瓦拉几亚的平原位于著名的蓝色多瑙河的下游区。在东边的摩尔多瓦高原、东南的多布罗加丘陵和北边的特兰西瓦尼亚高近的簇拥下,瓦拉几亚平原就像是被环抱的一片净土。瓦拉几亚平原位于罗马尼亚的东南方。罗马尼亚,她不愧是巴尔干半岛的一颗明珠。多瑙河、喀尔巴阡山、黑海,赋予这个国家足够的迷人意境和诱人的财富。在远古时代,这里就以拥有众多金矿而以“幸福的达契亚”之称而闻名四方。雄奇的喀尔巴阡山蕴藏着奇妙的宝藏,因为陆续在这里发现了煤、铁和黄金,这座大山被罗马尼亚人亲切地称为“ 绿金宝库”和“ 罗马尼亚的脊梁”。尽管瓦拉几亚平原在上述矿藏方面所拥有的“份额”不多,不过阳光、空气和水赋子这片土地以另一样礼物: 葡萄美酒。自然条件是如此适宜栽种葡萄树,以致在2000年前这里就有大规模的葡萄酒生产了。罗马尼亚能成为世界一流的葡萄酒出产国之一,瓦拉几亚的葡萄酒厂贡献最大。这块土地上的葡萄酒简直应有尽有,从干葡萄酒、香槟白葡萄酒到馥郁葡萄酒、清香干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等等无所不包。世代以来,这里的子民们繁衍、劳作、生息着。他们感谢上苍赐下的无尽物产,他们辛勤开拓劳作,同时为捍卫自己的幸福生活而不惜一战。公元2世纪初,罗马军团经过多年苦战,才在最后时刻勉强征服这块“蛮族之地”。达契亚战士的勇悍给征服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传统一直传承下来,到了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时期,虽然并不特别出名但身着红底绣花民族服装的罗马尼亚战士被公认为是帝国东南边陲“最忠实的”的守卫者。然而,这些子民们不知道,另一种巨大的、前所未有的财富正在他们的脚底下静卧着,而且,已经持续了数千年。1856年夏季的一天,位于瓦拉几亚中部的普洛耶什蒂(Ploesti )地区的布库雷什蒂镇上有了一点小小的骚动。原来,镇上的能工巧匠利用一只蒸馏釜,炼出了全罗马尼亚第一桶灯用煤油。这样一来,镇上的人家和街道都能用煤油灯来照明了。那时,用石油提取灯用煤油的技术刚发明不久,这个“亮起来”的小镇的经验迅速传开了。

人们突然发现,原来早就有一些关于此地出产石油的记载了。差不多两个世纪以前,一位名叫巴迪纳斯的传教士曾在自己的手记里写道:“普洛耶什蒂的一些地方,当地人挖坑捞取石油。”同样的记载出现在1716 年,一位摩尔多瓦的亲王写道“莫伊内什蒂附近的塔斯劳河两岸有油苗,当地人用溢出地表的原油来润滑他们的马车轴。"普洛耶什蒂这个名字注定要闻名退迹了。因为石油这种东西,在全球迈入工业化背景下的19世纪里的价值,已绝不可能是“润清马车轴”而已了。普洛耶什蒂这座未来的石油城,地近罗马尼亚东南著名的山地旅游区普拉霍瓦河谷,南距首都布加勒斯特约55公里。随着石油被发现,属于这座城市的黄全时代随之来临。1857年,这里建成了第一座炼油厂。当年产原油275吨。要如道,美国人在整整2年后才打出自己的第一口油井。并不出人意料的,境外热线很快蜂拥而至。英国人的嗅觉最灵敏,他们率先出资700万列伊(罗马尼亚货币)创立了罗马尼亚第一家石油公司沃莱钦石油公司,同时期另一家资本金150万列伊的索伊兹公司的背景同样来自英国。接着到来的是奥地利人他们出资200 万列伊成立了苏查德公司。不过,在所有这些公司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则是一家德资公司斯泰瓦·罗马纳(Steaua Romana) 公司。它起初是在1896 年由奥地利资本成立,之后由于被德意志银行购得大部分股份而变成德资企业。这家公司不仅建有炼油厂,而且对部分油田拥有直接控制权,它在整个罗马尼亚石油工业中的占比一度高达60%。一系列外国资本的注入,直接刺激了普洛耶什蒂的石油产能迅速飙升。1896年,罗马尼亚全年仅仅生产了8 万吨原油 这个数字在1900 年就达到了24.7 万吨,使这个国家成为仅次于俄国的全欧第二大产油国。德国公司独自坐大的局面在20 世纪初叶被打破,美国的标准石油公司和英国荷兰联营的壳牌集团分别在1903年和1910 年开办了罗美(Romano-Americana) 标准石油公司和阿斯特拉·罗马纳(Astra Romana )公司。这两家公司后来先后成为普洛耶什蒂最大的炼油厂。在德、美、荷三大公司的运作下罗马尼亚在一战爆发后的1915 年的石油总产量达到了158.8 万吨。1916 年8 月,罗马尼亚在几经犹豫之后向奥匈帝国宣战,但她紧接着就遭到了优势德军的入侵。数月后,德国人就进占瓦拉几亚平原,几乎将那里的石油生产设施全部掌握。罗马尼亚对同盟国的宣战,其实恰好给了觊觎此地已久的德国人一个行动的借口。不过,罗马尼亚人在英国人的帮助下,已经开始破环油田。他们把所有能找得着的东西——砖头、石块、废铁、沙土、旧钻头,全部填入了油井。在这轮破坏中,70多座炼油装置被炸毁,80多万吨原油被烧掉,德国人面对一座几乎毫无用处的油田。几乎用了5个月,入侵者才勉强在局部恢复了石油生产。结果,1917年的原油产量还不到1914 年的1/3。这是普洛耶什蒂油田第一次因德国的战争行为而遭到劫难,尽管其立场和原因和后来的第二次劫难恰好相反。一战结束后,罗马尼亚开始着手恢复被破坏的生产设施。作为战胜国之一,普洛耶什蒂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一方面,德资公司被判定为“敌产”而由国家没收,另一方面,其他外资公司大量涌入。到1923年,罗马尼亚一共有178家公司和63家炼油厂。石油产量在1924年突破了战前水平,达到186万吨之多。两次大战之间的1926到1934年被称为罗马尼亚石油工业的“黄金时代”,此时期里,最活跃的是壳牌集团的子公司阿斯特拉·罗马纳,它引进的多项新技术使当地的石油产量不断创下新高: 1926年产油324.4万吨,1928 年产油428.2 万吨,1930 年产油579.2万吨,1932 年产油734.8 万吨,1936年更是高达870万吨。阿斯特拉·罗马纳炼油厂本身则成为全欧洲首屈一指的炼油厂。于是,经过艰苦努力的罗马尼亚再次成为欧洲仅次于苏联的最重要石油生产国,然而,几乎和这个国家上一次达到此成就时的国际情势一样,另一场世界大战的阴云已经聚拢。在即将来临的这场战争中,70公里长、25公里宽的普洛耶什蒂地区将成为交战一方的能源基础,同时成为交战另一方的重点打击对象。这片幸福土地的空前劫难,命中注定。

编辑于 2017-12-1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