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峰老师病案讲解(乳腺增生)

乳房是女性的很重要的一个器官,也是形体美的一部分。在平时女性对于乳房都是比较重视的,但近些年因为不当的饮食和不良的生活习惯让很多女性患上乳腺疾病,乳腺增生就是其中之一,该病症的发病率很高,尤其是对于30-50岁的妈妈的来说更是要小心了。可能,很多女性对乳腺增生并不是特别了解,也不知道在患上之后该怎么办?其实乳腺增生出现后,采取耳穴疗法干预,能有效缓解乳房胀痛,还能消除肿块,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不打针、不吃药,疗效好,无副作用,这样好的一种疗法,有乳腺问题的宝妈们,快来学一学吧。

Q:什么是乳腺增生?

A:乳腺增生是指乳腺导管、乳腺小叶、腺泡上皮、纤维组织的单项或多项良性增生。一般来讲,一个成年的女性一侧乳房大约有15~25左右的腺叶,而每个腺叶又由若干个小叶组成,它就像树叶的经络一样,而乳腺小叶又由乳腺导管和乳泡组成,在平时女性乳腺小叶会随着身体内激素的变化而出现肿胀和回缩,而不断反复的变化会让乳腺结构紊乱,进而导致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一种非肿瘤的良性疾病,它经常出现在20~45岁的女性身上,特别是在月经来临前后,症状会更加明显。

【症状表现】


        1、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亦可向患侧腋窝、胸胁或肩背部放射;有些则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这种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
         2、乳房肿块: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以片块状为多见。肿块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有一定的活动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一般大,大者可有3~4cm。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
        3、乳头溢液: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草黄色或棕色浆液性溢液。

        4、月经失调:本病患者可兼见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或色淡,并伴有痛经症状。
        5、情志改变:患者常感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每遇生气、精神紧张或劳累后症状就会加重。

【中医对此症的认识】:本病归属于中医的“乳癖”范畴。早在《中藏经》中就已有了“乳癖”病名的记载。认为是由于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蕴、以致肝脾两伤、痰气互结、瘀滞成块,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阳虚痰湿内结所致。

【中医辨证分型】


1、肝邪气滞   此型临床较为多见,常见于青春期或病程较短者。证见忧郁寡欢,心烦易躁,两侧乳房胀痛,可扪及肿块,其肿块常随情志波动而消长,每于经前乳头、乳房胀痛更甚,经后可有所缓解,兼有两胁胀闷,少气懒言,善叹息,暧气频作。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2、阴虚火旺   此型患者多表现为形体消瘦,乳房肿块多个,胀痛且伴烧灼感,同时可见头晕耳鸣,午后潮热,精神不振,虚烦不寐,激动易怒,口干或口苦,经期紊乱,小便赤短,大便干秘。舌质红,苔少,脉象细数。
        3、冲任不调  此型多见于更年期或绝经期妇女。乳房胀痛或隐痛,乳房内结块大小及疼痛等症状常于经前明显加重,经后显著减轻。常伴面色少华,腰酸膝软,精神疲惫,夜寐不酣,月经紊乱,量少色淡,甚或经闭。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4、痰瘀凝滞  病程较长,患者乳房结块经久难消,胀痛或刺痛,触之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差。患者平时痰多,质粘稠,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经行量少,色黯,兼有血块,经行腹痛。舌质黯红或有瘀点,脉象细涩。

【耳穴治疗选穴】


【主穴】:双侧胸(乳腺)、胸椎;
【辅穴】:内分泌、皮质下(卵巢)、神门;
【脏腑辨证】
 中医脏腑:可加“肝”、“脾”、“肾”。肝郁气滞、思虑伤脾、以致肝脾两伤、痰气互结、瘀滞成块。或是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所致。
 循经线路:“贲门或胃”
 肝气不疏:“腕(结节内)” ;

现代研究发现乳腺与除了与月经一样有周期性变化, 与体内雌激素、孕激素以及泌乳素失衡有密切的相关性。
改善内分泌:“皮质下、内分泌”;
改善卵巢功能:“内生殖器”

从痰论治:中医认为乳腺增生是痰核、痰瘀,气滞、血瘀、水湿、痰凝互相胶结,发为乳癖。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可增加“肺、脾、肾、三焦”。

【经验分享】


1、乳腺增生主要与内分泌失调或精神情志有关。所以治疗的同时生活上也要作息规律,情绪调控、保持心态平和。
2、耳穴对疼痛性乳腺增生有奇效,手法上偏重刺激,要根据病因调整穴位,有效后还需要坚持治疗1-3个疗程,方能巩固。

乳腺增生的治疗组方建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