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首相》里有一个还原现实的剧情:英国...
《是,首相》里有一个还原现实的剧情:英国首相想要一个厨子,但规则不允许。于是他想了一个妙招,宣布取消150亿的三叉戟采购订单,果然遭到强烈反对。而靠着这个出人意料的方式,他终于有了个厨子。
英国首相虽然拥有很大的权力,但他们却没有公派厨师,这是几百年来的老规矩。如果要请厨师,首相只能自己掏钱,一年需要支付10000英镑。
也就是说,英国首相虽然理论上有权力干掉全世界,但却没有权力公派一个厨师。
虽然首相可以每天宴请外国大使,这样国家就能掏钱了,但这种方法怎么看都不太正经。
正当他为此事烦恼之际,首相突然得知英国正准备向美国订购150亿的三叉戟he潜艇。于是,他计上心头。
他自作主张,决定取消150亿的三叉戟采购订单,转而恢复征兵制。如此一举三得,同时解决了解决国防、教育和就业问题,最关键是能够刺激选票。对于英国政客来说,没有比选票更让他们在意的了。
但是,此事却被党鞭所在的公务员系统以及国防部强烈反对,因为首相此举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然而,首相却是一意孤行,态度非常强硬。党鞭便与国防部将军偷偷商议,同时又与美国大使私下勾兑,最终逼迫首相收回了取消三叉戟的议案。
而为了抚慰首相的郁闷和不甘,内阁一致决定,为他私派一个厨子,而这是他的前任都未能实现的历史性创举,可谓前无古人,当能留名青史。
这是《是,首相》里的一个剧情,但却并非完全虚构,而是有真实事件作原型,甚至堪称还原。英国首相卡梅伦在2010北大演讲时就曾经吐槽过:“我在英国当首相,连个厨师都没有,只能去内阁蹭饭吃!”
其实,这个案例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和搞笑,其中暗含一个《墨菲定律》中的心理学原理——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曾经在《无声的中国》里写道:“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就被称为“拆屋效应”。
英国首相就是这么做的——他先是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决定取消三叉戟订单,严重损害到了公务员系统的利益,当然不被接受;这时,他再提出自己的小要求,表示“我想要个厨子”,那么,内阁就欣然同意了。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拆屋效应也是有着极大用处的,只不过很少有人用得明白罢了——
就假设,公司每年都是要发2000块奖金的,但是呢,由于种种原因,今年只能发200块。那么,如果直接这样说的话,员工们肯定不高兴,甚至会有情绪。这时,我们就可以用拆屋效应来套路员工——先告诉他们“公司业绩不好,可能需要裁员”,过几天再话锋一转,说“公司觉得大家都很努力,决定不裁员了,而且还会每个人发200块奖金”——这时候,所有人都会觉得这200块奖金比以前的2000块还要高兴和兴奋。
再比如,领导给你安排了一个比较难的项目,你需要向领导申请一些支持,但又怕对方拒绝。这时,你就可以先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就像说“我制订了一个文案,大概需要一个20人的团队再加上50万的资金”,领导肯定会拒绝你。这时,咱再提出真正的需求“既然这样的话,那领导你就给我3个人吧”,我相信领导当然是会同意的。
类似“拆屋效应”这种好玩儿而又实用的理论,《墨菲定律》一书中还有很多,比如木桶定律、酝酿效应、基利定理以及鸟笼效应等等。
其实,很多人都听过这样那样的理论,但却只是听听就算了,根本没想过拿来用,也不知道能怎么用。
然而,在《墨菲定律》一书中,作者却是将这些理论与日常生活和工作结合起来,更有实例相辅,简直手把手教你如何来使用这些理论,帮助自己在职场生活中脱颖而出。
哪怕你只能理解《墨菲定律》里的某几个理论,你的思维也会发生质的变化,吃一辈子够用了。
这本书非常好读,不管是自己学习提升,还是拿来送亲戚朋友,甚至是给小孩子当礼物,都是非常合适的,绝对受欢迎,而且不用担心拿不出手——毕竟,人人都想更聪明一些,见识更广阔一些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