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立场摇摆不定的人,只用三大招,统统搞定!
【出处】《资治通鉴 卷第十 · 汉纪二》
【原文】布阴许畔楚与汉,未敢泄也。楚使者在九江,舍传舍,方急责布发兵。随何直入,坐楚使者上,曰:“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构,可遂杀楚使者,无使归,而疾走汉并力。”布曰:“如使者教。”于是杀楚使者,因起兵而攻楚。
【译文】黥布即暗中许诺随何叛楚归汉,只是一时还不敢走露风声。楚国的使者在九江,住在客舍中,正加紧督促黥布发兵援楚。随何径直闯入客舍,坐到楚使者上面的座位上,说:“九江王已经归汉,楚国凭什么能来征调他的军队?”黥布听了大吃一惊。这时楚国使者便起身要走。随何乘势劝黥布说:“事已至此,可以就杀掉楚使者,不要让他回去,而您即火速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战。”黥布道:“就按您指教的办。”于是杀掉了楚国使者,趁机起兵攻打楚国。
【分析】
第一,行为上:表示
案例中,随何在面对楚国的使者催促九江王黥布发兵援楚时,其所作出的行为是:径直进入馆舍,坐到楚国使者的上座。此番行为给楚国使者的印象是:随何在黥布家中是那么随意,进出自由,神态自若,一点也不拘谨,完全像是黥布家中的一员,主动坐到了自己的上座,而反倒是自己显得很另类。随何的行为目的的潜在含义就是让楚国的使者自己察觉并感受到黥布已经同汉军交好而背叛了楚国。显然,随何的目的达到了!
第二,言语上:表态
要让一个人相信,有时不应当仅仅是行为上的表示,而往往还需要言语上的表态,双管齐下,双保险。所以,随何在一系列的行为表示后,言语上也作了表态:九江王已经归顺汉,楚国怎么来让他发兵?此番话威力巨大,具体如下两点:
其一,应证了楚国使者之前的判断(即怀疑黥布已经叛楚),彻底粉碎了楚国使者想进一步求证自己之前的怀疑进而游说黥布的可能性;
其二,把黥布答应随何背叛楚而归附汉的这一暗中答应的事件给挑到明处上来了,逐步地把黥布推往归汉的道路,大大减少了黥布由于摇摆不定的态度而最终反汉的可能性。
第三,事件上:表性
行为上的表示和言语上的表态,这二者主要是出于让身在馆舍中的楚国使者相信黥布已经叛楚投汉的这一目的,但是,仅仅是让楚国使者一个人相信还不够,如何让外界的人彻底相信、同时彻底断绝黥布摇摆不定的立场,这些才是重中之重。出于风险性考虑,做事,要么做绝,要么不做,所以随何就趁机对黥布说:事情已经这样了,可以杀掉楚国使者,不要让使者回去,而您要快速到汉军去跟汉王联合作战。随何建议杀楚国使者的此行为,是因为随何考虑到只有杀了楚国使者,才足以表明九江王黥布背叛楚王而与汉王交好,这就为整个事件定性——叛楚投汉!事实上,黥布也确实杀了楚国的使者。即这最终切断了黥布的后路。
【职场启示】
1、口头和行动,使人相信的两大利器;
2、制人而不制于人,要牢牢把握主动权。
权谋笔记,帮助你在职场快速成长!
quanmoubiji,bangzhunizaizhichangkuaisucheng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