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高考Ⅱ卷作文随想与试作】美美与共 青翼共翔
原题重现: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偶思遐想
今日,最想知道的,就是今年的高考作文。2020年,人人都知道了它的不平凡。而这不平凡,像一面镜子,把人照得清清楚楚,把这世界也照得清清楚楚。人,是否经此一事,真正地觉得自己的渺小?知道了自己的渺小后,是否会摒弃心中的恶,善待他人,善待自然,善待世界。这,都是未知数,只有后来才能知道。而这世界的后来是谁呢?是一届届学子。
而学子的命运,被高考改变着。作为高考的第一科,语文备受关注,语文里关注点最高的,无疑是作文了。
考前,全国人民都在猜测今年的作文是什么?最大的可能,就是疫情了。于是,范文满天飞,弄得洛阳纸贵。有用吗?
别说,还真有用!
全国二卷,和疫情有关,和学生有关——以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
演讲稿,又是演讲稿,2019年的高考作文考过演讲稿了啊!
情景式任务驱动性作文,应用文的皮囊,但还是论说文的底。材料很宽泛,可细细一想,要写好也真不容易。弄不好,会给人一种假大空之感。
我为那些语文学习好的学生担心,怕他们在作文上得不了高分。
怯怯地,写了一篇下水文,权当消遣了。
下水试作:
美美与共 青翼共翔
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够与年轻的你们相识。其实,在我的内心里,还有着一点点的惶恐,因为,此时的我,代表的不是我自己,而是中国的两亿七千八百万年轻人。
但,我的心中,却又有着强烈的渴盼,渴盼与你们相识,相知。虽然我们的地域不同,肤色不同,习惯不同,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青年。
很是喜欢这次活动的主题: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
是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共有着一片蓝天。这世界,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它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而我们,就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
作为大家庭一份子的我们,虽然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这个体总是依附集体存在的。就像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所说的,“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现在的我们,已深深地知道这句话的真谛,于是,都在努力着,努力做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在2020年的春天,新冠疫情在中国肆虐的时候,世界人民对中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一句句写在救援物资上的暖心话语,慰藉了中国人民那因疫情而惊恐的心。
而今,新冠疫情在世界蔓延开来,中国人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援助世界各国。我们也在救援物资上写下我们的祝愿:“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新冠,会离我们远去,最终的胜利会属于我们!
大家可能很是好奇我今天的演讲题目:美美与共,青翼共翔。这句话的前四个字,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说的,原句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思是说人在认同自己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相互尊重了,天下就真的是一家了。我很喜欢,于是,用到了我的演讲题目里。
其实,这也是我的祈愿,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之间总是会有着这样那样的差异,因有差异,就可能产生矛盾。人和人如此,国与国也如此。那,如何解决矛盾呢?我不禁想起了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先生在回答一位记者的提问时说的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出自《孟子》,就是告诉我们,当自己的预期目标没有实现时,多从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多做自我反省,才能让自己更好,更美。也才能实现美美与共。
尤其是年轻的我们,未来可期!让自己更完善,更完美,才能适应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
现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城市日益繁荣,每一天醒来,我们见到的世界都是新的。很是庆幸,我们正当年,而我们的使命,是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用我们的聪明和才智,让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好!
中国古文化里有一种大鹏,能扶摇直上九万里。那,就让年轻的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飞翔吧!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