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武松、鲁达3人都曾在大宋朝廷为官,论官职,哪个更厉害?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独辟蹊径,首次以歌颂农民起义的模式,洗去了封建统治者在对农民起义者残酷压迫下,泼在他们头上的脏水。施耐庵在对人物角色的个性以及故事的生动诠释,使得每位起义者都在“官逼民反”的情境下被塑造成大忠大义的英雄豪杰式人物,其中,“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这三位,成为人们但凡谈论《水浒传》被提及频次更高的对象。

《水浒传》:梁山聚义,替天行道

且论这三人,在《水浒传》梁山聚义的故事中,落草为寇之前,他们皆在大宋朝廷办差,而且皆属于武艺高强之人,被“逼上梁山”后,他们又凭着一腔赤胆忠心,热血心肠,跟随梁山一大帮义勇兄弟,一路南征北战,建功无数,且所发挥作用的重要性无可替代,从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如“马上林冲,马下武松”,以及“鲁达是上上人物”等便可看出。

同是梁山好汉中出类拔萃的精英人物,有人止不住好奇,林冲、武松、鲁达这三人,他们在被“逼上梁山”之前,在大宋朝任职时,其官职角色中,他们谁更为厉害一些呢?

准确来说,《水浒传》中,他们三人尚在宋朝为官时,林冲的官家头衔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武松的头衔为“阳谷县步兵都头”,而鲁达则为“渭州经略提辖”。

如果单从字面意思来看,可能会给人这么一种错觉:

《水浒传》:林冲、武松、鲁达

人们似乎会觉着,应该是林冲在宋朝官府的社会地位比较高吧!毕竟林冲那“八十万禁军”的名号听着还是蛮令众人顿生敬畏之感的。而武松无非一个“都头”,也没说下属能“都”多少人,鲁达也只是个“提辖”,更没说能下“辖”多少众。

然而,更多人对此表示不理解,因为既然林冲的官职与“八十万禁军”紧密挂钩,缘何他会在遇到太尉高俅百般刁难和欺侮陷害时,所做出的反应竟是那么的隐忍和无助?

其实,宋朝的官职大小,尤其是《水浒传》中的这“特色”三人,我们绝对不能仅从职位的字面意思去解读他们实际社会地位的高低,而真相,也往往会令我们十分惊讶!

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无奈

《水浒传》中的林冲,有着万夫不当之勇,常自诩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不仅自己是个禁军教头,就连他的岳父也是一位禁军教头,可在读《水浒传》的过程中,让不少人十分不能理解的是,在一个家族之内,有着两位威名赫赫的教头背景,为何林冲还会在面对当朝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自己的娘子后,所发出的百般刁难选择无限制隐忍?直到被逼得走投无路上了梁山落草为寇?

林冲:绰号“豹子头”

这在常人看来,林冲人生所遭遇的极大不幸,最关键的因素,是除了太尉高俅的奸邪霸道外,便是与林冲本人忍辱求全的个性严格相关。

当然,对于林冲的遭遇,令众人不能理解的还有一点,那“八十万禁军”兄弟呢?林冲作为他们的教头,在遭到高俅欺凌时,怎么就不见一人杖义挺身而出呢?

其实,当您真正了解了林冲职业中“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这一名号在大宋朝所对应的真实社会地位时,也许,当时林冲的无奈,您也许能稍为体会几分,而并不尽是满满的责备于他的个性使然了。

林冲“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身份的四种无奈:

其一,“教头”为大宋朝对教授武艺之人的称呼,属于武师类别,类似于我们今天武校的老师,因此上,大宋朝的“教头”,它只能算作一种职业,而非官职。

从这点来说,有着“禁军教头”头衔的林冲,论身份,他也只是为禁军传授武艺的一介武师,不论自身功夫多么了得,官职却是不带一个。

在这种情况下,林冲要较量身为朝廷二品大员的高俅,那简直是以卵击石,尤其是在当时黑暗的朝政下,就算林冲不隐忍,他也难以占得上风,有名无实的尴尬社会身份,注定林冲在此情景下,必然要吃苦头的结果。

其二、大宋朝的“教头”设置,也是有级别的,按照层级大概有:巡教使臣、都教头、教头。然后,教头又根据所教授十八般武艺的不同分为:马术教头、射箭教头、枪棒教头等。

《水浒传》中,林冲作为枪棒教头的身份出现,显然这是大宋朝教头这一职业中处于底层级别教头中的一类。

正因为林冲的这种尴尬身份,便注定了他除了默默无闻地做好枪棒教头的本职工作外,几乎是没什么发言权的。由此,便出现了在《水浒传》中,面对高俅一而再,再而三的逼迫与陷害,林冲都是选择了忍辱和退让,丝毫没有想着要提早反击一下。试想,一个在朝廷一没实权,二还没发言权的人,如果想继续在那里混下去找口饭吃,除了一味的隐忍,他又奈何得了哪位官爷呢?

其三,“东京禁军”,这是一支在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所建立的专门用来护卫北宋中央集权的特殊军队,禁军直接由皇帝负责调遣,其下分多职互相制约以听皇帝号令,以此遏阻唐代出现的藩镇割据之祸。

也即是说,宋朝的“东京禁军”,除了皇帝无人可以调遣得动。作为教头的林冲丝毫不能例外。

对于禁军的主要职责,《宋史·兵志》描述得十分明白,曰:

“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

由这段记述可以看出,宋朝的禁军,它主要是用来负责护卫帝王或皇宫安全,以及首都的警备事务。除此之外,禁军还有一项“备征戍”功能,但按照大宋朝的规定,能够行使这一特权的,并非是某个将军,或者什么有点身份的人可以办得到的,而是禁军每发一兵,都必须经由枢密院颁发兵符才可以。

从这一点也不难理解,纵然林冲可以是“东京禁军”的教头,可除了教授禁军的枪棒技能外,他是一兵一卒的发兵权都没有的。也正因此,当在林冲遇上太尉高俅对他的刁难和陷害时,昔日看着练兵场上一声教令遂下,禁军兄弟们整齐划一的排山倒海响应之“势”,拿到彼时,林冲是一点势也“借”不上的。

其四、林冲的职位全称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这一头衔中的“八十万”,确切来说也是一个“号称”的说法,而非具体的真实数字就有那么多。虽说在我国历史上,宋朝所养禁军为历朝之冠,但禁军的数目在宋朝的不同历史时期,数量变化上的差别也是非常之大。

关于宋朝的禁军规模,钱穆《国史大纲》提到,宋朝开国之初禁军数目为20万左右,往后持续增多,直到宋朝中叶,禁军人数的规模达到鼎盛时期的80余万人。《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也提到,在宋仁宗时期:

“向因夏人阻命,诸路增置禁军约四十二万余人,通三朝旧兵且八九十万人,其乡军义勇、州郡厢军、诸军小分剩员等不在此数。”

也就是说,在宋仁宗那会,宋朝禁军的总人数,确实有过,甚至超过80万之多。

可自此之后,宋朝的禁军规模便出现了持续消减之势,宋英宗赵曙时期大约为66.3万,宋神宗赵顼时期大约为61.2万,再往后也是一番持续消减,直至北宋末年,由于政治腐败,军队缺额极多,由京师三衙统领的实际禁军人数仅是三万。

《水浒传》中的林冲所处时代为北宋宋徽宗赵佶时期,虽然那时候的禁军规模有些许扩大,但这一时期,正值北宋即将灭亡的末期,由此可以推断,《水浒传》所说林冲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这一称呼,绝对是个号称的虚数,而非实际数量,也即是说,可供林冲教练的中央禁军人数不会是80万之多,能有60万已经实属不多了,极有可能还会比这更少。

通过如上四个因素,我们完全能够理解当时林冲虽然职务的头衔看似为威名赫赫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实则在仅是为文官的高太尉高俅面前也是百无一用,因此栽跟头,受欺侮,且不计成本的忍耐,直到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的遭遇,我们除了满满的同情,便是感叹其怒也无可争的实力了。

高太尉高俅

说白了,林冲在大宋朝所任职的权力角色,其实和现在武校教师体系的武师无异,只不过是多了个国家正规编制的“光环”而已。

武松:“阳谷县步兵都头”一个奇怪的存在

武松,作为《水浒传》中的又一重要人物,人们对他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家喻户晓的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吊睛白虎的故事,因此,武松在《水浒传》众梁山好汉中算是更为出色,且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位!现在,就连没看过《水浒传》的小孩子你若提到武松,他们基本都不会陌生。

武松:又称“武二郎”,行者

如此影响力非凡的人物,那武松在被逼上梁山之前,在大宋朝为官时,他又身居何职呢?

关于武松的官职,《水浒传》里提到他是“阳谷县步兵都头”,而且这一官职,也是武松凭借真本事赢来的!这是武松在打虎之后,威名远播,而后,阳谷县的县令大人听到这一消息不胜欣喜赶来,然后直接对武松说:

“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步兵都头。”

武松:景阳冈打虎一举成名

确切来说,武松所任职务算是有些实权的,尽管看着官衔不算大,但在地方上也能赢得几分敬畏,毕竟,人家武松是给县里办差的,而且他当时主要负责地方上的治安,以及盗贼缉捕工作,因此,不论是盗贼还是小混混,以及市井乡民见了,都是不敢去惹的,如果都头再作风正派,管束下属严格的话,那的确算得上是一方乡民之福音了。

武松“阳谷县步兵都头”这个官职到底有多大?

武松的这一官职至今仍然颇含争议。原因在于,首先,在北宋,在县里没有“都头”这一职务,而“步兵”,又是带有国家正规军的军职色彩,按照宋朝的编制,武松的“都头”一职类似于今天的连长级别,他是不负责地方治安的。“都头”负责地方治安基本在元朝才有这一职责上的定义。其次,在元朝,“都头”的地位已是很低,演变成了村以下的一级组织,那时候的村,基本都有“都头”,如孙村一都,刘村二都等, 主要以负责村内治安为主。

综合来讲,即属于国家正规军的编制,又属于主要负责地方治安的,类似这样的官职对应在宋朝“都头”的职责上可能没有。当然,不可否认,武松官职的塑造应该和《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因为施耐庵生活的时代,属于宋末元初,这时候,施耐庵在写《水浒传》时将宋朝的“步兵都头”与元代的“都头”两者职责叠加来重塑人物职责也完全是有可能的。

那《水浒传》中武松当时的官职究竟类似于今天的哪类呢?如果我们非要给它个对比的定义,那么,只能说今天县级的刑警队的队长更加接近了。

鲁达:“渭州经略府提辖”总算有些优越感的官职

鲁达,又称鲁智深,在《水浒传》里他有一个很特别的绰号,人称“花和尚”。关于这一绰号的来历,以及鲁达在《水浒传》里在朝廷所任官职的最高职位,用鲁达自己的原话说便是:

鲁达,又名鲁智深,绰号“花和尚”

“酒家不是别人,俺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军官鲁提辖的便是。为因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却去五台山净发为僧。人见酒家背上有花绣,都叫俺做花和尚鲁智深。”

由此可知,鲁达的官职为“提辖”,具体为“渭州经略府提辖”,而且属于军官类别。那这在宋朝又属于一个怎样的官职呢?

“提辖”这一官职在我国历史上并不经常出现,除了辽朝有这一官职名词外,不论在《唐书》还是《明史》中,都是难以觅得其踪的,而且在《元史》中虽有出现,但也说的是元人如何与宋朝的“提辖”交战之类的事情,因此,确切来说,元朝的官职中也是没有“提辖”这一称呼的。

对于“提辖”这一官职的出现,具体在《宋史·职官志七》如是提及,即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年):

“复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

根据这段历史记载,我们至少可以明确四点:

第一点,“提辖”为宋徽宗时期特置的官职名;

第二点,“提辖”这一官职的全称应该为“提辖某路/某州兵甲公事”。

第三点,“提辖”这一官职一般由州经略使或知州兼任。

第四点,“提辖”这一官职主要职责为负责训练当地驻军的军队,以及配合当地治安督察缉捕盗贼之事等。

根据宋朝职官品级规则推测,当时,知州属于五品,而“提辖”在知州级别之下,应该属于六品或七品,至少不会低于从七品。

鲁提辖的正义凛然

另外,相对而论,鲁达怎么也属于州级官吏。根据宋朝地方行政区划所实行的两级制,即近400个府、州、军、监为一级,1234个县为一级。而且在宋初,州的规模比县大,州属于一级行政机构,而县为二级,一个州下面往往包含几个县。也就是说,宋朝时,在州当公差的,是明显要比在县级当公差会有不少的优越感。

由此来看,公门之中的鲁达,在大宋朝的官职应该是在武松之上的。

鲁达与武松

结语:

结合《水浒传》与历史的实情,综上而论,如果只是从林冲、武松、鲁达这三人曾在宋朝所任职务的头衔名号的听觉感受来讲,似乎林冲那“八十万”禁军教头叫得确实响亮,而若论及内涵,听着高大上未必会很实用,从实际意义来讲,鲁达居上,武松次之,然后才是林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