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里选一个相对稳妥的院校并上岸 | 中国政法大学新传经验贴
👩🏻⚖️
👩🏻⚖️
大家好呀,我是话梅,拖延了快一个月之后,我终于来写经验贴了!
先自我介绍一下,本科专业小语种,一战中国传媒大学mjc375分(政治76,英语二76,专业课一128,专业课二95)不得不说第一年的440真的太拉垮了,深刻感受到了什么叫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二战中国政法大学新闻学学硕403分(政治75,英语一73,专业课一123,专业课二132),接下来就从择校,时间安排,学习方法和一些碎碎念来展开聊聊吧。
-
关于择校
我大概是六七月份才确定下来要考中国政法,因为本科是在北京,所以一开始就还考虑的北京的学校,但是二战又不想太冒险,北大清华高不可攀,中传人大相继改革,所以直接就把目标放在了法大/央财/北交大/社科院/北邮这些。
对比了数据又看了看真题,发现法大真题除了题量大之外还是比较常规,而且2020届还在收调剂,抱着一点侥幸心理觉得报考的人应该不会太多吧,就确定了下来。(今年的数据证明并不是,没有一个学校是好考的,一定要扎扎实实来!)
然后着重说一下法大给想考的小伙伴们一点参考~它的真题的确是比较基础的,而且很容易考出过的题,常考点非常集中,比如舆论、新闻真实性、技术学派这些。
我确定下来的时候参考书目很多,新闻学、传播学、新闻史、广告公关都包括在内,还是有点头大,但是九月份里考纲已经把广告公关去掉了,加大了新闻史的比重,所以背书和基础还是很重要的。另外就是专业课二题量很大二几乎全部都是实务,策划、消息改写、评论一定要好好准备(后面也会说到)
-
关于时间
🔜 五月:五月底找了朋友一起租了房子(18线小城市租房还是挺便宜的),朋友也考法大但是考法硕。关于二战租不租房这个事因人而异,学习条件和经济状况都要考虑一下,我是因为在家桌子太小而且太过安逸实在无法早起,正好也有朋友一起合租价格不贵,所以选择了租房。(就我个人来讲学习效率确实有很大提高,但每天做饭以及思考吃什么也很让人苦恼)
🔜 六月:六月之前主要是在看书和重新梳理自己的框架结构,毕竟考过一年有一些基础在,所以主要是唤起基础知识再拓展一下自己的思路,还会听听一些老师线上的讲座。当时读的书除了《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网络传播概论》《新闻理论十讲》这些基础书目外,又读了刘海龙老师的《范式与流派》《重访灰色地带》,彭增军老师的《新闻业的救赎》,彭兰老师的新书《新媒体用户研究》,老生常谈的《娱乐至死》,大名鼎鼎的《对空言说》(其实没读完),当然事实证明法大不会考这么深入,但这些内容对于整个学科的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在后期整理专题和答题也会有一些更有深度的思考。
(PS:一些补充的书是我从二月份就开始断断续续读的,所以除了必读书目外其他都看自己的时间嗷)
(PPS:像传播学基础这种好像很多老师都会写的书要不要多读几本横向参考?我的回答是看时间和学校,首先读学校考纲要求的那一本,我第一年考中传主要用的是段鹏老师的《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但是也补充读了郭庆光老师的书,另外就是时间充足的话,横向对比补充,整合不同的思路,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还是挺有必要的,但一切都还是以时间为主,如果八月份之前只读完了一本传播学,就完全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读其他的了)
🔜 七月:七月开始重新整理笔记,听瓦叔去年的网课,其实主要是在搞传播学,新闻史是用了第一年的笔记直接背,没有看书,新闻学整理了笔记,但后期感觉效果不大,主要是要放在专题里理解,所以自己做的这本新闻学笔记是没有背的,后来感觉有点浪费时间了。(做笔记的方法在后面提吧~)同时六月开始关注热点练习评论,后来慢慢加上消息和策划,最少每周一篇,很少间断。
插播一下英语,基本上开始复习就开始背单词,每天会保证两篇英语阅读。
🔜 八月:八月差不多是在医院度过,当时因为肠胃问题一直跑医院,后来还做了一个小手术又回家休养,所以整个八月基本上是荒废了,也就是翻翻书,读读推送,整个效率很低。血泪教训啊一定要注意身体,学累了也要散散步保护腰和脊椎,夏天吃东西多注意肠胃,真的生病了只能是得不偿失。
🔜 九月:九月开始重新找回状态,进入认真学习的阶段,这一段时间主要是答题输出和做专题笔记并且看论文补充。有报秃头所的答题班跟着练习,把答题和做专题结合起来,题是写不完的,专题也是做不完的,直到最后还是会一直补充东西进去,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节奏。
九月中旬开始每天和研友互相激励要背书,但是开始真的好难,大概九月底进入正轨,主要背的是传播学/新闻史/复习专题还有秃头所的小册子,至于为什么没背新闻学,我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反面教材,放到后面学习方法里说吧~
🔜 十月:十月开始加入政治复习,听腿姐的课做配套的练习题,好像是30天70分,(肖大大的1000题太多了而且比较基础,我就只做了腿姐的)英语常规背单词和阅读,专业课就是日复一日的背书,写题,做专题,看论文。十月的时候参加了一次拖鞋哥的公益模考,当时其实没卡时间,也是开卷非手写,主要是想看一下自己能答到什么程度,但是后来觉得批改和讲评都很一般,看看题还是不错的。
🔜 冲刺最后两个月: 十一月和十二月报了秃头所的模拟考,总之模考是非常非常必要的,就算不参加机构,也一定要自己出题练习模拟,只有输出才能发现问题真的太多了。同时专业课还是专注背书,回顾基础知识,背诵默写专题和框架,练习实务。英语我自己作文开始的太晚了,大家不要学我,政治在肖四出来前就只刷选择题。
大概的时间安排是这样啦,具体到每天的话,太早起不来,但我也不太睡懒觉,基本七点左右起床,收拾收拾吃完早饭,八点开始学习。一般前半小时会背单词,然后就是专业课。前期是看书做笔记听网课,后期就是背书看专题,各个老师的政治模拟出来后会先刷一套选择题再开始专业课。中午会睡午觉,醒来先做英语阅读(也是为了习惯考试的时间),之后会选择答题或者看论文或者继续整理专题,晚上会复盘,完成一些遗留任务。
其实我的学习时间是非常灵活的,只会规定起床后看单词,午睡后做阅读,大块时间留给专业课这样比较笼统的时间,具体做什么还挺看当天的状态。
我自己是如果一直只做一个任务效率会越来越低,所以我会把大块的时间再细分,比如背一个多小时书就会去看专题,来保证效率,但是状态好的话也可能会一直背书。总的来说就是大方向要有,要知道几月份该完成什么任务,但具体操作还是看自己的安排。
另外不要迷信学习时间长就是学的好,很多人都会用番茄或者种树来计时,我的日均学习时间最高的应该是十一月,差不多有十到十一个小时,其他更多都是八九个小时。
而且进入十二月以后看每天的学习时长让我非常焦虑,直接卸载了番茄,所以千万不要被别人十几个小时的学习时长吓到,一定要有自己的节奏。(我就是坠棒的
-
关于学习方法
专业课基础笔记用word整理后打印背诵,专题笔记good notes和notability,后期手写整理简版专题笔记,手写答题输出;英语阅读也用的iPad导入,作文手写,政治选择题用ipad和手机刷题小程序,大题背腿姐的材料和肖四。
两次考试我的政治和英语都比较稳定,不算很拔尖但也没有拉分,不过我觉得我的公共课学习方法不太具有普适性,也没有在上面花费太多时间,我就大概讲一下大家可以找点小技巧~
🔜 英语部分
英语每天的学习时间不会超过两小时,就是日常背单词,我用的是墨墨,基本每天200-300个单词雷打不动,就是一直重复一直重复。下午会做阅读,因为考英一就没有再做英二的题,每天两到三篇阅读,生词记录到欧路词典里后期再拉出来背,考试前真题基本刷了四遍,留了2020年做考前模拟,客观题一共扣了8分,所以当时感觉还挺不错的。像很多人都会分析的长难句我并没有做,所以觉得翻译是真的很难,作文也开始的很晚,看了几个押题自己结合了几个老师的模版整理出来一份适合自己的来背诵,反正不太具有参考性就不多说啦。
🔜 政治部分
政治呢我也开始的比较晚,十月开始听腿姐的课和做选择题,当时一个学长给我的建议是一千题比较基础而且题量大,做腿姐的30天70分是完全够用的,所以就果断选择了腿姐,也买了腿姐的背诵小册子。听完课之后腿姐的30天刷了两遍。
这个时候已经十一月底,各个老师的模拟题都开始出了,我自己是在肖四出来之前没有背任何东西,就是利用碎片时间在刷题小程序上做选择题,市面上大部分选择题好像都做了,做的时候整理错题,直接用a4纸列知识点,不同颜色的笔圈画方便最后背诵,(其实很像腿姐说的帽子题和keyword)。
另外一些顺口溜和速记,挑自己看顺眼的记就行,千万别让记顺口溜成为负担,(曾经让研友给我解释空卡的顺口溜,结果要不记不住顺口溜,要不记住了不知道指代什么)选择自己适合的方法是最重要的!后来很多群里都会说自己选择题的分数,不要被干扰,只要自己保持练习一定没问题的,我刷选择题也很少有上40分,但最后结果也还不错,所以相信自己就好啦。
主观题以肖四为主,一般大家都会跟一位老师嘛,腿姐或者徐涛,我自己觉得背肖四和你一直跟的老师给的大题完全足够了,后来会有很多很多押题/必考这样的资料,很容易陷入信息焦虑,但其实知识点都大差不差,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所以认准一个老师再加上肖大大,最后肯定没问题的!
🔜 专业课我就主要说说笔记、背书和自己的一些比较实用的小技巧吧
✔️ 首先是笔记,这个应该很多经验贴都说到了,最好不要直接拿一本别人的笔记来背,这样是很难有自己的理解和框架的,那么怎么做笔记呢。我自己是以《传播学教程》上的内容为主,可以直接找书的word版本,或者很多公众号会有带读的框架和主要内容,按照自己的需要复制粘贴填到框架里就好了。
这样就拥有了一个基础版的笔记,接着就是不断填充,我是按照《范式与流派》的笔记还有秃头所的课程ppt来补充,因为是电子版也比较好修改,最后差不多了打印出来背诵。(后续就是圈圈画画和手写
✔️ 另外就是专题笔记,我的专题笔记全都是电子版(notability和good notes),之前也说九月中旬开始练答题了,答题和专题是可以配套进行的,一般一道题就是一个专题(跟着秃头所一般是三天一道题,但一些比较复杂的专题我会细分然后用更长时间)。
说到专题就一定要说善用搜索功能!大家一般都会关注很多考研机构的微信公众号,输入要做的专题关键词,选择“关注的官方账号发布”,然后就是博采众长,化为己用了。平时遇到比较好的内容也会收藏,后面要用的时候再搜关键词,但是很多其实就在收藏夹落灰了。
✔️ 夸一夸ipad的分屏功能,一些会直接复制粘贴,一些会按照自己的理解梳理只记录逻辑和关键词,论文的补充也是如此,我读论文用的软件是margin note,知网下载后可以直接导入分类,也可以直接画线标记然后拖拽做成框架图,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论文复习起来还挺方便。但是其实很多论文是自成框架的,在挪用到自己专题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它的适用性以及怎么把它放到自己的框架里。而且专题是一个不断补充的过程,平时看到的案例,一些新的观点,或者看书时遇到的好句,都会慢慢填充起一个完整而且比较有深度的专题。
但是这样导致我的专题笔记很多,或者是一个要点下面的小点非常多,但是又会发现其实答题的时候并不会用到这么多,所以我在最后一个月做的就是把这些笔记用手写的方式进行整合和简化,而且会刻意把自己常用的点进行语言上的斟酌和美化,一般还会再点出一个比较有新意的点。最后我也是按照这个笔记进行背诵并且带着它上考场的~
✔️ 背书最让人头大,没有之一。我本人真的非常讨厌背书,但是背书却是能有效缓解焦虑的方法,甚至后来觉得背书的时候真的好有安全感。传播学和新闻史都是按照自己的笔记,一天一章这样子,每天大概两到三个小时(时间再久我效率会变低),我背书的方法还挺笨的,从开始背书那天就不要中止,一轮接一轮重复,在第三轮的时候开始加上默写,到最后大概是传播学过了三遍(最后一遍会对着书回归课本),新闻史过了五遍还是六遍(因为考纲新闻史的比重提高了,这个就只能背),到最后会发现每一轮用的时间会越来越短的,我最开始新闻史要背20天,后来五天就可以背完一轮。
✔️ 偷懒的小方法就是挑重点,但这个最好是在知识点都比较熟悉后在强化的时候用,像法大很喜欢考的尼尔·波兹曼,李普曼,这些就是重点背诵对象,还有新闻史里的周年,一些新闻奖和大报都要着重记忆。
✔️ 然后就是我非常怨念的新闻学,这个东西吧,总觉得一些内容比较旧,也有些套话,背了它好像也不会考,不背心里又不踏实,于是对着笔记陷入了纠结。最后我采取的方法是背秃头所小册子里关于新闻学的词条(新闻学和热点那一部分),再把舆论、宣传、新闻真实这些比较重要的部分放到专题里梳理记忆,所以自己的基础笔记其实就被搁置了。
✔️ 再说一说实务吧,我主要练习的是评论、策划和消息改写,正好考试也是这三个题型,但是都有一些变化,比如消息改写变成了两则通讯合成一则消息,策划加了编者按还是什么,而且之前也考过评析,所以抓重点的同时不同题型还是要都见一下。
第一年没怎么在实务上下功夫,所以这次备考还挺重视。和朋友拼了任意门二十次的批改,批改质量参差不齐,后来有自己在闲鱼找学姐一对一批改。关于评论写完之后怎么拓宽自己的思路,我也会用之前做专题时候提到的方法来找一些比较有深度的评论。一些比较推荐的公众号:人民日报、新京报、澎湃、中青报、南周这些下设都有自己的评论账号,还有曹林老师的切入点一般比较新,对于一些热点事件像三联、界面、澎湃思想市场、看理想等等可能会有一些更深入的解读和不同的视角。
✔️ 说到这里就顺便再提一些公众号,考研辅导类大家应该都关注很多了,除此之外比较推荐的还有新传研读社、新京报传媒研究、知著网、全媒派、再建巴别塔、新闻与传播学术前沿、remix计划、传媒文化评论这些,我觉得不想学习的时候划拉划拉公众号也挺解压的。
✔️ 答题和模拟考,最开始答题会觉得输出好难,而且秃头所的题还挺难的,怎么分解题目,小标题怎么写,很多点怎么取舍,篇幅怎么掌握,怎么学术化地表达,全都是问题。我最开始答题是和专题配合的,一道题可能直接写一天,但答题本质还是有套路的,上手之后其实是在不断优化自己的答案。等批改返回之后再复盘自己的思路,听课,补充,慢慢会发现写题越来越顺手。而且后期一定要限时练习,我第一年是在图书馆,会在闭馆前40分钟开始写题,闭馆音乐一响不管写没写完都结束,第二年就是手机40分钟计时,一定要让自己有紧迫感,最开始肯定写不完,但坚持一段时间速度就会有明显提升。
✔️ 模拟考和限时答题挺像的,都是怎么在有限的时间里让自己的卷子呈现出最优的状态,而且模拟考也能用来查漏补缺,还是前面说过的话,不管报不报机构,模拟考都是很必要的。我第一次一整道论述没写,第二次剩下论述的三分之一,考前自己模拟已经差不多能写完了。
✔️ 秃头所前期的答题是电子版,后期是手写,到最后一个月我会把做过的题全部打印整理出来,没事就翻翻看,画出来比较出彩的句子和理论,因为这些是自己写过的东西所以更容易记忆,而考试就是把这些你用的出彩的东西展示出来。
✔️ 平时看公众号遇到一些比较好的理论、亮点和好句子我会直接导入到备忘录,攒一段时间后打印出来反复看,一些数据和法规也是这样,但资料太多就很容易陷入信息焦虑,我后期是把这些内容导入notability,粗略地看一下,直接高亮标出觉得自己能记住的东西,不要贪多。(真的后来资料太多了完全看不过来,一定要抓住自己手里有的,没必要全都看,根据自己学校的难度量力而行)
-
一些可有可无碎碎念
🤟🏻 决定二战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犹豫,不是觉得自己一定能考上,只是觉得一旦有了这个念头不去做一定会后悔。
🤟🏻 还是之前说的不要迷信学习时长,学不下去的时候干坐在书桌前不一定有效率,稍微放松一下可能会更有用。我十一月的时候还跑去西安看了场演出去北京过了个周末,回来之后学习效率高了不少(内疚学习法我本人)当然不是让大家去玩不学习,就是要学会调节自己。
🤟🏻 后期情绪压力还是挺大的,会吃饭的路上边走边哭,也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放空,或者背书背着背着哭出来,这时候就觉得有一个朋友一起真的特别特别好。和研友认识很久了,二战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都考新传啊,不过不是一个学校,平时学习的时候会互相分享资料,批改提建议,一起哭哭唧唧又相互鼓励,翻翻聊天记录我们说的最多的大概就是“呜呜呜”和“有你真好”,和朋友一起努力的感觉太好了。复试结果出来的时候也是和朋友在外面散步,我不敢看是她帮我查的成绩,知道结果后就在路上拥抱,真的超想说很多次谢谢,还有你真的超棒,不要怀疑自己。
🤟🏻 最后就是很想感谢很多一直陪伴着的朋友啦,和我互相鼓励的燕燕,给我送横幅接住我很多负面情绪的隐桐,给我政治资料的覃学长,传递理想主义的秃头所,这一路谢谢你们的陪伴。
废话好多,差不多就是这样啦。
记得决定二战的时候和班班聊天,莫名其妙就发了超长一段,班班说“有喜欢的东西,是很重要的”“有理想,才叫做新闻人”“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追逐自由和理想,那人生就只会被庸庸碌碌驱逐”
现在我可以开始去尝试做我一直想做的事情了,也希望你们可以。加油啊。
☾
- 晚 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