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先成)明宣德永宁宣抚司、清康熙叙永厅学宫今何在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永宁教育回眸

文/罗先成

叙永,古称永宁,地处乌蒙山深处赤水河流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由于诸多因素影响,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但明朝以来一直十分重视教育。

据《叙永县志》记载,明宣德9年(1434),创办永宁宣抚司学宫(原址为今实验小学)。清康熙9年(1670),在西城外修建叙永厅学宫。清康熙22年(1683)又在西城南周家山(现叙师附小新校区)修永宁厅学宫。清乾隆30年(1765)同知陶敦和捐买王氏在瓦窑坝旧房创办了丹山书院(今叙永一中地址)。清光绪30年(1904)在官井坝创办初级师范班,1905年开中级师范班。1906年李维汉(盘谷)在官井坝创办“永宁中学堂”,教师仅5 人,学生30人,属公立学校;同年,城区把永宁厅考栅改设高等小学堂,将火神庙前殿改设初等小学堂。农村在凤凰里(今天池镇),将禹王宫改办为凤凰里小学堂(天池小学前身)。这是叙永最早的初中和小学挍。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建立民国。民国时期,叙永教育开始初步发展。民国2年(1913)县内有中学1间,在校生128人;有小学3所。民国21年(1932),有中学1所,在挍生349人;有小学266所,其中,乡镇中心小学37所,保国民学校229所,小学在校生3280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中学在校生仅248人;小学校减为82所,其中,县立小学3所,区立小学9所,区初级小学32所,短期小学29所,联立和教会学校各1所,边民小学4所,在校学生查无统计数据。

抗日战争期间,叙永教育因西南联大在叙永建立分校,推动叙永教育向前发展。1940年,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合并而组建的国立西南联大,在叙永建立“国立西南联大叙永分校”,招收联大四0级学生。中国最高学府的到达,促进了叙永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原“永属联立初级中学校”(即原永宁中学堂)升格为“四川省立叙永中学“(简称省中),增设高中班,招收男、女生,分设高中部、初中部。次年,县上自筹经费,将古庙定水寺改建成“叙永县初级中学校”(简称县中)。到抗战胜利前夕的1944年,全县有中学2所,初中在校生884人,高中在校生375人。有小学334所,其中,乡镇中心校41所,保国民小学287所,私立小学5所,在校生21274人。

1949年12月1日,叙永解放。刚解放的叙永教育十分落后,1950年,2所中学只有初高中学生536人;小学54所,仅有学生3286人。教育事业百废待兴。

解放后,经过党和政府不懈努力,中学和小学蓬勃发展。1958年创办了叙永师范校,为促进教育大发展、教育质量大提升培养师资人才,到1965年文化大革命前,全县有中学29所,初中在校学生2467人,高中在校学生388人。有小学782所(含耕读小学和民小537所),在校学生57314人。

文化大革命后,叙永教育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一年一个台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为叙永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叙永教育也迎来了辉煌的今天和更加灿烂的明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