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英:朱元璋最信任养子,世代镇守云南,沐王府受尊重堪比亲王?

明朝世代显赫家族,莫过于魏国公徐氏(徐达)、世代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氏(沐英)。

沐氏的这份使命起始于沐英,沐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养子。

一、沐英备受朱元璋喜爱

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八岁的定远孤儿沐英被朱元璋收养,交由马夫人照顾。此时朱元璋二十四岁,刚和郭子兴的养女马姑娘成亲不久,这年冬天,元将贾鲁率元军围攻濠州,不惜代价,猛烈攻城。如果不是贾鲁突然病死,城内起义军的结局吉凶难料。次年五月,元军解围后,朱元璋回乡招募了七百多士兵,才被郭子兴提升为带兵的小军官:镇抚,从五品。朱元璋自己的处境十分艰难,当时能收养这个孩子着实难能可贵。

朱元璋后来陆续收养了二十多个义子,沐英可能是收养时年龄最小的。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沐英的长子沐春出生,此时沐英十八岁,他的原配妻子是冯国用的女儿,冯国用最早建议朱元璋攻取金陵,深受朱元璋信任,多年统领亲兵。给沐英安排这样的亲事,可见朱元璋对他的喜爱。

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的当月,提升沐英、蓝玉、何文辉为大都督府都督佥事,从二品。次年十二月,二十六的沐英被提升为同知都督,从一品。大都督府设左、右都督各一人,正一品,沐英当时很可能在这个明初最高军事机构中位列第三,可见升职很快。

当时,左都督李文忠、右都督冯胜常年征战在外,真正主事的人可能是沐英。

对于这段时间沐英的表现,《明史·沐英列传》是这样记载的:“府中机务繁积,英年少明敏,剖决无滞。后数称其才,帝亦器重之。”

可见,沐英处事干练,充分展现了个人才能,得到朱元璋和马皇后的交口称赞。

洪武十年十月,因为跟随邓愈出征吐蕃之功,三十二岁的沐英被封为西平侯,食禄二千五百石,汤和于洪武三年被封为中山侯时只有一千五百石食禄。

二、朱元璋对云南极为重视,沐英能奉命镇守,说明深受信任

洪武十一年十一月,沐英被任命为征西将军,率蓝玉出征西番,此时蓝玉的职位仍是都督佥事。

洪武十四年九月,朱元璋令傅友德率蓝玉、沐英出征云南,共派出了三十万大军,势在必得。比较而言,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攻打张士诚占据的浙西地区,都动用了二十万兵力,北伐元朝派了二十五万兵马。

朱元璋精心筹谋,雷厉风行,占领昆明后,立即设立军事、行政机构,为下一步进攻大理作准备。

洪武十五年正月,朱元璋设立贵州都指挥使司,派两名侯爵镇守:费聚、梅思祖。

二月,云南都指挥使司设立,并在要冲之地设立卫所,前军都督佥事谢熊戈、预左军都督佥事冯诚掌管都司事务,而冯诚是冯国用的儿子,大都督府已于洪武十三年改为五军都督府,五十七已经致仕的武将被派去驻守云南各卫所。

与此同时,改中庆路为云南府,设云南布政使司。

此外,朱元璋还下令修路,设邮驿,六十里为一驿,令户部招募商人往云南运送盐粮,换取大明宝钞或盐引、茶引。

闰二月,沐英、蓝玉领兵攻克大理。

三月,朱元璋下令更置云南布政司所属府州县:五十二府、六十三州、五十四县。

而且,令此次出征的江西、浙江、湖广、河南都司的兵力戍守云南,增设卫所,实行军屯,并设置云南盐课提举司。

为减少阻力,获得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的支持,这年三月,朱元璋派使者赴云南,赐予冠带、诰敕,封官授爵,承认元朝所授的官职,比如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长官等,或者在其聚居地府、州、县设立土官,基本上原官授职,“莫若顺而抚之,示以恩信,久则自当来朝矣”(《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还下令设立州学、州学、县学,挑选士官子弟和民间才俊入学,并且宣布:愿意入仕为官的有才能之人,让官府送至京师,量才录用。

洪武十七年,朱元璋令傅友德、蓝玉班师回朝,令大理总管段世迁入内陆,随侍齐王,赐予千户的俸禄,他认为“非名臣望重者,不能守也”(《明太祖实录》),于是留下养子沐英统兵镇守。

三、沐英忠心耿耿,尽职尽责

《皇明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朱元璋想恢复朱英的姓氏,于是问道:你是谁的孩子?朱英恳切地答道:我是陛下的孩子,深沐陛下和皇后的养育之恩。朱元璋又问了几次,朱英仍是同样的回答,朱元璋十分感动,赐姓沐,于是朱英变成沐英。

云贵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高于一千米,高原上群山起伏,落差极大。直径在10公里以下的山区或丘陵地带局部平原被称为坝子,这里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农作物。在全省耕地面积中,云南省1100多个坝子大约占比三分之一以上。

宋朝时,白族首领段氏建立大理国,统治云南。元朝攻入云南后,管理比较松散,设立大理都元帅府,让大理国王之子段实总管大理及附近诸郡,世代驻守。

复杂的地理环境便于当地土官凭借高山险阻维持世袭统治,明朝的治理难度很大,沐英能文能武,恩威并施,不仅领兵征战,守护一方平安,而且颇具治理才能,深受百姓认可,使云南成为明朝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沐英认真执行朱元璋的旨意,根据每年屯田的成绩进行奖惩,充分调动积极性,开垦百万余亩耕地,而且组织民工疏浚滇池河道,保护农业生产,还积极发展商业,修路,开发盐井,促进盐粮等物资流转,便利百姓生活,“通盐井之利以来商旅,辨方物以定贡税”(《《明史·沐英列传》》)。

沐英新建府、州、县学校几十所,让子弟入学读书,中原文化得以广泛传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对人的生活习俗、想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学校教育,参加科举考试,从而入朝为官,逐渐成为当地百姓的一种出路和选择。

洪武二十二年,土司思伦发率部众三十万发袭击定边,沐英挑选三万精锐骑兵驰援。思伦发驱赶一百头大象打前阵,为使每队都有时间装填火药,沐英下令火炮、劲弩齐发,分成三队,依次射击,大象受惊逃散。沐英分为左、中、右三军与对方展开殊死搏斗,左军稍微退却,沐英站在高处发现后,取下佩刀,令身边武将斩左帅首级,左帅见有人握刀疾驰而来,惊恐之下,拼死闯阵,明军趁机反攻,最终获胜。

冬天,沐英奉命返回京师,朱元璋在奉天殿赐宴,说:“自汝在镇,吾无西南之忧”(《明太祖实录》),并赏赐二百两黄金、五千两白金、五百锭大明宝钞。

马皇后去世时,沐英哭至呕血,洪武二十五年六月,听闻朱标去世,沐英痛哭不已,染疾去世,当地的兵民百姓无不痛哭落泪,朱元璋下令归葬京师,配享太庙。

对于沐英的功勋,《明史·沐英列传》是这样说的:“太祖初起时,数养他姓为子,攻下郡邑,辄遣之出守,多至二十余人,惟英在西南勋最大。”

沐英不仅自己忠心耿耿,还教育子孙为朝廷尽忠,他的第十世孙沐叡墓中出土了一块金牌,正面书写“黔宁王遗记”,背面刻着:“凡我子孙,务要尽忠报国,事上必勤慎小心,处同僚谦和为本,特谕,慎之戒之。”

四、世代镇守云南,直至明末

沐英有四个儿子,长子沐春、次子沐晟、三子沐昂,先后镇守云南,四子沐昕迎娶朱棣的第五女常宁公主,成为驸马都尉。冯氏去世后,沐英迎娶了耿炳文的妹妹。吴元年(公元1367年),耿氏生下沐英的次子沐晟,沐英此时二十三岁。

沐英去世后,沐春承袭西平侯爵位,镇守云南。

沐春颇有乃父之风,颇受朱元璋喜欢,当被提升为后军都督府佥事,群臣提出先让其试职,朱元璋一口回绝:这孩子是我的家人,不用试,“儿,我家人,勿试也。”(《明史·沐英列传》)。

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5年)十二月,朱标的长女江都公主嫁给耿炳文的长子耿璇,可能此时,朱元璋便已经决定日后让耿炳文辅佐皇太孙朱允炆,这年二月,宋国公冯胜被赐死,八月,信国公汤和病逝,功臣宿将只剩下了长兴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及洪武末年,诸公、侯且尽,存者惟炳文及武定侯郭英二人”(《明史·耿炳文列传》)。

沐春镇守期间,用心治理,开垦三十余万亩耕地,开凿铁池河,数万亩田地受益,五千余户百姓因而复业。

洪武三十一年,沐春去世,没有儿子,建文帝令其弟沐晟袭爵,接替沐春。沐晟的生母是耿炳文的妹妹,在靖难之役中,他并未明确表态支持建文帝。

永乐三年,沐晟跟随张辅出征交趾,获胜而归,被进封为黔国公,食禄三千石。

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加封沐晟为太傅,并赐予征南将军印,“沐氏继镇者,辄予印以为常”(《明史·沐英列传》)。

沐晟并不擅长带兵打仗,数战不利,不过并未受到惩罚。

天启六年,沐天波承袭黔国公爵位。顺治十八年,永历帝朱由榔逃入云南,在咒水之难中,沐天波为保护永历帝战死,以身殉国。

沐王府并非“王府”,沐家承袭至明末的爵位是黔国公,不过沐英去世后,被追封为黔宁王,沐英的次子沐晟去世后,被追封为定远王。百姓为表示尊敬,称黔国公府为沐王府,“沐氏在滇久,威权日盛,尊重拟亲王”(《《明史·沐英列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