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原创评论《汝州才子屈江北 》

【郭进拴原创】汝州才子屈江北 

 2016年12月7日晚,汝州剧院内座无虚席,灯火通明。由河南省汝州市第一曲剧团倾力打造的大型古装廉政曲剧《贤妻廉吏》首次公演。

  “家有贤妻夫祸少,劝夫清廉留芬芳……”该剧跌宕起伏的情节、催人泪下的演绎,在观众中激起强烈反响,赢得观众“好”声不断,现场掌声雷动。“这是一部接地气的好剧,以古鉴今、感人肺腑,故事就发生在汝州市寄料镇妻贤庄,看这场戏的时候,很亲切。

      这样的作品让人信服,让群众感觉到亲近,心灵受到震撼,是一部走心的好戏。”现场一位观众说道。

     《贤妻廉吏》由汝州市著名剧作家屈江北编剧,国家一级作曲梁献军担任音乐设计。是根据汝州市寄料镇妻贤庄的故事改编而成的一个原创剧,讲述了刘秀喝麦仁汤后,封贤妻的丈夫为县令,贤妻不断地吹枕头风,让丈夫当一个清正廉明、为百姓伸张正义的好官。这是汝州市第一曲剧团继原创剧《天下父母》《亲娘后妈》之后,又一部精品力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作用。

    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充分发挥优秀廉政文艺作品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弘扬曲剧文化,擦亮“河南曲剧”这块金字招牌,汝州市纪委联合市第一曲剧团打造了该剧。据市第一曲剧团团长夏天海介绍,他们自筹资金一百多万元,精心组建创作团队,加班加点,克服了种种困难,历时一个多月,最终把该剧完美呈现给广大观众。首演结束后,该剧将作为廉政剧目由市纪委上报到省纪委,在全省进行巡演。

     《一江情深一江歌》以丹江口市南水北调库区移民为背景,以古均州吕家河民歌为艺术轴线,用喜剧的手法,粗线条的结构浓墨重彩地塑造了陈安迁、蔡虎玲、程世华、江水清等包保搬迁的移民干部形象,歌颂了丹江口市人民大义担当的移民精神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全剧剧情跌宕起伏,语言生动幽默,故事催人泪下。是一部歌颂、宣传丹江口市的力作。

       戏曲以武当神戏表现方式,大量使用均州俚语方言和吕家河民歌,借用移民搬迁工程中移民干部与移民中发生的小事来表现移民的奉献精神和移民干部工作的艰辛,小处着眼,大处立意,以小见大。

   首台南水北调移民大戏《一江清水一江歌》在湖北丹江口市工人体育馆上演,赶在新春佳节来临之前,为市民端出了一道文化大餐。

  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又是全国移民大市。为讴歌伟大的移民精神,展示丹江口市人民为南水北调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丹江口市组织策划创作了这台移民大戏,并又该市人民艺术剧院将其搬上了舞台。

  戏剧《一江清水一江歌》以丹江口市库区大移民为背景,以南水北调移民搬迁为题材,以古均州吕家河民歌为艺术轴线,用喜剧的手法,粗线条的结构浓墨重彩地塑造了陈安迁、蔡虎玲、程世华、江水清等包保搬迁的移民干部群像,集中展示何和歌颂了丹江口市人民大义担当的移民精神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是一台记录和见证南水北调中线大移民,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现代舞台戏剧。

  一部调水史,满腔移民情。在两个小时的表演时间里,或喜或悲的剧中人物,让观众如痴如醉;亦唱亦演的表现形式,大量使用了地方剧种吕家河民歌,独具特色;鼓点、铜锣、二胡等乐器的加入,与剧情美妙地结合起来,更显张力;演员一律使用方言念白,融入了许多地方性词汇,让人忍俊不禁……观众普遍反映,该戏笑中有泪,很有感染力。

  编剧屈江北对创作有独特地感受。他表示,自从在电视上看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就为其恢弘的气势而震撼。当了解到在如此大规模的搬迁工程中没有出现不文明拆迁和违法搬迁的现象,更是深受感动,决心要以此为题材写出一部好作品。他说,这部戏主要描写的是普通移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围绕着搬迁对移民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来展示现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屈江北是汝州市著名的剧作家,他的作品以感人肺腑的故事感染着无数观众。

    屈江北家住汝州市米庙镇米庙村,这里是汝州市有名的“戏窝”,村里许多上年纪的人都会哼唱两段,他的父亲屈金聚就是一位爱拉弦子、能说会唱的乡间艺人。屈江北在上学期间耳濡目染,爱上了戏曲这门艺术。在他上高中时,一位老师见他有戏曲天分,就鼓励他写个戏曲剧本歌颂村里群众抗旱保丰收的感人事迹。屈江北在冬夜里点起蜡烛,奋笔疾书,花了半月时间写出曲剧剧本《山乡风云》,编排演出后在村里引起轰动,剧本送到当时县文化馆创作室,受到好评。此后,县里召开创作会,屈江北作为特殊代表受邀出席。1972年,高中毕业时,文化局领导因为他平时创作了众多作品,亲自驱车到他家里做工作,邀请他进入县文化馆创作组工作,并负责编辑内部刊物《红艺》。在他的带动下,郭进拴、常文理、彭中彦等当时的一大批青年文学爱好者纷纷投稿,形成一股创作热潮。后来,这批青年文学爱好者成为平顶山市和汝州市文坛的主力军。

    屈江北回忆说,为了办好杂志,打开大家的创作视野,在1979年至1981年间,他邀请原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张光年,《人民文学》原副主编葛洛,《李自成》作者姚雪垠,《黄河东流去》作者李凖等一批当时文坛大家到临汝县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授课,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他清楚地记得,1981年冬天,听说姚雪垠在洛阳授课,就赶到洛阳。当他来到姚雪垠入住的招待所时,姚雪垠正在午睡,此时天空下着鹅毛大雪,为不打扰姚老休息,屈江北在雪地里一直站了3个小时,直到姚雪垠醒来看到他,问明情况后,姚雪垠深受感动。当他提出邀请姚雪垠到我市授课时,姚雪垠爽快地答应了。当天下午,两人就坐班车赶回汝州城。姚雪垠授课时,我市100多个文学爱好者冒雪听课。

 在邀请的大家中,李凖的随和、风趣、幽默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当时李凖住在县招待所,屈江北陪他去吃早餐时,李凖请他到西关桥头吃羊杂,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把锅盔馍撕开泡在碗里大口吃起来,像一个赶集的农村老汉一样随和。随后,他陪李凖逛了县城里的几个农贸市场,李凖深有感触地说:“到一个县城,必须要到农贸市场上看一看,这样,一个地方的风俗、文化就扑面而来了。”

    在办刊物期间,屈江北还经常随着临汝县的一些文艺团体下乡演出,并为他们创作一些曲艺节目。当时,临汝县有一个曲艺队用架子车拉着道具走乡串巷,在城乡间演出非常活跃,演出形式也丰富多样,河南坠子、河洛大鼓、评书、相声等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白天,他们自己搭建舞台,上台演出,晚上经常住在演出村子小学的教室里。一次,屈江北觉得浑身疼痒难受,打开手电筒一看,墙上黑乎乎一片都是蚊子,拍死一只,鲜血顿时溅在手指头上。屈江北为他们写剧本,还和他们一起演出相声。不论他们走到哪里,都受到群众们的好评。在这段时间,屈江北深入生活,潜心创作曲艺作品300多个,为后来创作剧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1979年,他和别人合作的反映大峪山区优秀邮递员王天祥的三弦书《责任》在洛阳参赛演出,剧本获二等奖,演员获一等奖。1981年,他创作的剧本《抓阄分娘》被编入剧本集《新春小舞台》,由云南出版社出版。

       在文化馆工作一段时间后,屈江北调入尚庄乡人民政府,在工作之余他仍然继续艺术创作。1989年,他编写的《杨六郎造酒》在《河南戏曲》杂志上发表。2001年,他创作的曲剧《李豁子劝婚》由省曲剧团排演,由河南省曲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刘艳丽、梅花奖得主杨帅学主演,由黄河音像出版社出版,先后共出版发行了8次。

      2003年,他创作的电视剧剧本《无品乡官》获《中国作家》一等奖,他赶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颁奖仪式。

      2003年,屈江北到汝州市文联上班,开始了新的征程。2005年,他和汝州市作家戴占柱、彭中彦、牛菘共同创作了反映汝州市曲剧波澜壮阔发展过程的电视剧剧本《天歌》,经过3年的打磨,这部气势恢宏的长篇巨制终于完成,并参加河南省委宣传部面向全国征集影视剧、舞台剧剧本活动,在670部作品中有3部脱颖而出,《天歌》名列其中,获得9万元奖金。此后,由屈江北创作的歌曲《老百姓的领路人》荣获河南省第九届歌曲大奖赛二等奖,在河南省委组织部组织的金大地文艺晚会上,央视签约歌手陈静演唱了这首歌曲。他创作的戏曲小品《好媳妇》,以带着公公改嫁的好媳妇秀娟的感人故事为主题,荣获了河南省群星杯小戏小品曲艺之周大奖赛一等奖,并被选送参加文化部在山东省威海市国际中心大剧院举办的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小戏大赛。2014年6月19日,从威海传来喜讯,《好媳妇》从全国25个省级单位选送的124个节目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这打破了我省连续3届9年没有选上一个节目的局面,也是我市剧本第一次冲击国家级大赛。

      屈江北创作的大型戏剧《丹江情歌》反映了丹江口水库移民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受到湖北省的高度重视,作品排演后于今年2月份在丹江口市体育场首演,许多群众冒着严寒观看演出,获得好评。目前,该市市委宣传部正和屈江北商谈把该剧本改编成豫剧剧本,冲击国家级大奖。

      屈江北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用自己饱蘸激情的笔墨,在50多年的创作过程中,共创作各类剧本80多本(部),在平顶山市级以上获奖50多次。尤其是2012年以来,屈江北先生创作的《好媳妇》《老少情缘》《情与法》《刘桂花普法》《老犟馿迁坟》《柜中情》等多部小戏获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厅一等奖。填补了汝州市从未获过省级戏剧大奖的空白。

       我们衷心祝愿屈江北这个汝州才子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