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汗穴位--【鱼际穴】【复溜穴】治汗!翳风穴治疗呃逆!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01

鱼际、复溜穴治汗!翳风穴治疗呃逆!

鱼际、复溜是治汗要穴,古代文献已有记载。《针灸大成》有:“鱼际治伤寒汗不出”及“复溜治盗汗,汗流不止”,《拦江赋》有:“伤寒无汗,补合谷、泻复溜”等记述。

鱼际、复溜二穴采用不同手法(补或泻),可治发热汗不出或汗出不止,泻之则发汗,补之则止汗,又可治气血虚的自汗,慢性病引起的盗汗等。本人用此二穴,曾治多例,均获显著疗效。此法简单易行,特介绍病例三则,以供参考。

例一:兰某,女,7岁。患孩因急性扁桃体炎,高热39.8℃,来急诊。因患孩体质弱,前曾因注射退热剂而汗出淋漓,其母要求采用其他疗法。经征得家长同意及病孩合作,即行针刺合谷、鱼际、复溜穴,因属实证故取泻法。快速进针得气后,施强刺激,然后徐徐出针。出针后,见汗出面热渐退,继服穿心莲、六神丸等药而愈。

例二:何某,男,14岁。患者一向体质较弱,有过敏性紫癜、肾炎、肝炎、肺门淋巴结核等病史,常因扁桃体炎高热不退。往往用多种抗菌素亦难退热,若热退后则又自汗或盗汗。某日,一次因高热经药物处理而热退后,数日汗出淋漓,家人甚为担忧,其母要求针刺治疗。即采用补法,刺鱼际、复溜各一针,进针得气后,留针十五分钟。当晚汗出即减大半,继第二次针刺后汗止。后来又因病后盗汗,亦采用此法治愈。

例三:杨某,女,2岁。因患支气管炎高热咳嗽,经注射退热针及链霉素而热退,但患儿频咳,汗出不止,神疲不安而来诊。在家长的配合下即予针刺鱼际、复溜二穴,取补法留针,十五分钟后,见频咳缓解,汗止,再投生脉散加味二剂而告愈。

呃逆俗称“打噎”,古称“哕”。《内经》有“胃为气逆为哕”的记载。现代医学称“膈肌痉挛”。其主证是喉中呃呃有声、短促而频繁,持续不已,不能自主控制。轻者持续致分钟或数小时可不治而愈,重者可昼夜不停,甚至间歇发作数日之久,常致病人疲惫不堪,十分痛苦。

笔者曾治一例呃逆持续发作达十天之久,经中西药、针灸多种方法医治无效,而行按压翳风穴三次即愈。兹介绍如下:

患者冯某,男,30岁,文艺工作者,十天前因突击专业训练(吹小号),而发生呃逆。呃声高亢、洪亮,每间隔3~5分钟发作一次,每次大约持续一小时左右。初因工作,未作治疗。后见病情无好转,在本单位医院针刺内关、中脘等穴,同时口服冬眠灵、安定,普鲁本辛等药物,均未效。

前天起症状开始加剧,呃逆呈连续状态,发作时伸颈仰头,面红耳赤,大汗淋漓,全身抖动,并感呼吸困难,不能进食和饮水,食则呕吐,夜间不能睡眠,以致疲惫不堪。患者甚为焦虑,紧张和痛苦,于昨日来我院诊治。初以旋复代赭石汤加减,服药未吐,并因服后呃逆未止且感腹中膨胀疼痛而自动停服。二诊则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梁丘并按压膈俞、至阳等穴,呃声较前稍显低微,但仍不能停止。夜间十二时症状又加剧而来院急诊,经肌注苯巴比妥等镇静处理,昏睡三个小时,呃逆停止,但然后又复发作。再诊,针刺内关、膻中、气海、期门、三阴交、神门、大陵诸穴,并以三棱针刺中冲放血,按压眼球,仍不见效果。后来笔者用针刺天突,强刺不留针。按压攒竹穴,呃声变得低微,并可有1~2分钟的间歇,但尚不能完全停止,最后以重力按压双侧翳风穴,呃逆顿时停止。

随后鼓励患者吃糕点三块,果汁约300毫升,没有呕吐,亦未致呃逆发作。隔三小时后,呃逆又发作,为进一步验证翳风穴对呃逆的治疗作用,又先针其它穴位,并作耳穴膈点埋针,仍无效果,再重力按压翳风穴,呃逆又立刻停止。约二十分钟后,因患者全身颤抖,烦躁不安,遂肌注冬眠灵25毫克,静滴10%葡萄糖500毫升加50%葡萄糖60毫升,当天和次日呃逆未发作,饮食及睡眠均正常,间隔25小时以后,患者因吃冰棒,呃逆又小发作一次,即中度按压翳风穴而愈。患者当晚即能正常参加演出。两月后随访,不再发作。

体会:翳风穴治疗呃逆,古今针灸专书无记载,但民间有流传。笔者每有呃逆发生,在自行按压内关、天突不效时,而按压翳风穴即能见效。后在临床治呃逆时多有体验。

呃逆一症,常因过食生冷,突然吸入冷空气,或劳累过度,耗伤中气,或情志不舒,气郁化火,肝火犯胃,胃失和降而致。但究其病因,总不外胃气上逆。故《景岳全书·呃逆篇》中有“致呃之由,总由气逆”之说。故治之则以宽胸理气、和胃降逆为正法。

翳风为手少阳三焦经之输穴,有疏调三焦之气的功能。《灵枢·经脉篇》关于三焦经的主病中有“主气所生病······”的论述。按压翳风穴治疗呃逆一症,可能是通过疏调三焦之气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文章页面 :

(0)

相关推荐

  • 董氏奇穴—下臂部位 火串穴

    [董师原文] 部位:在手背腕横纹后三寸,两筋骨间陷中. 主治:便秘.心悸.手下臂痛. 取穴:手平伸,掌向下,从手腕横纹中央直后三寸处取之:握拳屈肘掌心向下,现沟凹处是穴位.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运 ...

  • 学一穴之翳风穴

    穴名释义 翳风,首见于<针灸甲乙经>曰:"翳风,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耳中,手足少阳之会.刺入五分,灸三壮". 翳,原指羽扇,有遮蔽,掩覆之义:风指风邪. 因穴在耳后下方 ...

  • “翳风穴”治疗呃逆的新经验

    自1980年王启才教授在广州<新中医>杂志第4期首次报道了指压翳风穴治疗1例持续11天之久的顽固性呃逆的病例之后,在这30多年里,国内又有许多同道按照此法对翳风穴治疗呃逆的效果进行了临床验 ...

  • 治汗--【鱼际穴】【复溜穴】治汗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01 - 鱼际.复溜穴治汗!翳风穴治疗呃逆! 鱼际.复溜是治汗要穴,古代文献已有记载.<针灸大成>有:"鱼际治 ...

  • 【针方】两个穴位,简单易行治汗证

    鱼际.复溜是治汗要穴,古代文献已有记载.<针灸大成>有:"鱼际治伤寒汗不出"及"复溜治盗汗,汗流不止'',<拦江赋>有:"伤寒无汗,补合 ...

  • 两个穴位,简单易行治汗证

    鱼际.复溜是治汗要穴,古代文献已有记载.<针灸大成>有:"鱼际治伤寒汗不出"及"复溜治盗汗,汗流不止'',<拦江赋>有:"伤寒无汗,补合 ...

  • 『名医经验』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治验

    发热病因众多,病机复杂.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下,设法令其汗出,常取事半功倍之效.适度的保温促汗以降体温与一味冰冷降温有不同的结果.因为机体发热多为病理产热(不同于中暑的物理致热必用冰冷的物理降温 ...

  • 经方治好腋下头面大汗

    宋某,女,48岁,干部,1984年11月10日初诊. 患者素嗜饮酒,自1981年始,三年来两腋下及头面部时时大量出汗,尤其冬季衣常被湿透,冰冷难受,不得已每天几换,但下半身无汗. 经本院内科诊断为植物 ...

  • 汗能治肺,泪能治肝,尿能治心!好药就在你的身体里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养生学>.<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看到本文的题目,你可能会问,汗怎么能治肺?泪怎么能治肝?尿怎么能治心? 其实,用中医基础理论的角度来 ...

  • 多汗补气,无汗养血,两个食疗方,一个补气治多汗,一个养血治无汗

    福建民族医学网 11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用通俗语言讲解中医理论,让中医贴近生活,大家好,我是杰哥! 到了夏天,炎热的天气出汗在所难免,但是有两类人却有点不一样,一个是我们常见的动不动就汗流浃背,一个 ...

  • 农村院子里都有这种树,它的叶子是“神仙叶”,扑灭肝火,治耳鸣,还能止汗

      古时候,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桑树,以前人叫"桑梓情深","桑梓"是家乡故里的代称,桑树是世代父母先辈种植的,所以在家里种桑树能彰显孝道,代表世世代代恭敬孝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