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送杨振宁两句打油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粒子之微
有一句老话叫“乱世出英雄”,而和平年代也会有英雄。当代更是人才辈出,就有这样两位老英雄,互相调侃却又互相欣赏,成了多年的老友,这两位老友就是杨振宁和莫言。
两位都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一位是物理界取得优异成果的男人,一位是文学界取得优异成绩的男人。两人在2013年的北大座谈会上的一次对谈,更是引起了网友的踊跃讨论。
这次座谈会更像是莫言在向自己的老大哥诉苦,吐露了自己这些年被人误会,表示还是挺委屈的。莫言还不忘调侃自己:如果自己拿得是诺贝尔物理学奖,那就不会有这些质疑的声音了。两人哈哈一笑置之,而后杨振宁还鼓励莫言,并且肯定了莫言的能力,这些也是给了莫言后续创作很大的动力。
而更令人拍案叫好的一次时,莫言赠送给了杨振宁12个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杨振宁在一次参加节目中,带着主持人参观自己的书房,而书房的白墙上挂着一行很醒目的一幅字。杨振宁表示:这是莫言送给我的,是他亲手写的字,这幅字已经挂在我书房多年。
其实以杨振宁的名气,想送他字画的人肯定不少,而杨振宁为何对莫言送自己的这幅字如此珍重,想必也是很欣赏莫言这个人。
而莫言的书法其实比较一般,跟那些名师比起来肯定显得逊色不少。但是莫言这12个字写得非常大气磅礴,这两句诗如下: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粒子之微。
主持人看完这两句诗以后,对杨振宁说到:这是对您科学生涯的总结!杨振宁也是笑着赞同,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而且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对杨振宁这一生工作的总结,二是肯定了杨振宁的贡献。
而莫言仅仅用两句打油诗就概括了杨振宁的一生,可见莫言的文化水平之高,更是到了一定年纪的人才会写出这样的人生总结。而莫言更是多次向别人说到,自己是晚熟的人。
获诺奖时隔8年之后,莫言更是带着他的新作《晚熟的人》回归,而这部作品也是莫言8年来的心血总结,是莫言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最好的回应。这部作品依旧是莫言擅长讲故事的手法,一口气讲了12个故事,将自己这些年的遭遇也写了进去。
何谓晚熟的人?用莫言自己的话来说:小时候胆小,长大了经历了一些事就变得胆大,而这就是早熟的人和晚熟的人的区别。而晚熟的人都比较善良,无论经历了多少事,也不会忘了自己的初心。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粒子之微
如果不是都拿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和杨振宁应该不会有什么交集。但自从莫言在2012年拿下文学奖后,两人就经常被人一起提起,私下也成了好友。
在2013年的一次北大座谈会上,莫言和杨振宁同台对话,有人说这是科学和文学的一次经典对话。但在小美看来,整个过程更像是莫言在诉苦,杨振宁在安慰。莫言在对话中提到自己这些年被不少人质疑,很坦然地表示如果自己得的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能就没有这些是是非非,毕竟物理的对与错都是可证明的,但文学是见仁见智的。对于他的委屈,杨振宁表示理解,并肯定了莫言的能力,对莫言来说这肯定是莫大的鼓舞。
本以为两人的交集也就仅限于这种座谈会,没想到在一次节目中,大家才发现两人其实已经是多年好友。在这次节目里,杨振宁带着主持人一起参观了自己的书房。一进门,主持人就发现很醒目的白墙上挂了一幅字。
杨振宁表示:“这是莫言刚得诺贝尔奖时,送给我的,是他亲手写的。”以杨振宁的名气,名人送他字画想来也是很常见的事,但他却把莫言这字挂在书房多年,如此珍藏可见他对莫言的欣赏。
这幅字写得挺简单,其实就是两句打油诗。最右边写的是杨振宁教授教正,落款是:莫言学书,看得莫言对杨振宁是很尊敬的,自己为人也很氏调。从书法的角度来看,这几个写只能说是写得中规中矩,和一般的名人字画没什么差别,在书法家眼里应该不算是什么精品。
但这两句打油诗,虽然只有12个字,却大气磅礴,有水平更有气势。这两句诗如下: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粒子之微。
主持人看到这两句诗后,对杨振宁说:“这是对您科学生涯的总结”,杨振宁笑着赞同。这两句诗对得是有水平的,“仰观”对“俯察”,“宇宙之大”对“粒子之微”,其实就是科学研究的两个方面。同时,它也一语双关,可以用来夸杨振宁的人生境界。虽然无一生僻字,但却很是大气,难怪杨振宁会喜欢。
事实上,这也并非是莫言第一次题诗。只是他的水平似乎一直不是很稳定,送给杨振宁的这两句诗很有意思,但是当年他为港珠澳大桥题的却水平一般。当年他参观港珠澳大桥时,也写了两句诗,共12个字,如下:
一桥飞架东西,三地连成一体
当年小美第一次读时还觉得挺有水平的,毕竟你一桥对三地,也算是挺有想法。但是莫言题完诗后,很多民间高手纷纷晒出大作,欲与莫言一较高下,看了他们的诗小美才发现,莫言这一次是真的落了下风了,不少真爱粉也都心疼莫言:怎么就这样被比下去了呢?
小美列出两首民间高手的大作:
第一首:伶仃洋上大桥横,飞过海滨三座城。百里蓝图绘前景,八年风雨为民生。
第二首:跨境飞桥连港澳,伶仃洋上不伶仃。娇姿如画通天堑,沉睡雄狮今已醒。
这两七言诗,都出知不知名的网友之手。无论是意境还是遣词水平,都比莫言诗高了不只一个档次,让人不得不感叹高手在民间。
从莫言的这两次题诗来看,给杨振宁的打油诗是很有水平的,而给大桥的题诗显然不如网友。可见,哪怕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运用文字也是要看灵感的。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