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战争简史:范仲淹高瞻远瞩,王韶平戎有策,章楶致命一击
1
宝元元年,宋仁宗接到夏王李元昊发来的一封奏表,在奏表里痛说家史——
臣本是北魏皇族后裔,本姓拓跋。祖上帮助唐朝剿灭黄巢,被赐姓李。我爷爷李继迁重新创业,我爹李德明一直侍奉宋廷,我现在制定了自己的文字、衣冠、音乐、礼仪。
宋仁宗看得云里雾里,翻到结尾,出现这么两句:“伏望陛下许以西郊之地,册为南面之君。”
意思是,我要在西北当皇帝了,希望得到您的承认。
宋仁宗愤怒了。李元昊的父亲李德明一直向宋朝称臣,李元昊也接受宋朝的册封,现在居然要单飞。他交付大臣,拿出一个解决方案。
大臣分两派,一派认为元昊父祖在西北三代经营,已成气候。现在元昊提出称帝,一定早有准备,不如就承认了吧。
另一派认为西夏弹丸之地,也敢称帝,必须打服他、消灭他。
宋仁宗既不想承认元昊称帝,又不想兴兵征讨。那就先打经济牌吧,停止宋夏边境贸易,从经济上制裁他们。
2
元昊是一代雄主,在西夏境内制造舆论,指责宋朝背信弃义,欺压西夏,并寻找军事突破口。
经过几番试探,元昊把目标瞄准了延州。延州军政一把手是范雍,其实是个能吏,但打仗不行。他见到西夏大军浩浩荡荡杀来,已经吓得乱了方寸。
好在以刘平为首的将领骁勇,与元昊军队在三川口遭遇,经过三昼夜激战,宋军大败,刘平被俘,不过西夏也遭受重创,加上天降大雪,元昊只好撤军。
经此一战,西夏控制了横山。横山山脉是宋夏的分界线,谁占据横山,谁就占据战略制高点。
3
三川口之战失败后,宋廷不得不重新审视西夏,他们不是撮尔小邦,而是虎狼之师。
于是,宋廷派出强大阵容,范仲淹、韩琦两大名臣分别坐镇延州、渭州。不过在战略方面,二人意见并不统一,范仲淹主张防御,韩琦主张进攻。
元昊再度出兵,他采用诱敌深入之计,在好水川伏击宋军。韩琦手下大将任福中计,全军覆没,任福战死。战报传至朝廷,皇上、宰相、文武百官,无不震惊。在这种情况下,防守、和谈的声音占据了上风。
范仲淹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在西北前线写过一首很出名的词《渔家傲·秋思》,下半阙是这样的——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欧阳修是范仲淹忠实的拥趸者,但在对西夏方略上,与范仲淹持相反意见。他评价这首词是“穷塞主之词”,缺少大将的杀伐之气。
但历史证明,范仲淹最具战略眼光。
从整体看,宋朝实力大于西夏,但是从西北的军事实力对比看,西夏强于宋朝。
西夏能集结三四十万兵力,而宋朝在西北战场只有二十万兵力。西夏骑兵精锐,机动性强。宋军战线长、兵力分散、将领的指挥权不够,“为帅于千里之外,受制于九重之中”。
范仲淹认为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先修筑好防御工事,再徐图反击。
范仲淹并非一味保守,他提出用“浅攻”的方法,不深入出击,而是依托城寨,逐步压迫西夏的生存空间,抢占战略要地横山的控制权。
西夏的日子也不好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何况宋朝狄青为首的将领崛起,对西夏颇有斩获。再加上宋朝的防御体系在完善,西夏越来越难占到便宜。因此,元昊也想和谈。
于是,双方和谈,西夏重新向宋朝称臣,双方重开贸易市场,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叶3万斤。
此后,元昊被他的太子砍去了鼻子,不治而死,其遗腹子谅祚被指定为国主。
和议之后,宋夏双方虽然摩擦不断,但二十多年没有大战,直到宋神宗登上皇位。
4
宋神宗与王安石推行的熙丰变法,宗旨就是要富国强兵。兵力强不强,打仗才知道。宋朝当时的策略就是结交辽国、制伏西夏。
西夏的夏惠宗与宋神宗同一年登基,朝政归其母梁太后把持。梁太后是汉族人,党项贵族不服,认为她是亲宋派。梁太后需要树立威望,就频频出兵过界掳掠。
宋朝的战略目标是谋取横山,但出师不利。不过,在另一条战线上,却取得了重大突破。
宋神宗即位后,收到王韶写的《平戎策》,书中高屋建瓴地提出:“欲取河西,当先复河湟。”河湟就是黄河上游地带,当时在吐蕃手中。现在吐蕃分裂了,应该抓紧时间去控制这些地区,这样就对西夏形成夹攻之势。
王韶的策略得到宋神宗和王安石的高度认可。朝廷形成共识,横山和河湟是西夏的双臂,斩断其双臂,西夏将不再对宋朝构成威胁。
王韶被委以重任,带队向西挺进。他不负厚望,连招抚带征服,不断纵深穿插,拓土千里,对西夏的包夹之势已经初步形成。
5
西夏再生变数,夏惠宗年龄渐长,母子争权,梁太后囚禁了夏惠宗,朝局陷入动荡。
此时,西夏名义上还是宋的藩属,宋朝向西夏发出通牒:“听说你们国主被太后和大臣挟持。作为蕃主,我们需要过问他的生死,需要知悉目前谁执掌朝政。”
这招很管用,梁太后无法答复,宋朝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兵讨伐了。
宋朝派遣五路大军,浩浩荡荡杀入西夏境内,五路大军攻城掠寨,貌似势不可挡。
西夏的应对策略很清晰,就是主动撤退,坚壁清野,用精锐骑兵断其粮道,然后屯兵于重镇,以逸待劳。
宋军深入到西夏境内后,地形不熟、气候不适、粮草不继等问题一个个暴露出来,冻、饿等问题导致军队崩溃。最惨的是北路军,一路攻至灵州城下。西夏兵掘开黄河,水淹宋军,数万人马被淹死、冻死、杀死。
这一次五路大军深入,宋朝损失惨重。不过,通往横山的军事四镇被宋军拿下,河湟的战略要地兰州城也被宋军占据。
6
西夏成功狙击了宋朝的入侵,梁太后威望骤升,她开始集结兵力,对宋朝进行更猛烈的打击。
宋朝吸取教训,大军深入敌境,连对方的主力军都找不到。既然西夏要来犯边,那正好在双方边境来一场决战。
当时鄜延路经略使是著名的技术官员沈括,副手是经验丰富的名将种谔。两人提出围绕横山,建筑城堡的计划。
这个计划非常对头,宋神宗非常重视。皇上一重视,那就得派个钦差大臣来协助一下。
钦差大臣名叫徐禧,素以精通军事自负。他一到前线就否决了沈括、种谔修筑银州城的计划,改为修筑永乐城。
种谔反对,因为永乐城周边没有水源,徐禧就弹劾种谔。沈括不敢反对,只能附议。
徐禧把种谔调到延州,把沈括调到米脂,他好一人建立不世之功。
西夏集结二十万大军,来抢占永乐城,三万多宋军抵挡不住,退守城中。西夏军队断绝了他们的水源,宋军不少人渴死。
有将领要求弃城突围,但是永乐城已经成为徐禧的执念,坚决不撤退。最后城池被攻破,两万多名宋兵被杀,徐禧也战死于城中。
宋神宗夜晚收到永乐城失守、城中全军覆没的战报,如同挨了一记闷棍。自此,在军事上再也不敢有大的举措了。
7
宋神宗时期,对西夏的战争虽然胜少败多,但也有所斩获,尤其占据了兰州城,让西夏深感威胁。
西夏屡次兴兵想夺回兰州,都被宋军击退。其实宋朝的西军作战十分勇猛,在兰州之战中,百名死士夜袭敌营,导致西夏军队惊溃,颇有甘宁百骑劫曹营的风采。
但是,整体军事策略屡屡出现问题,导致功败垂成。
宋神宗死后,其母高太后垂帘听政,朝廷上下开始反思对外策略。毕竟花了那么多钱,死了那么多人,却收效甚微。
范仲淹之子范纯仁提出,可以对西夏作出退让,以平息两国的纷争。
他的建议得到文彦博、司马光、苏辙等大臣的响应。尤其是司马光,是当时的实力派官员,说话很有分量。他认为攻占西夏的城寨防守压力太大,花费太多,价值太低。司马光提出以土地换战俘的主张,期望达成两国和平。
于是,宋夏和议再度开启,宋朝继续给西夏岁赐,西夏归还宋朝俘虏,两国边界重新划定。
西夏的政局也发生了变动,梁太后、夏惠宗先后去世,新皇上夏崇宗继位,他只有三岁,权力归于其母,也就是梁太后的侄女,小梁太后手中。
小梁太后的思路不变,权威是打出来的,因此对宋朝依然采取强硬手段。她要求宋朝把兰州城还给西夏,宋朝不答应,于是双方再度交恶,战事又起。
范纯仁承认对西夏的妥协政策失败,上书自劾,请求朝廷黜责。
8
这时候,环庆经略使章楶重新提出“浅攻”的策略,依托城寨,派遣小股军队,倏往忽归,对西夏不间断地进行骚扰。
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章惇拜相,主战派占据上风,停止与西夏对边界问题的谈判,停止岁赐。宋朝内有章惇,外有章楶,大战迫在眉睫。
宋军筑城和浅攻的策略,搞得西夏很头大。尤其是章楶用二十二天工期,修筑了平夏城,扼住了西夏的咽喉,迫使其放弃了大片肥沃土地。
西夏也怒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小梁太后带着夏崇宗,集结四十万大军,誓要夺取平夏城。
宋朝也做好了迎战准备,而且策略十分清晰——坚守关隘,不远离城寨;坚壁清野;各路军队,相互策应。
西夏的军队沿着边界推进了十几天,动向未名,但终于迫近平夏城,并发起最猛烈的进攻。为了攻城,西夏制作了比城墙还高的战车,上面能运载数百名士兵。
平夏城中两万名将士浴血奋战,不但紧守城池,而且还经常出城偷袭。
平夏城牵制住了西夏的主力军,宋朝一部分军队趁机进入西夏境内掳掠,其他军队都紧紧盯住平夏城,并不急于救援,而是等待战机的到来。
西夏军队经过十三个昼夜轮番不停地攻城,始终无法撼动城池。伤亡惨重、粮草殆尽、境内告急,军中人心惶惶。这一晚,多部战车被强风摧毁,将士们陷入绝望之中。
小梁太后见取胜无望,悲声痛哭,下令撤兵。宋军终于等来机会,多路大军开始围剿追击,数万名西夏兵被杀。
章楶把握战机,派遣精锐骑兵纵深进攻。因为宋军一直浅攻,西夏完全没有提防宋军会深入境内,致使两名高级将领被活捉,十万匹牛羊被掠夺。
平夏城之战,宋朝控制了横山一带,扭转了整个战局,从此,宋朝成为进攻方,西夏成为防御方。
西夏已经无力再战,请辽国调和,并派使者进汴京请罪。
这场惨败,导致小梁太后威望大跌。宗主国辽国派使者到西夏,用药酒毒死小梁太后,时年十六岁的夏崇宗正式执政。
9
宋哲宗死后,宋徽宗继位,对西夏方略不变。
宋夏连续几次交锋,双方互有胜败,但是横山、河湟两线的军事重镇已经牢牢控制在宋朝手中,而且优势越来越明显。
太监童贯成为西北战场的总指挥,他筹划对西夏发起犁庭扫穴的进攻,却遭西夏狙击。又赶上方腊起义,宋夏再度进入休战期。不过西夏已成釜中游鱼,能撑到什么时候还很难说。
历史充满了变数。1126年,金兵攻打汴京城,西军进京勤王,西夏趁机发起全面反击,大举收复失地。宋朝毫无办法,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到了南宋,与西夏不再接壤。两个冤家对头开始平等交往,互通使者,偶尔商量一下如何牵制金国,颇有“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意味。
10
回顾宋夏百年战争,历史人物的眼光与格局,值得回味。
王韶最早提出经营河湟、双向夹击西夏的方案。他凭借过人的见识与胆略,为宋朝在河湟打下了根基。
章楶无疑是功劳最大的人物。他提出战略、制定方案、指挥战争,起到扭转整个战局的作用。
范仲淹是宋朝第一流人物,兼具悲天悯人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眼界。他到前线考察后,就提出防御为先的战略。韩琦要求主动进攻,并十分豪气地说,打仗要“置胜负于度外”。
范仲淹回应说:“大军一动,万命所悬,而乃置之度外,仲淹未见其可。”
正是范仲淹主导的防御战略,稳定了当时的战局。而何况,他很早就规划出筑城与浅攻结合的战略框架。
不过随着靖康之变,一些都化为泡影。如此看来,妥协派司马光也并非一无是处,这位史学大家一直认为内政才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