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我心21:未必就是偏见

2020年第139期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仁”。
仁字含着阴阳,如果把单人旁看成一竖,那就代表阳,后面的二字就代表阴。一个人:自己和自己有时候尚且存在着矛盾,何况两个人呢?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两个人之间就有阴阳互动,比如夫妻,比如母子,比如父女……
一旦两个人到一起共事,就存在着阴阳的互动,就会有偏见和矛盾,更别说三人、五人的团体了,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存在着矛盾。
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且包含着自己的价值观判断,而且这种情况根深蒂固。很多时候,人往往会默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很难真正站在第三方角度来看待自己,通过反省来客观看待自己,反而是更多地审视别人,对别人的看法不以为然。
人人皆如此,就会有偏见。
中国是一个人情国家,很多事情要办好,必须先解决人的问题,事情才能办好。而解决人的问题,就是如何消除偏见,取得共识。
人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如何能统一认识是个难点,也就是说必须解决思想问题,提高认识。
开会本是个形成共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开会是通过充分地讨论,让各种看法暴露、交锋、最终取得最大公约数,逐渐形成共识,这样再去制定规矩,然后大家照章行事即可。
但现实中的开会往往为了便捷,省略了观点的交锋,将个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宣布给参会人员听,且会上不准乱说,只能准确理解并执行,这样的开会自然存在很多需要且值得商量的地方,但没有机会表达,会后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会上不让说,会后自然会有各种看法,但不可更改,也就没有表达与讨论的空间了。
长此以往,这些执行主体也就被迫明白,自己只需要闭着嘴巴听就好了,动脑筋也仅仅限于思考如何完成执行,至于各自心里的看法渐渐就让它灭亡于萌芽状态,甚至都不需要萌芽,懒的去想……
主体丧失了参与的机会,也就无形中成了车子的轮胎,不需要有什么想法,方向盘怎么转,你就怎么转就得了。轮胎的声音对于方向盘来说就是多余的偏见,方向盘的指令对轮胎来说即使存在看法也是一种偏见。
但是,事情总归还需要人来办,规矩总得要人来遵守。没有经过充分交锋的决定未必人人能心甘情愿地执行,照章办事是一种态度,敷衍塞责也是一种态度,而主动积极更是一种态度。
如何才能主动积极呢?
当然是执行者认识到自己的想法也有价值可以被采纳,自己的一腔热血可以被认同,最终的决定里时不时地也有我的智慧贡献,那执行起来怎能没有主人翁的感觉呢?
一带一路的理念是“ 共商、共建、共享 ”,就是要求同存异。理性面对各方意见,对方案进行调整,让它更得人心,自然会有更大的吸引力。
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团队也如此,如果没有共同参与,片面把个体意见视为偏见而忽略不计,那就很难有真正的感召力。
如何看待偏见?其实所谓的偏见本身就是个人的狭隘看法,别人说的未必都不对,自己的看法未必就都对,以人为镜,兼听则明就是了。
当家里人反对你的时候,当子女批评你的时候,当父母责怪你的时候,当上级指教你的时候,当下属愤愤不平的时候……可以先听听看,不要一听不合胃口就反驳,暂且收起自我保护程序,管好自己的嘴,动用自己的耳和脑,听听看嘛,如果他说的是对的,听了不也很有帮助么?如果他说的没什么道理,听听就忘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同看法总会有,听听看,有时候未必是偏见……

2020.6.22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