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何为天道思维?或就是这3大天规法则,悟透助你趋福避祸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老子五千文》。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吕觉 不二篇》汉高诱注释老子去国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至经》五千言,即此书。

《道德经》全书不过五千余字,其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老子的《道德经》,流传了千年,一直被人诵读学习,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天道思维。一个人,如果读懂了老子的这3大天规法则,福报自然深厚。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高度概括而精辟的语言,可谓道教思想精华之所在。

这不仅是千古不易的做人做事、证道的法则,更是颠扑不破的养生之道,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大道。

其中的法:效法。道家养生讲究的是效法和顺应自然,顺应四时,返璞归真,健康就是人与自然的匹配和顺应。

为此,拒绝喧嚣,复归宁静,拒绝奢华,返璞归真,这大概是我们现代人能够做到的一种养生的功课。

当整个世界都在用加法的时候,健康是需要用减法的,要学会剪掉繁复的外在东西,以最简单的方式顺应自然。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在这里老子讲为人之道,一定要留有余地,讲求分寸。

建功立业,积累财富,固然不易,但守成更不易。

老子告诫人们,“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为人处世,不可贪得无厌,也不能锋芒毕露,更不能富贵而骄。

《老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指出凡事万物会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进退、荣辱、正反、强弱、先后,莫不如此。盛极必衰,否极泰来,乐极生悲,福祸相依。

在纷纷扰扰的滚滚红尘之中,能看破名利,看淡诱惑,收敛欲望,急流勇退,含扑抱素,保持内心的安静和充实,就显得十分可贵而难得。

欧阳修曾赞颂赵康靖公“定册功成身退勇。辞荣宠。归来白首笙歌拥。”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这句话非常精练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我们现代人,非常的直接,我给你做多少事,你给我多少钱,你叫我做一件事,我一定要问有什么利益?物质文明席卷之处,一切以现实的利害作为好坏的标准。

老子这句话是说:“一切事物,有时是受损反而获益,有时获益反而是受损。”

所谓的“满招损,谦受益”。

《道德经》也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一个人善良的人,慈悲布施,奉献别人,为而不争,为别人着想,这表面看来是“损”,其实却是给自己积德积福,最终结果是“益”,所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我认为诸子百家中,老子对我们今天的意义是最大的,因为这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选择非常多样的时代,人心都比较浮躁,在这种浮躁的心态之下我们需要修心,要开智慧。

《道德经》就是教我们怎么修心,教我们怎么开智的。

鲁迅先生曾言: ”不读《道德经》,不懂人生真谛“,五千言精简洗练,意蕴丰富,深藏哲理与妙趣

《道德经》,本身就是一本集文学、逻辑、思想之美为一体的国学经典,可以陶冶情操,锻炼强大的思辨能力,”上善若水“、”宠辱不惊“,养成上好的品性。它是方法书、智慧书,更是一盏明灯。

我今天给你推荐的这个版本的《道德经》,是翻译得最接近原版意思的道德经了,因为文言文实在是晦涩难懂。

而且每一篇都一个小故事,结合故事可以更好地帮助你理解老子的意思,同时还可以扩展你的知识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