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日课129丨儒家讲忠信,但不主张愚忠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129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孟子·离娄下04》)
孟子说:
如果士本无罪,而国君却乘一时之怒,妄加诛杀,视臣子如草芥。此时大夫在一旁进谏也阻止不了,就要想办法自己全身而退,明哲保身。这就是不可则止,义所当然。如果等祸及于自身才想到离开,就难了。
同理,如果百信无罪,在上者却轻率杀戮,杀人如草菅,如此不但百姓无所措手足,恐怕祸及于士也是早晚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士远走他国避难,无可厚非。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孔子想去晋国见赵简子,走到黄河边,传来晋国贤大夫窦鸣犊、舜华被赵简子诛杀的消息,就打消了这个想法。《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孔子既不得用于卫,将西见赵简子。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
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何谓也?”
孔子曰:“窦鸣犊、舜华,晋国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须此两人而后从政;及其已得志,杀之乃从政。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皇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夫鸣兽之于不义也尚知辟之,而况乎丘哉!”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不是只有君可以选择臣,臣也可选择君,选择历来是双向的。愚忠,非真正的儒者之所为也。《集注》言:
君子当见机而作,祸已迫,则不能去矣。
欢迎你在留言区交流。别忘了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在这里,读懂中国经典。
温故知新
家风传承
回复关键词“论语”,进入论语日课的学习
论语温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