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的本质是什么?
儒家研究重点是面向社会关系,即研究人心是儒家善心的重点。但是,儒家是在探索天地宇宙运动发展的自然规律前提条件下,研究人类社会的社会规律。这一点上,无论是朱熹的理学,还是王阳明的心学,都是一样的,即儒家是在自然和社会交错运动中探索人心,将人心放在道心的大背景下研究的,因为人首先是自然之子,再是社会之子。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但这种总和关系是在大历史背景下进行组合与竞合的。
儒家十六字心法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的种种意识、思虑、知识,即“人心”,放纵人心泛滥,社会就容易就恶的基因膨胀而受害。
王阳明的心学本质是道心。道心是一种无思无虑的先天状态,合乎天地规律,天然是天人合一;如果人们心态能时时刻刻处于无思无虑的先天状态,就能时时刻刻与天地合一,就能通晓天地间的所有道理,佛家所谓的‘定能生慧’,道心就是在无眼界、无意识界、无无明、无无明尽状态下一种圆融无碍的智慧。
人心思虑杂念众多,儒家提倡通过克己复礼,返回到无思无虑的先天状态,才能由人心变为道心。在心上下苦功夫,时时刻刻守着自己的念头,每一个念头出来之后,就分辨念头是善是恶,恶的要祛除,善的要发扬光大。
如《道德经》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恶的念头损之又损,便能人心死,道心活。
如《易经》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念头越来越少,最终念头消失不见,心静到了极处,便是”寂然不动“,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才能感而遂通天下,通晓天地间所有道理。
王阳明才说天地间的所有道理,都由心上流出来,都是心的外相,心的反应。心如无色无相的镜子,不生不灭、不垢 不净、不增不减,才能感觉受善恶念头影响而自动分析善恶,自动为善去恶。
王阳明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本质上与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相通,在心上用功,祛除恶的念头,发扬善的念头,就是”格物“,恶的念头越来越少,动心起念皆是善,就是”致知’“,通过在心上“格物致知”,最终人心消,道心活,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因此,阳明心学的本质,就是”道心“二字,即与天地日月、人间万物相通的真相与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