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
我省高中新课程实施已有4个年头,它的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发展性是不言自明的。但是作为教育的执行者、新课程标准的最终落实者,笔者始终有一种带着镣铐跳舞的感觉。舞蹈是新的,可是以“分数论英雄”的旧镣铐在束缚着你,让你无从伸展。
集体备课侃大山。每到集体备课时间,教师们就分组聚集一室,大家七嘴八舌,侃侃而谈,热闹非凡,但谈话内容却与教学基本无关,集体备课成了名副其实的聊天时间。众所周知,集体备课是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是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校已把它作为一项制度确立起来,每周定时召集,且有计划、有分工、有记录、有总结。但一些学校往往只注重形式,只是做做样子,积累书面材料,借以应付上级检查。评价集体备课效果时,也只是把讨论是否热烈、记录书写是否工整,作为衡量效果的标准。至于谈了什么,记了什么,事后有没有把集体智慧的结晶应用于课堂,则无人过问。到头来还是谁能提高学生的分数,谁就是好老师,谁就可以拿到更多的奖金,就能评先、评优。试问,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集体备课能开出怎样的花?年轻的教师想借机学点东西,年长的教师却怀着提防的心理,把对方当作未来的对手,怎肯轻易传授真经?教龄相仿,实力相当的教师,把对方当作最大的敌手,备课各有所得,却不会真心相诉。于是集体备课时,避重就轻、避主求次,大家高高兴兴,只是谈过笑过,走出备课室的那一刻,每个人都在心里怅叹:这样的集体备课还有何意义可言?
日常教学各自为战。集体备课互不坦言,日常教学各自为战。人人都使出浑身解数,下载资料、印发讲义、补充习题……一切都在暗自进行,生怕别人瞧见巧取豪夺了去。但教的都是新课程、新教材,谁能确保自己没有疑问?谁又能确保自己能够准确彻底地把握教材,没有疏漏?但大家却都羞于出口,怕别人说自己无知,更担心别人比自己先知。于是便出现了教学进度参差不齐,你教这一专题,我偏教那一专题;你用两课时,我只用一课时,借此与众不同,标新立异,逞强显能。
要考试了,不同学科间又为了教学利益,相互争夺学生的时间。讲义、练习铺天盖地,搞得学生晕头转向,苦不堪言;同学科的教师更是怕别人多教了东西,猜到了考题;监考时,偶遇自己的学生,总是在身边徘徊,恨不得自己帮学生完成;成绩分析出来的那一刻,每个教师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往往只0.1分之差,也能让一些教师三天睡不着觉,奖金事小,荣誉事大呀!
听评课人人靠边站。听评课是学校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间相互学习,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理应人人积极参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开课者极不情愿,听评课者也认为是浪费时间,人人都想靠边站。对于开课者,有两重顾虑,一是担心自己操作不慎,有个闪失,遭人耻笑;二是唯恐自己的看家本领被人学了去,于己不利。听评课的教师也另有一番考虑:你比我强不到哪儿去,有啥好听的;就算你的课堂精彩又怎样,那不过是搞搞花架子,供人欣赏而已,最终看的还是考试成绩。
勉强参与的教师,则是听时一脸不屑,评时一脸冷漠。久而久之,教师的课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简单,越来越让学生烦,最后连自己都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渐渐对教师职业产生了倦怠。
教学本是一门艺术,教师本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是在这种评价环境中,教学已经变得世俗化、功利化;教师的心理都已渐渐扭曲,又何以去塑造他人的灵魂呢?一个教师缺少了与人合作、探究的意识,又有什么资格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呢?一个备课组的教师,个人的优势都在无序的竞争中被内化殆尽,又怎能产生合力,又如何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呢?一所学校缺失了真正的教研氛围,缺少了团结、协作、创新的精神,又怎能搞好课程改革呢?为此,笔者真诚期盼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制订适应新课程标准、切实可行的教师评价体系,从而根除以上种种不正常的现象,让教师真正成为可以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