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寻找母亲的唐德宗连连遭遇“冒牌老妈”骗局,为何宁可饶恕欺君之罪,也要坚持追寻下去?

冒牌太后
781年某天,唐德宗得知失踪多年的生母沈太后找到了,正要好好庆贺一番。突然有人奏报:“您找到的生母是个冒牌货,您被骗了!她只不过是老宦官高力士的养女而已!”唐德宗顿时冷静下来,派高力士的养孙樊景超前去调查。
樊景超赶到上阳宫之后,发现“沈太后”正安然坐在殿内,身边簇拥着重重侍卫。很显然,唐德宗对这位好不容易失而复得的“生母”极为重视。
但是,樊景超早已知道了内情,知道眼前这个衣着华贵的女子不是什么沈太后,而是养祖父高力士的养女高氏、自己名义上的“姑姑”。他大声叫道:“姑姑,你怎么能让自己置身于切肉的案板上呢?”
侍卫们见樊景超竟敢对“太后”大呼小叫,纷纷大声呵斥让他退下。樊景超背后有皇帝撑腰,又知道“沈太后”的底细,底气很足的吼了回去:“陛下有诏令,太后有假,左右侍卫都给我退下!”
眼见樊景超拿出了皇命,侍卫们怂了,赶紧离开了内殿。见骗局已被拆穿,“沈太后”高氏顿时陷入了绝境,慌忙解释:“我这都是被逼的,这可不是我自己的意愿啊!”然而,能够决定她命运的只有唐德宗。樊景超当即找了辆牛车把她送回了家,随后便回去向皇帝汇报交差。
发现目标
原来,高氏曾是高力士的养女,自丈夫去世以后就在东都洛阳寡居。高力士是唐玄宗身边的亲信宦官,皇宫内的秘密对他而言早已司空见惯。
因此,身为高力士养女的高氏自然也耳濡目染,了解到了不少深宫秘闻。当她不经意间吐露出外人难以知晓的宫中故事时,引起了洛阳宫女官李真一的注意。
沈太后,也即唐代宗的皇后、唐德宗的生母,就是在“安史之乱”中随着洛阳失陷而下落不明,成了两位皇帝的牵挂。唐代宗驾崩后,继位的唐德宗执掌残破的大唐,继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母亲。
深知唐德宗心病的李真一发现,高氏不但记得很多宫闱之事,年龄也与唐德宗的生母相仿,有可能就是流落在民间的沈太后。若高氏真的是唐德宗的生身母亲,自己岂不是撞大运了?
于是,李真一派人赶去长安急报唐德宗。皇帝得到消息后又惊又喜,但鉴于此前多次遭遇“冒牌货”的经历,仍派出了一批宦官和宫女组成调查团前去“考察”。
欺君骗局
沈太后是开元末年入宫,跟她同处一个时代,又与她相识的人大都已经离世,能够辨认她的人实在不好找。调查团中的宦官、宫女都不认识沈太后,但发现高氏确实符合沈太后的年龄。
或许是在唐德宗寻母的活动中四处奔波疲累不堪、想要早些交差,或许是想趁机立功受奖,这些宦官、宫女们毫无“敬业”精神地一致认为高氏就是沈太后。
高氏连忙解释自己并非沈太后,不想陷入其中。然而,此前冒充沈太后的骗子多了去了,调查团还是头一回见到这么实诚的人,反而更加怀疑她就是沈太后。或者说,这更加坚定了他们把她“捧上去”的决心。
就这样,高氏被带回了长安。唐德宗闻讯派出上百名宫女,送去了太后应有的车驾、服饰。伺候高氏的人们到了上阳宫,也盯上了高氏这块“肥肉”,希望能让她成功坐实皇帝生母的身份。以唐德宗对母亲的看重,他们这些“体己人”的地位会随之水涨船高。
于是,高氏便遭到了身边近侍们的“围猎”,被他们想方设法怂恿、诱惑着。除了身边人无时不刻的“思想工作”影响,皇太后级别的荣华富贵也使高氏难以拒绝。最终,她放弃了心中的坚守,向美好生活和“舆论”影响缴械投降,自称自己确实是沈太后。
高氏一松口,便是“皆大欢喜”。调查团成员一路狂奔入宫,给了唐德宗一个大大的喜讯。唐德宗一看多年来的夙愿实现了,不仅破例在双日登上大殿接受群臣朝贺,还命令有关部门赶紧筹备迎接的仪式。
骗局破产
但是,世上仍然有头脑清醒的人。高氏有个名叫高承悦的弟弟,此人是高力士的养子,正住在长安。当知道姐姐冒充皇帝生母时,他不但没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欣喜,反而立刻想到:要是有一天骗局被拆穿,就是欺君之罪,恐怕要惹来大祸!
生死攸关,高承悦不敢怠慢,立刻便上报了实情。唐德宗将信将疑,鉴于樊景超是高力士的养孙、高氏的侄子,便让他前去辨认。随后,便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由此,高氏、调查团以及那些怂恿、引诱她冒充沈太后的人的欺君之罪暴露了。唐德宗追寻母亲的行动成了无数投机者谋求富贵的机会,引出了各路跳梁小丑。然而意外的是唐德宗并没有因此大发雷霆,也没有下令将他们处以极刑,而是没有给予任何惩罚。
这年头,骗了皇帝竟然能无罪释放?唐德宗的想法是,如果严惩这些人,那么此后人们恐怕就不敢再积极帮他找母亲。他表示:“我宁可被骗一百次,只盼着有一次能真正找到母亲。”然而,此后虽然仍有人上报,但再未能找到沈氏的踪迹。
尾声
在漫长的寻母过程当中,经历了无数次希望与失望的唐德宗始终没有放弃努力。历经战乱和颠沛流离、在内忧外患中惨淡经营大唐的唐德宗,已经尝尽了亲人离散、孤独前行的苦。聚少离多的母亲能给唐德宗留下多少清晰的记忆呢?也许更多的只是他艰难人生中的精神慰藉,以及支撑他走下去的一束希望之光吧。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