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楷书大字《李玄靖碑》,雄浑壮美,高古苍劲

颜真卿的碑帖大家都见得多了,然而对于《李玄靖碑》,估计知道的人不多,即使知道,象这么高清的图片,见过的就更少了,当然这篇所载之图,亦为网络公德之士所编,我只是下载重编尔,所以先别管,果断收藏,将会受益无穷。

说起颜体,大家恐怕多少都能知道其字貌特征,而行家,则都了体会到颜总笔墨的磅礴与气势。千百年来,力追颜者比比皆是,然而得其貌者百无其十,得其韵者百无其五,得其意者百无其一矣。有唐以来,书颜名家多也,近现代更是,无论官场还是民间,颜的粉丝均是历代不缺,究其原因,不只是颜书的雄浑魅力,更是其更广阔的想象与发展空间。

颜真卿《李玄靖碑》,全称《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并序》,原立在江苏句容县茅山玉晨观。据《金石萃编》载:“碑已断裂,约高一丈余,广三尺二寸五分,厚一尺四分。四面刻,前后各十九行,两侧各四行,行皆三十九字,正书。也就是说每字约9厘米见方!

比起颜爷早期的《多宝塔碑》、后期的《颜家庙碑》及《东方朔画赞》等碑,可以说《李玄靖碑》是颜大人一生中最代表其特色、与是最能透视出先生一生中笔墨升华墨迹历程的重要碑书!既无多宝塔的稚嫩,又具晚年笔墨的雄浑与大气,横竖之间,尽显气象!但笔墨起行却比起《颜家庙碑》、《东方朔画赞》又要脉络鲜明得多,给后世学书者最明朗的研学方向,为颜体诸碑帖中最具学习性的主要碑帖,也是中国古今榜书大字的最佳楷模!整篇雄浑壮美,高古苍劲,气势追人,具有篆隶笔意。用笔平正遒婉,圆健浑厚,笔画疏密得当,规整稳定。笔力深沉含蓄,结字开张舒展,实为颜体精品!

古代刻碑的通例是先用朱笔把碑文写在右面上,称为"书丹"或"用丹",然后刻工依字迹刊刻,一般碑额为标题,碑阳(正面)为正文,碑阴(背面)碑侧(左右)为题名。可能是碑文太长,也可能是表示碑主的事迹多得说不完而有意刻满碑的四面,因而称为四面碑。

据说早在乾元二年(759)颜真卿任升州刺史时,就曾派人送信到茅山,表白"慕道玄微"之心(因为那时候正是颜爷悲其兄侄战死后不久,著名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正是在这一年前左右,其悲情之盛,该是大人动念归隐之时)。李含光授意韦景昭炼师作答。尽管颜真卿本有宅心山林之心,终因"事乖夙愿,徘徊郡邑,空怀尊道心"。后赴任湖州刺史时,途经茅山,得知含光早已羽化,感慨万千,写下了《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并序》。

此碑立于大历十二年(777),于南宋绍兴七年(1137)断裂,明代嘉靖三年(1524)遭火石碎。清代方若在《校碑随笔》中说:"该碑存石十四块,合全、半字计四百六十一字。"又说"乾隆壬子汪稼门志伊菟访仅廿三石,然尚存全、半字共一千四十余字。全碑凡一千六百余字,则阙者已五百六十余字,若明末或国初拓尚较汪拓多二百许字。自句容经兵燹,后石又散失。同治丙寅遵义赵氏访得十五石,共百九十七字,旋失三小石,计十五字,迨壬申扬州张氏更访得二石移至学宫,共二百七十九字。……今茅山所有碑乃是覆刻,笔画细瘦全乏鲁公雄健之气,且字之讹七十余处。"清代临川李宗瀚旧藏南宋断后初拓本,文字稍有残缺,以火后本补足。

颜真卿楷书《李玄靖碑》高清赏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