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了解宇宙,不入洞察自心(禅行空者)
与其了解宇宙,不入洞察自心(禅行空者)
禅师于根本圆照自心,终不讲宇宙形成;佛陀于大心普照十方,终不探讨宇宙生灭细节。良好的禅师如佛陀一样,懂得心的广大如宇宙一样。而真正了解自己战胜自己降伏自己的人,就已经善知了宇宙本性,无二无别。我们把时间浪费在对本来就成住坏空的虚幻当中,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对自己如实洞察当中更加有意义。也许,宇宙飞船可以达到更远的天体。但人心贪欲的膨胀,永远到达不了自心本真当中,而且是渐行渐远。禅师眼光与佛陀眼光是相得益彰的,又是相应成体的。所以,他们终不把时间浪费在对外在痴迷的追溯。因为他们更懂得即便你知道了任何外在的来龙去脉,还是处于对自身狭隘的生灭当中,终看不到实相。因此,禅师趋向了根本修道,如同佛陀趋向大行度化。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细节对于禅师来说不是刻意钻研外表和痴迷追溯内在,而是恰逢烦恼清朗无住。清朗的心本身就是广大,如太阳一样。无住更是遍满的无相,就像宇宙一样,无有边际。因为我们看到了自己,无始劫真正看到了自己。可惜,如今学佛人,又能看到什么呢?看到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还是那些神乎其神的玩意?就是看不到自己。
意识的独立性,如同梦境一样。什么意思?也就是说自我呈现是由外在缘起的,但最终是由自心引起。譬如:梦境可追溯性十分热闹。假如让你做十年梦,一旦醒来比死还可怕。必定做了十年梦,好不容易习惯了梦境生活更好不容易把梦当作自己。这下可好,醒来了什么都没有了,这不是要命么??恨谁?当然恨让他醒来的人,简直是恨之入骨,这就是众生的“本来面目”。所以,意识的独立性造就了梦境也就是自我可追溯感。譬如:对吃喝的享受感、对金钱诱惑感、对奢侈性的欲望感,对消费激昂的疯狂感等等。这些状态呈现了自我存在并存在于彼此的自我,难以割舍。所以,你突然告诉他们:你们为之奋斗和拥有这些,其实都是假的。如此说来,你让不让他们活??这就像吸毒上瘾的人一样,断了他们毒源,你让不让他们活?所以,众生为可怜悯者。必定,祖祖辈辈都是这样“传承”下来的,谁敢否定和诋毁??
我们可以做个实验:你去认识外界,我去洞察自己。十年后,你我相见。这时的你的确变了。变得更世俗化、更执取化,更贪婪化。这是一定的也是注定的。而我的确也变了。变得安然、宁静、无争,清透了。于是,你一定会和我格格不入。而我依然与你相濡以沫。只是,我说的少了,做的多了。做的多了也就显得很平稳很柔和。即便失去或者拥有,心的平静始终一如。而你,拥有了却想更加拥有。失去了,便大发雷霆。忧伤了,自暴自弃;焦躁了,借酒消愁。绝望了被骗了伤害了,就注定消沉了萎靡了抑郁了不再相信他人了。这就是你的人生,所表现出来的却与我格格不入。格格不入了么?没有。甚至你比我更自在,更值得我去学习。只是你识得么?敢识得么?
心理医生给病人治病,病人好了,医生疯了。所以,那些看似能说会道,本事多多的人。有几个内心是安稳的?充实的?自由的?
禅师,是智慧的象征。如同佛陀,是圆满的象征一样。聪慧的修行人,绝对不会粘连世间财色名利。佛陀做到了,禅师做到了。而你和我,做到了么?如果给自己一个可以吃肉的借口,那便是“我”营养不良,医生说了让我吃点点肉。同样的道理,如果给予自己逃避修行苦受的借口,也完全可以这样说:处处都是修行,生活也是修行,未必非要出家。是啊!当狼吃不到羊时,还有在梦中的机会。
解开儒释道的“面纱“2017年乞者鼎然绝妙开示
推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