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什么时候到?物理学家做了一道算术题

Science_北京

不惧过往,不畏将来!05-06 15:15

研究人员希望用简单模型分析复杂的电梯等候问题。

高峰期错过一趟电梯会让即将迟到的你更加手足无措。

人类城市正逐渐成为由电梯搭建的世界。美国波士顿大学物理学家Zhijie Feng的家乡——香港,每年大约会新增1500台电梯……这使垂直运输成为定量研究的诱人课题。Feng说:“在我曾就读的香港科技大学的主楼里有37部编号电梯,学生们用它们来指示数百间教室的位置。每个电梯厅外面经常都排着长队。如果电梯关闭了,我们就不得不徒步走30分钟前往教室。”

Feng和美国圣达菲研究所的Sidney Redner教授认为,他们可以就此探索决定电梯运输能力的因素。《统计力学杂志:理论与实验》近日报道,Feng等人创建了一个简单的“玩具”模型来分析复杂的候梯问题。“工程师们已经开发出了尽可能真实地模拟电梯的计算模型。”Feng说,“相反,我们希望深入了解基本机制,用足够的参数以一种我们能够完全理解的方式来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Feng等创建的最小变量模拟提出了6个关键假设:无人居住建筑、先到先得的运输机制、相同电梯到达均匀分布的目的地楼层、2.5秒进入或退出电梯、1秒左右从一层到下一层。研究人员发现,对于一幢安装了一台理想的无限容量电梯的100层建筑,等待时间通常为5至7分钟。如果电梯每次可载20人,建筑每层有100名员工,在这样的循环条件下,需要超过2小时/500次往返——即21部电梯——才能确保每个员工按时到岗。研究人员指出,如果电梯是未关联的,等待时间应等于单个电梯循环时间除以电梯数量(大约15秒)。然而,这种有效的电梯间隔并不会保持不变:随着乘客需求的增加,电梯开始同步移动,造成楼下大厅的人流堵塞。这种情况直到有多部电梯同时到达一楼时才会缓解。

非线性动力学让电梯等待时长问题变得非常复杂。对研究人员而言,这还只是问题的入门阶段。Feng说:“我们希望用一个'袖珍版’模型来研究电梯问题。Redner教授的著作激发了我将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模型的热情。”

他们还提出了另一些更深入的问题,例如:“如果一座建筑是锥形的,是否存在一个锥度角,既能减少等候时间,又能优化办公空间?”“用部分电梯服务特定楼层,是否有助于减少候梯时间?”

编译:雷鑫宇

审稿:西莫

责编:陈之涵

期刊来源:《统计力学杂志:理论与实验》

期刊编号:11742-546

原文连接:

https://phys.org/news/2021-05-elevator-physicists-math.html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

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转载本公号内容请联系授权

kjgzzzhongguo@126.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