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路的沧桑往事,被人忘却的抗战遗址

武汉市政府旁边的一元路,汉口历史上曾经的通济门在其附近,今一元路小学曾是汉口难童的避乱所,不该忘却的武汉抗战遗址--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

一元路早年为江滩沙地,俗称沙包,泛指今一元路江边一带。清同治三年(1864)筑汉口城堡,此路为城垣旧基,因近城堡通济门,泛称通济门。清末,汉口开辟租界,此为法、德租界的分界线附近。1907年城堡拆除,城基本属官地,但德界强行扩展,辟为马路,称皓街。

1913年的汉口租界地图,虚线标出了通济门的位置

1926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汉,对特一区(原德租界)马路分别重新命名,直通1码头的马路命名为一元路。1946年以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之名改为林森路。解放后复名一元路。1967改名红卫一路,1972年再复名一元路。一元路南起沿江大道,北止中山大道,长约440米。

不长的一元路,可说是武汉近现代史的缩影,汉口德国领事馆旧址、市政府礼堂、江汉关监督公署及湖北交涉员公署旧址、国民政府顾问鲍罗廷公馆、盐业稽查所旧址、坤厚里、日本西本愿寺出张所旧址等等,都被列为各级文保单位或优秀历史建筑。但还有一幢唯一未受到任何保护的百年建筑也静静的列在它们中间,渐渐的被人忽视和遗忘。它就是武汉抗战遗址,邓颖超等战斗过的地方,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旧址,现武汉市一元路小学。

它大约建成于1908年后,由汉合顺营造厂承建。原是一幢二层砖木结构非常漂亮的红色楼房。红石勒脚,建有地下室,绿色陶瓷栏杆的外廊,具有典型的殖民地风格。

现在楼房外部除去厚实的地下室气窗,已看不到任何过去的痕迹。首先被加盖了一层,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度的商业用途,使其外立面改的十分现代,原大门等被破坏。

但内部结构保存基本完好,水磨石楼梯,转角立柱等还是原样,站在走廊四顾仍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厚重。

这栋楼房的业主是谁?已无从考究,在德租界地图上标注为“天主堂",有可能是教会房产。但我们能知道的最早的使用者是日本同仁医院。

1911年10月9日,共进会的负责人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试验炸弹,爆炸负伤,引起清军大搜捕,致使革命党人于10日仓促起义,推翻满清,建立共和。负伤的孙武就是被送到同仁医院救治。1936年10月25日,新任的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主席杨永泰,赴美国驻汉口领事馆宴会结束后,在汉口江汉关“差船”码头被刺杀,相传其下令速送同仁医院,刚到即亡。1930年,红色间谍郭汝瑰准备兵暴,但因联络差错,敌我混淆,所属的第三营竟被红军消灭大半,郭汝瑰也中弹负伤,也曾在同仁医院疗伤。

可见当时日本同仁医院在汉口是一家知名的西式医院,这所医院在武汉租界志和市区志中都有介绍,但十分简单,并将1923年在日租界山崎街开办日本同仁会医院说成它的分院。从这些介绍中我们大致可知,同仁医院1902年由日本江藤家族和藤田家族在法租界靖海街共同开办。30年代后期,两大家族分离,分别开办医院,离开此处。有病床100张,卫生技术人员54人。

在武汉近三十年的汪伪《大楚报》顾问内田佐和吉,在他所写的《武汉巷史》中有着不同的介绍。他记叙同仁医院1904年由陆军二等军医正河野丰藏创立,明治末年迁到一元路,后来院长是女婿藤田秀一及其弟弟藤田敏郎,1926年发行杂志《同仁月刊》、1927年发行杂志《华文月刊》,1923年开设医学学校,招华人子弟28人,24人取得医师证明书。1932年又培养了19名实习生获医师证明书。1937年日本人开始撤离后搬到四民街,改为武汉医院。原址现为中国青年模范团办公地。

1938年末,此栋楼房成为私立上智中学附小所在地,1944年一度为上智中学临时校舍。上智中学位于汉口球场街,原为1908年.德国传教士在德国球场创办德华学堂。1918年,该校改为省立汉口中学。1935年由汉口代牧区主教希贤购得,创办私立上智中学。1944年3月,日本侵略军强占校舍,学校被迫迁至一元路上智附小复课。10月间,美机轰炸频繁,被迫停课。1945年迁回球场街原址。1953年8月,武汉市教育局接管该校,改名武汉市第六中学。

现在的一元路小学,把它的学校前身追朔到1919年意大利天主教在嘉诺撒仁爱会修女院内(鄱阳街)创办的圣安多尼小学,它是汉口租界第一所小学。1806年创立于意大利的嘉诺撒仁爱修女会,1868年应湖北代牧区主教明位笃邀请来汉。最多时达到40余人,她们在汉主持并服务于医院(汉口天主堂医院)、学校(安多小学、圣若瑟女中、玛利亚外侨子女学校)、育婴堂、孤儿院、养老院等。

1906年,院长柏博爱在英租界湖南街创办圣玛利亚学校,专收外国儿童,后又开办圣安多尼小学。学校宗教色彩甚浓,每日必唱圣歌,其教学目的重在培养有西方知识的人才或修士、传道人。低年级学生须接受英文教育。课表分中文和英文两种,教会小学办学之初,免收学费,后逐渐增收学费,且昂贵惊人,非一般家庭所能负担。

1945年圣安多尼小学校舍被炸,迁至此处与上智中学附小合并改名圣安多小学。1949年更名私立安多小学。1952年私立新光小学并入。8月改为武汉市第三十八小学,1955年更名一元路小学。

人文武汉志愿者与外地的朋友一同“扫街”,踏访一元路。

打捞江城记忆 串起散落的珍珠

钩沉三镇往事 回眸过眼之烟云

咵武汉最地道的公众号!

编辑:关 耳

(0)

相关推荐

  • 百年武汉(1)

    让我们用100张照片 还原武汉百年历史 1865年,汉口 汉口的法租界街景,右边是明德饭店,这或许是汉口最早期的照片. 汉口租界,大约拍摄于1868-1872年之间.                 ...

  • 汉口太平路与太平洋行

    <武汉地名志>第266页江汉路词条; 据清末杨守敬编绘的<武汉城镇合图>记载:此路南端早年仅有狭窄的人行土路,名广利巷.咸丰十一年(1861)英国在汉口强辟租界以后,广利巷扩宽 ...

  • 【每天老照片】-1万-3863-1898年 武汉汉口租界老照片

    1898年 武汉汉口老照片,彼时德国普鲁士王子访清,在汉口租界时拍摄的这组照片 清末时期,武汉的警察局,很有西方特色 江潮退去以后,人们在一个浅滩上钓鱼钓虾. 汉口法租界: 德国普鲁士王子亨利访清时到 ...

  • 抗战时焚烧汉口日租界 街道名抗日味浓 沦陷后日伪上演交还闹剧

    1896年10月19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通商口岸日本租界专条>"添设通商口岸,专为日本商民妥定租界.......在上海.天津.厦门.汉口等处,设日本专管租界."从那以 ...

  • 一元路的沧桑往事 被人忘却的抗战遗址(续)

    武汉市政府旁边的一元路,汉口历史上曾经的通济门在其附近,今一元路小学曾是抗战时期难童的避乱所.收容所,不该忘却的武汉抗战遗址--武汉第一临时保育院,因为战时,只能是"临时"的. 2 ...

  • 我与父亲项英:两代人的沧桑往事(全文)

    作为项英的女儿,项苏云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仅12天,而关于母亲的记忆更近乎一片空白."偶尔想起来也会有些感伤,但是那个年代又不是我一个是这样的遭遇."爽朗的项苏云轻轻一挥手,似乎不愿 ...

  • 夜读丨苏轼: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过的人,就是你的人生格局

    文字丨儒风君 主播丨唐 轩 01 读过的书 苏轼曾经在书房写过一副对联: 遍识人间字,读尽天下书. 从先秦百家,汉代大赋,再到唐代诗歌,他无一不通,无一不精. 他发明了一套独特的读书方法,叫" ...

  • 原定女演员“跑路”,无奈临时找人救场,不料却意外成就经典!

    好马配好鞍,什么都讲究搭配,演戏更需要搭配.一部优秀的影视剧,除了好的剧本,还要找到合适的演员,就是一个从人设到演技都与剧中人物原型匹配的那种演员,如若不然,纵使演技再好,也会差强人意. 这也是为什么 ...

  • 岳飞街 汉口和利冰厂、汽水厂沧桑往事

    11月2日,人文武汉会员与参加第四届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论坛的外地同仁寻访和利汽水厂旧址,侯红志副会长讲述和利汽水厂的前世今生. 百年前武汉最高的建筑.武汉最早的汽水厂.武汉第一个电灯公司--27 ...

  • 【里巷故事】汉润里 “挂旗经租”的沧桑往事

    汉润里位于汉口中山大道南京路和黄石路之间,有40多栋房子两层楼石库门房屋.现在已公布为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 "挂旗经租"五常堂 汉润里建于1912年,投资人是赣商周扶九.周扶九早年 ...

  • 【里巷故事】联保里沧桑往事

    前进五路联保里 张垠摄 联保里位于歆生一路(江汉一路)东南侧,主巷道口在前进五路直通江汉路,共有40余栋2层或3层的楼房.由汉口著名的景明洋行设计.里分中间有T型巷道,总长220米,宽4米,分别通歆生 ...

  • 【里巷故事】六渡桥沧桑往事 从同善里到积庆里

    积庆里既是汉口最繁华街道中山大道六渡桥附近的一个大里份,又存留着世界上罕见的日军大规模"慰安所"遗迹,是武汉人不能忘记也不应该忘记的地方. 李紫云建同善里 积庆里主出口位于汉口中山 ...

  • 9年前他帮助了杨幂, 9年后他被人忘却, 如今杨幂再次将他捧红

    杨幂是"国民女神",拥有一张盛世美颜的脸,她的腿特别直.身材不输超模.还有"人间水蜜桃"之称. 杨幂在娱乐圈热度超高,她还有自己的娱乐公司.旗下的艺人有大家熟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