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一味中药——瓜子金
01
药用部位
远志科植物瓜子金的干燥全草。
02
别名
竹叶地丁、小远志、黄瓜仁草、丁蒿、苦远志、金锁匙、神砂草。
03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根圆柱形,细长。茎丛生,直立或斜生,被柔毛。叶互生,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3厘米,宽0.5~1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叶脉和叶缘均被细柔毛,叶片上则近于无毛,叶柄短,苞片小,萼片小,萼片5,有细毛,外面3片小,内面2片大,花瓣状,花瓣3片,中间龙骨瓣背面顶部有撕裂成条的鸡冠状附属物,两侧花瓣下部1/3与花丝鞘贴生,内面下部具短柔毛,雄蕊8,花丝全部连合成鞘,雌蕊1,子房2室,花柱微弯,柱头2,不等长,蒴果圆而扁,顶端凹,具较宽翅,边缘无缘毛,萼片宿存。种子卵形,微扁,密被柔毛,顶端有3长裂的假种皮。花期4~5月,果期5~6月。
04
产地分布
生于平原、田埂、山坡或荒野等处。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河南、山东、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区。
05
采收加工
春末花开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06
药材性状
根呈圆柱形,稍弯曲,直径可达4毫米,表面黄褐色,有纵皱纹,质硬,断面黄白色。茎少分枝,长10~30厘米,淡棕色,被细柔毛。叶互生,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3厘米,宽0.5~1厘米,侧脉明显,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灰绿色,叶柄短,有柔毛。总状花序腋生,最上的花序低于茎的顶端;花蝶形。蒴果圆而扁,直径约5毫米,边缘具膜质宽翅,无毛,萼片宿存。种子扁卵形,褐色,密被柔毛。气微,味微辛苦。
07
性味归经
性平,味辛、苦。归肺经。
08
功效与作用
祛痰止咳,活血消肿,解毒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09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6~15克,鲜品30~60克;或研末;或浸酒。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用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外治跌打损伤,疗疮疖肿,蛇虫咬伤。
10
药理研究
具有镇静催眠、溶血作用。
11
化学成分
瓜子金根含三萜皂甙,树脂,脂肪油,远志醇及四乙酸酯。地上部分含瓜子金皂甙甲、乙、丙、丁与瓜子金皂甙I- XIX。叶含山柰酚-3-O-6〃-O-(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葡萄糖甙,紫云英甙,山柰酚3-(6”-乙酰基)葡萄糖甙,山柰酚3,7-二葡萄糖甙。
12
使用禁忌
尚不明确。
13
配伍药方
①治痰咳:瓜子金根60克,酌加水煎,顿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咳嗽:瓜子金60克(或根15~30克),柿根30克,南沙参15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③治百日咳:瓜子金15克。煎水,兑蜂蜜服。(《贵阳民间草药》)
④治跌打损伤,疔疮痈疽:瓜子金研末。每次6克,每日3次,用黄酒送服。另取药粉适量,用黄酒调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刀伤,接骨:瓜子金研末或捣绒,敷刀伤处;骨折,瓜子金30克,捣绒,拌酒糟外包患处。(《贵州草药》)
⑥治关节炎:瓜子金根60~90克。煎水服,每日1~2次。(《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吐血:瓜子金15克。煎水服。(《贵州草药》)
⑧治失眠:瓜子金15克。煎水服。(《安徽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