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草书墨法之经典,《许瑶诗论怀素草书》堪称“神品”
草书《许瑶诗▪论怀素草书》在历次公私所见的林散之草书作品中,墨色最具变化:墨透水洇,气象万千;奔放雄劲,结体奇险。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收奇效于意想之外,乃是林散之草书墨法之经典,堪称“神品”。
《许瑶诗▪论怀素草书》
释文: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
此作创作于1974年,是林散之先生专门为他的学生桑作楷创作的。(桑作楷,著名书法家、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72年8月拜林散之先生为师,是在林散之身边时间最长、也是林散之先生最喜欢的学生之一。)落款聋叟,名章是“林散之印”(白文),引首章是“七十年代”(朱文)。
开头“志在”两个字是涨墨。笔蘸浓墨,连字书写,水墨淋漓,浓淡分明。写到第三个字“新”时,长锋羊毫笔尖的墨已沁入纸内,而腹部、根部的淡墨才刚刚注入笔尖。写出来的“新”字呈现出阴阳浓淡的多维空间效果。“奇无定”3个字,从头到尾,墨色越写越淡。
“则古瘦漓骊”5个字,前两个字墨色较浓,“瘦”字出现了从浓到淡的现象。“漓”字特别精彩,浓淡并生,左淡右浓,这是林散之先生笔锋翻转的结果。当翻到蘸墨的一侧时,笔画即浓,翻到另一侧时笔画变淡。后一个字“骊”为淡墨所书,这就是淡墨枯笔,亦叫“渴笔”。接着浓墨“半”字。
经过前几个字的书写,墨水已经用尽,一般书法家写到这里往往会重新蘸墨,而林老又皴擦出两个字:“无墨”。这两个字的枯与“骊”渴笔的枯不一样,“无墨”是浓墨之枯,“骊”是淡墨之枯。“无墨”两个字用墨极少,几乎是无墨,这与书中“无墨”的本意恰好相互应衬。
“却书书”3个字,墨极浓极稠,又未破水,故浓而干,与“无墨”两个字相比,同样是枯笔却又有一些不同,一焦一润,形成强烈对比。
最后两个字“不得”,是先生在墨稠滞笔的情况下又蘸水写成的,显得颇为润泽,鲜活自然。
林散之学生陈琦在《浅论林散之先生的草书艺术》一文中说:“尤其是第二行的'无墨’两个字是枯笔连写,令人拍案叫绝,从条线造形上看如拆钗股,而在枯笔中又散带着零星的淡墨,可谓天成二字。如此两字,林老与古人抗衡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