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卷四——太阳坏病(总纲两条)
伤寒悬解卷四
太阳中篇五十六章
太阳坏病
太阳风寒,有正治之法,桂枝、麻黄是也。阳偏盛者,恐异日之入阳明,则有大青龙、白虎汤,早清其燥热。阴偏盛者,恐异日之入三阴,则有小青龙、五苓散,预去其湿寒。处治不差,病在太阳一经,自当应药而解,不成坏病。
医不知此,实其实而虚其虚,若汗、若吐、若下、若温针,补泻异施,遂成坏病,非复太阳本色矣。坏病者,即后日之阳明与三阴也。阳盛而泻其阴,则入阳明,阴盛而亡其阳,则入三阴,桂枝、麻黄之证,变为亢阳孤阴,是以曰坏。
至于阳明,俟其腑热内实,一下而愈,犹为逆中之顺。然而腑邪伤阴,失于急下,亦伏死机,则顺中之逆,正自不少。若夫三阴,阴盛阳负,动罹危亡,则逆居强半,而顺不十三。仲景于是有救逆之法,随证处治,转逆为从,玄通微妙,良工苦心矣。
1 太阳中篇主要讲太阳误治之坏病,与救逆之方法。伤寒病,善治者治其皮毛。人表里一气,见表则知里,见里则知表。太阳病表里虚实之不同,感风寒也不同,故外证不同,误治成坏也不同。总之一旦成坏病,则杂象百出。太阳中篇,都是坏病救逆之方,但中篇的核心重点,就是以误治之坏病,而学中医之医理。太阳坏病,入阳明,入太阴,入少阴,入厥阴之杂象。注意太阳一经对六经的关系,皆在坏病中体现出来。表闭外束,里气之虚实,一气之偏见或一经之证偏见。
提纲二章
桂枝、麻黄,太阳风寒主方也。若至三日之久,正将入阳明、太阴之期,业经汗、下、温针,而病仍不解,则事当大坏,未必犹在太阳。即太阳未罢,而亦未必尚属太阳桂、麻之证,是宜审观脉证,另立新法,故总立坏病之纲,详开救逆之门也。
(以下是太阳坏病总纲)
太阳五十四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或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已成坏病,在用桂枝汤不中病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曰坏病者,乃太阳误治而来,故非太阳之本病。
太阳五十五
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先本下之,而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1 风寒外闭,宜辛温发散而不宜下,燥热内结,宜苦寒攻下而不宜汗。若表邪未解,里邪复盛,则宜先汗而后下,若里邪急迫,表邪轻微,则宜先下而后汗,错则成逆矣。若治法得宜,先后不失,不为逆也。
2 上章是汗吐下温,治不得法;本条汗下之法错,或先后顺序之错,或表里之错治,而成逆也。故本条申明上章逆字之义。
3 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
本发汗,却先下之,病不能解,又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
先本下之,而复汗之,此为逆也,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先本下之,却先汗之,病不能解,又复汗之,此为逆也,若先下之,治不为逆。(第二句就是对比之义,太阳病者,都是先汗而后下,能下的也就抵挡证)
4 太阳经病象最杂,故最易坏。本条提纲,典型的古汉文,省文之义。每一次到这个地方都要饶口令,每一次的理解都不一样,现在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