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辩证取穴这样治
偏头痛
1、外风型
【主证】一侧头部持续性胀痛,每遇风寒则加重,更有风池部位疼痛拘紧以及项僵,畏寒咳嗽,全身骨节疼痛等症,脉多浮弦。
【分析】外风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根据《素问·风论》的记载,“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其侵袭途径,或从俞穴入,循经而上,或并入少阳而致脉道不利等多种方式,造成半侧头部经络凝滞,发为偏头痛。所以在病史上夜卧受风,汗出当风等显著发病因素是辨明本证的重要依据。
2、实热型
【主证】偏头瞤动疼痛,痛裂如割,面红目赤,性情急躁,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弦劲。
【分析】肝胆郁热是本病发病的基本因素,肝属风木,藏魂,在志为怒,喜条达,如果情志不遂,则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生风;更有肝肾阴虚,水不涵木,导致肝胆火盛,郁热生风,发为偏头痛。在病史多为秉性刚毅,肝火旺。
3、虚弱型
【主证】偏头纯痛,胀闷如裹,多兼有胸脘痞闷,恶味少食,舌苔白厚腻,脉象弦滑或迟滑。
【分析】脾胃虚弱是本病发生的基本原因,肝木乘土,挟痰上逆,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脾胃虚寒,中气不能运化水谷,痰湿阻滞中焦,肝木乘土,循少阳经脉挟痰上逆,或更挟少阳虚火上浮发为偏头痛。
以上三种偏头痛的治疗法则就是通络活络、疏风止痛,选用丝竹空透率谷,合谷,列缺,足临泣,配用风池,曲池,绝骨等穴为一组。本组各穴有宣通手足少阳,疏风止痛的作用。从穴义说,丝竹空是足少阳经气所发之处,也是手少阳经脉的终止处穴,穴位本身就治疗偏头痛,沿皮透至率谷,更加强了疏通手足少阳明脉的作用,这是因为率谷不仅仅是足少阳的腧穴,主治偏头痛,而且它又是足少阳、足太阳二经的会穴,具有疏散少阳风热,使其循太阳经脉达表的意义。
因此,我们认为丝竹空透率谷这一针是宣散少阳经脉风热的主穴,是治疗一切偏头痛的有效主穴。在元代王国瑞所写的《针灸神应玉龙经》中就记载了这一透针对治疗偏头痛的卓越效果,临床实践证明了前人这一总结的正确性。在此病例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病例都采用过本穴,而且都获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合谷、列缺: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有广泛的治疗作用,是临床常用而行之有效的穴位,具有镇静安神止痛的特性,而且根据五输穴中以俞代原的原则,合乎穴在手阳明大肠经的五行属性是属木,所以它对疏通少阳更有突出的效果。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根据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记载,“列缺善疗偏头患”,和合谷相配更有原络配穴的意义。
临泣是足少阳胆经的腧穴,按其五型性质属于“木”。因此在疏泄少阳风热方面,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它位于足第四、五跖骨上陷中,具有远离病所,可引热下行的作用。《类经图翼》说,“木有余者宜泄之此……使火虚而木自平”。这也证实了本穴在泻火方面的重要性。上述配穴,不仅适应于外风型的偏头痛,也是虚弱型、实热型的基本配穴,后者只要适当配以健脾化痰、平肝泻火的穴位,就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虚弱型偏头痛,常配伍悬颅、颔厌,中脘,足三里或丰隆、气海针和灸并用。从配穴意义上说,悬颅,颔厌二穴都位于头颞部,属于近取穴,除了在经脉循行上对偏头痛有突出的效果外,还是足少阳、足阳明两经相交会的俞穴,兼有疏导胃腑、振奋中阳的作用。止于中脘,它是六腑之会、胃的募穴,对温化中焦痰湿,降胃气的上冲尤有卓效,配以足三里或丰隆,其健脾化痰的功效就更加突出。取气海是利用它主治真气不足,疗诸虚百病作用,用来培补下焦气化,则中土自受补益。加用灸法,就更增加了它的温补效果。
对于实热证的病人,常配以丝竹空、内迎香放血、针刺四神聪,行间等穴。丝竹空刺入放血,可以疏泄肝胆火炽。内迎香对热邪上攻头部而造成脉络雍塞,血滞不通的偏头痛,效如浮鼓。《灵枢·厥病》说,“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这是最早记载了放血治疗头痛的方法。古籍中更有“丝竹空治头风,宜放血”的记载。临床病例也证明了这种经验,却有实用价值。
四神聪是经外奇穴,位于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一寸的地方,这四个穴位除了能排除局部壅塞达到止痛的作用外,在平肝疏风方面也有显著的作用,再配以足厥阴经的荥穴行间,平肝作用就更为明显。这也与《厥病篇》中“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的原则相一致。
丝竹空透率谷、合谷、列缺、足临泣这组穴位,作为治疗各种偏头痛的基本配穴,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病例都使用过这组配穴,通过实践证明了这组穴位作为基本配穴是适宜有效的。
在针灸治疗偏头痛时,常常采用放血疗法。放血是针灸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灵枢》中有《九针十二原》《小针解及《血络论》等数篇文章都对放血的作用,辩证和手法进行了论述。如《灵枢·九针十二原》就说,“菀陈则除之”,《灵枢·小针解》说,“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灵枢》的这些记载都说明了放血能够排除血脉中郁积已久的病邪,以及解除由郁积而造成的脉络壅滞,因此,放血有去瘀滞,通经络的重要作用。
在偏头痛的治疗中,正是以此理论来指导临床治疗。凡是由于肝胆风热上攻头部,造成了少阳经脉的壅滞,通过放血治疗,就可以使局部经络通利,热邪外出,恢复少阳经脉的正常运行。由于偏头痛在局部是一种闭塞不通的症候,而通过放血有调节经脉之气的作用。
所以在临床不仅对实证性偏头痛有用,对虚性偏头痛也能获得一定的效果。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当的操作手法,就不会犯“虚虚”之过。在放血部位的选择上,我们大多采用了丝竹空,因为这个穴位对疏通少阳经脉是最为适宜的。根据《灵枢·厥病》:“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的原则,有时我们选用内迎香放血。在操作时,实性的放血次数及每次的放血量可以多些,针具粗些,而虚性的则不可以连续放血,血量不可过多,针具要细些。虚实不通方法,不可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