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性,买房时不再考虑男人
“有一座屋子是我们一生的梦想,拥有它,就拥有了一个可以称之为自己的空间,有了退缩和安身之地。”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最近,一个95后女孩花光十年积蓄买了一套毛坯房的事情引起热议。
女孩家里条件不好,父母要供哥哥读书,没人管她。
女孩14岁出来打工,当时小学还没毕业。
历经十年社会毒打,几段恋情失败,以及原生家庭的否定,女孩咬牙买下这套毛坯房。
她认为结婚并不能有安全感,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安心。
这本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底层女性开局手握烂牌,经过十年辛苦努力,把烂牌修正。
但有人并不这么认为。
他们嘲讽说:这个女孩是资本的韭菜,陷入了消费主义的陷阱,是愚蠢;
说:小学都没毕业就去做童工,一定是没有哥哥学习好,父母才不管她,是学渣;
说:用十年心血换成钢筋水泥,未来几十年还要背负房债,不听父母相劝,是偏激。
我无法理解,一个自食其力追逐梦想的女性,为什么成为了一些人口中十分不堪的人?
那些把婚前买房的女性称为韭菜的人,像极了“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
未经他人苦,怎知他人难。
新闻里的女孩因为家里支持哥哥读书,顾不上自己,14岁就出来工作。
且她们家当地有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只管儿子不管女儿。
从小就生活在被父母忽视的家庭中,“不安”是已经刻在骨子里的。
这种根植于内心深处的“无家可归”感让她迷茫。
这种被长久漠视却又不得不仰人鼻息的生活让她急于跳出生活的牢笼。
于是,“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成了她从小的心愿。
原生家庭是给她上的第一堂“买房课”。
@网友阿莉:我最近在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个无家可归的人。
这个叫阿莉的网友是家中独女,是经济较发达的江浙沪地区的人。
她说,每次跟父母吵架,爸妈就会说:“你给我滚出去,这个家是我花钱买的,跟你没关系!”
跟老公吵架,老公也会让她滚出去,说那是他买的房子。
更何况是在公婆那里,她就是一个外人。
阿莉说:“我最后悔的就是当初没有攒钱买个房子,否则也不至于让自己沦落到租房住。”
其实,阿莉代表的是千千万万个女性。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里,女儿一旦结婚后,再回娘家就成了“稀客”。
但在婆婆那里,一个半路融入到自己家庭的女性,一时半会也无法把新媳妇当成家里的一份子。
在电视剧《小舍得》里,蒋欣饰演的田雨岚跟公婆吵架赌气,回到了娘家。
刚进门,妈妈就提醒她,继父正在休息,要安静。
其他的房间也都被占了。
整个家里,没有她能平复心情的空间。
无奈刚走出门口,她就忍不住蹲在地上崩溃大哭起来。
此时田雨岚才发现,离开家以后,她竟无处可去。
冰冷的酒店成了她的落脚之地。
当我们在心疼田雨岚的时候,回想一下,其实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
对“娘家”来说,自己变成了客人;
对“婆家”来说,自己就像个外人。
即使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丢掉这些观念,即使现在的年轻人为了丢掉“嫁出去、娶进来”的观念,脱离父母,组建小家庭。
但传承了几千年的思想,在不少父母一辈人眼里仍无法摒弃。
女性,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里,以一种极其尴尬的身份杵在两个家庭的边缘。
但随着女性经济的独立,社会观念的开放,女性们寻找到了一条自我救济的道路——买房。
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哪怕只有一居室,也是自己的。
或许父母公婆会把自己当作“客人”,但自己的小窝永远只会为自己敞开。
在《2021年女性置业报告》中显示,约82%的女性5年内有购房计划;
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中,超八成20—29岁的未婚女性打算购买首套自住房;
2020年1——9月,深圳女性置业购房者数量占比53.3%。
其实,不仅是这两年,早在2018年就有数据指出:中国近七成女性名下有房,其中五分之一独自拥有房产。
购房过程中,82.3%的女性表示自己起决定作用。
买房,已经成了当代女性消费的大风向。
在夫妻组建的小家庭里,房子的问题更加复杂。
“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观念随着越来越多女性实现工作自由后也变得更加清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当女性群体在经济上独立后,对她们而言,过去的那些传统家庭观念对妻子的约束也成了一种思想糟粕。
@大窦皮:
在传统观念里,中国女性大都从属于男性,尤其是在结婚后,这意味着她们找到了依靠,但这样的依靠并不牢固,谁也无法确定这个家庭未来会不会面临坍塌。坍塌后,这个女人就会立马失去安身立命的场所。
情感会变,但钱不会变。
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钱带来的安全感会比爱人带来的更多。
就像开头新闻里的这个95后女孩的自我陈述:“经历过几次失败的恋情,比较坎坷,也是我义无反顾买房的原因之一,让我觉得另一半没那么可靠,只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看过了当代年轻人的情感向浮世绘后,越来越多女性明白,爱人的情感固然珍贵,但这仍是他人给予的,爱人也有随时回收的权利。
想要永远的安全感,要靠自己给。
此外,根据《新婚姻法》的规定:夫妻一方婚前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若是婚前一方支付首付,婚后有夫妻共同还贷的房产,离婚时该房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
很明显,法律不断削弱共同获利属性,保护的是出资方的权益。
因此,财产也是婚姻的重要部分。
一些婚姻法专家认为,虽然条文形式看似不偏移任何一方,实际上是对女性不利的。
因为在中国人约定俗成的嫁娶观里,“男方买房、女方装修、婚后共同还房贷”。
甚至是,“男方全款买房,女方拎车入住”。
在这种传统观念里,女性即使在婚后付出了金钱和劳动,但在财产分割时仍无法得到回馈。
即使女方付了婚房的装修、家电等费用,但并不在财产分割的考虑范围内。
即使是婚后共同还贷,在房产分割时也只能拿到房子的还贷资金和增值部分资金。
而那些作为嫁妆的车子虽然是女方资产,却不如房子保值,甚至是急剧贬值。
如果夫妻双方拥有孩子,那么正常情况下,法律更偏向于将孩子判给资产更多的一方抚养。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女性是丧失了孩子的抚养权的。
@何处惹尘埃:
在相亲了试几次后,我就决定要买房,为了凑首付我攒钱、贷款、求父母资助。房子已经成了我的心结。那些(相亲)男的总以为女孩结婚就是图他们的房子车子,但却看不到女方在婚后为家庭的付出。
曾经遇到的一个本地男,他父母在他工作单位附近给他挑了婚房,帮他付了首付。这个人想找一个能在婚后和他一起还房贷的妻子,但不同意在房本上加女方的名字,因为他付了首付的大头。而他把女方在婚后的还贷当作租金。
当时我就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在婚前有个属于自己的房子。
那种明明我也掏了钱但还要请求对方在房产证上加我名字的感觉太让我委屈。
再者,现在的年轻人离婚率太高了,我不敢保证自己以后会不会成为离婚大潮的一员,为了不被对方当作“租客”赶出去,我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正如那句话所说:如果我们没有必要和充分的准备,必然陷入被动地位,临时仓卒应战,胜利的把握是没有的。
当越来越多女性明白婚姻和经济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后,独立买房就成了她们在婚前经济上的终极目标。
说白了,女性婚前买房置业实则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
而且我们会发现当把财产捋清楚后,抛开物质再面向婚姻,感情就会更加纯粹。
没有物质压力的爱情和婚姻,更显得珍贵。
这更是一种双赢。
伍尔芙说:“女人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一笔属于自己的薪金,才能真正拥有创作的自由。”。
从某一层面来看,家庭、婚姻中的风险对于一些不婚主义者或是暂不考虑婚姻的女性来说,可以有效减少。
但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无房风险,仍是无法避免的。
豆瓣生活组里隔三差五就会出现一系列相似的问题:
#奇葩房东系列#
“房东经常不经同意进入,多次警告无果”
“中介欠房东钱,房东要赶我们出去,不仅没房子住了,钱还要不回来怎么办?”
“二房东和房东有纠葛,我被骚扰要不要报警?”
“房东半夜通知我涨租金,不同意就要在两天内搬出去”
#奇葩合租室友系列#
“合租男室友以为我不在试图拧门把手”
“室友经常半夜放超大声音乐,还偶尔发出狂笑,本考公党快神经衰弱了”
“合租男室友偷偷进我房间被我抓到”
“合租室友带一家四口住进来,被迫体验印度生活”
此类帖子的评论区,几乎都是有过同样遭遇女性的哀嚎和憋闷。
偶有指出明路的大都是:姐妹加油攒钱,赶紧买房。
因此,无论是想要结婚的,还是不想结婚的,女性买房的积极性都空前高涨。
当自己拥有了经济独立后发现,整个社会的潜规则和明文律法都在推着她们加入“买房一族”。
其实无论怎么合计,婚前买房都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
随着房价的飙升,”房奴一族“成员的扩大,可以说房子已经成了中国人财富的象征。
房子意味着人们的经济能力,也折射出它背后所代表的社会权力。
对于女性来说,婚姻的选择权、工作的选择权,甚至是人生的选择权,都能在拥有房子后获得更多。
当大多数女性因为想拥有一个安定居所结婚时,那些”有房一族“可以慢慢等待缘分的到来。
不去迎合世俗的眼光,她们只会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没有金钱的压力,她们想要的婚姻是“锦上添花”,不是全力押注的“雪中送炭”。
在面对伴侣时,也会有更多的底气和自信。
我有一个年近50岁的表姑,在年轻时遭到婚姻重创后,从此不再考虑结婚。
表姑一心搞钱,疯狂跳槽,换了很多份工作,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兴趣。
到如今,她已经小有所成,在东南沿海某省会城市拥有市中心两套大平层,城郊一套别墅。
这么多年,表姑的父母亲朋多次催促她结婚,但表姑从未理会过外界的眼光。
表姑说:“每次我多给两位老人打一笔钱,他们催我的声音就越小,到现在他们已经开始认可我的生活方式了。”
现在,表姑仍未结婚,虽然身边仍有人私下说她“剩女”,但更多的还是对她的羡慕。
羡慕她拥有的财富,羡慕她对自己人生绝对的掌控力。
这也是绝大多数女性一生想要争取的目标。
其实说到这里,房子所代表的意义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混凝土建筑物了,而是经济力。
房子给女性的底气其实也可以说是金钱给女性的底气。
她们能努力赚钱,能解决生活中绝大多数的问题;
她们期待爱情,但也有勇气独自过一生;
她们在择偶时,不会因为“男方无房”就放弃对方;
她们不必忍受深夜被房东扔出去的恐慌;
不必遭受合租室友的骚扰;
她们不必因为父母公婆的”客气“而不知所措;
也不必因为新家的倒塌而无路可走。
伟人曾说:“自己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那是不好的,每天过难日子。”
最后,我想说,我不鼓吹女性一股脑地买房,也不愿制造买房焦虑,因为房价的高昂并不是一个年轻人能轻松担负得起的。
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没有父母的帮助,年轻人买房更是难上加难。
其实说白了,房子的实质就是金钱。
即使买不起房子,女性们也要努力赚钱、存钱。
因为那是自己安身立命、与父母伴侣平等相处的资本。
是能自我掌控人生的底气。
但如果能用金钱来置业,这会是一种再好不过的方式。
以上,共勉。
文字为极物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图片源于《房子的故事》
/
本文作者:橙子味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