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到底能活多久?40岁并不靠谱,这个才最真实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古人的寿命大都是比较短的。到底有多短呢?曾经有历史学家根据史料和存留的尸骨测量,得到了各朝代的平均寿命统计表,具体如下: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古人的寿命确实很短。男大致在40岁左右,女在45岁左右。古代战争频仍,饥荒、瘟疫不断,加上公共卫生和医疗水平低下,婴儿死亡率极高,造成了古人比较短寿。
我们知道,平均寿命不会说谎,却并不一定反映实情。平均寿命所取样本不乏夭折、早亡或者横死等成分,要知道古代基础医疗水平差、战争频发,非正常死亡的人数并不少。这无形中拉低了人们的平均寿命。
如果刨除非正常死亡,古人的寿命应该是不会太短的。西周《礼记》记载:“悼和耄,虽有死罪不加刑焉”。大意就是说,西周时期80或9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7岁以下的年幼者犯罪都可以减免刑罚。既然是法律规定,必定有一定的普适性,这至少说明西周时期人是可以活到80-90岁的。
同时,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官员退休制度,称之为“致仕”。官员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尚书大传.略说》:“大夫七十而致仕”。在唐宋,七十致仕成为规制。其中,宋初太宗时规定:“朝廷之制,七十致仕。”宗咸平五年(1002年),有诏云:“文武官年七十以上求退者,许致仕”。
古代作此规定,决然不会因为官员普遍达不到70岁而多此一举。从上述文献资料,可以推断古人的寿命应该在70岁左右,至少也应在60岁以上。
既然如此,有没有更直接结论呢?
答案是有的。根据郑正、王兴平早些年的研究《古代中国人寿命与人均粮食占有量》,可知自秦汉至明清两千余年的时间内,古人的寿命在70岁上下浮动,最低的在五代十国、五胡乱华和五代十国时期在50、60岁之间浮动,最高的是西汉时期,远远超过了70岁。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是正常死亡的数据,并不包括杀头或战死以及暴死或者病死的样本,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高和低呢?原因不难理解。根据郑正、王兴平等人的解释,古代社会和平与否决定着土地能不能有效开发,左右着人均粮食占有量,进而影响人的寿命的长短。西汉国力强盛,人民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都较高,故而其寿命也就越长。
尽管这只是一家之言,但综合各种资料来看,古人的正常寿命是不会太短的,没有人们说的40岁甚至30岁那么不堪。既然寿命不短,那么对于“中医无用论”等言论可要慎重看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