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催生针之痛

当知青,讲知青,纪念知青。让我们一起倾听知青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我是1968年9月16日到内蒙古临河县上山下乡的北京知识青年,屈指算来已有四十六个年头。2012年为了纪念我们上山下乡四十五周年,我写过一些上山下乡的回忆文章,取名“我的知青岁月”。由于没有做系统的筹划,只是反映知青的生活片段,因此每篇都另加了小标题。现在贴在这里,只为留下一些纪念。

中国知青网作者老茶

催生针之痛

“小章,给我儿媳打一只催生针!小章,给我儿媳打一只催生针!……”

这是四十多年前一个老乡嘶声的呼喊。这呼喊曾使我撕心裂肺的震颤,这呼喊曾让我痛心疾首的愧疚,这呼喊有时会在梦里响起,让我不能安眠,这呼喊成了我心中深处的痛。

讲这段故事先要讲一讲当时农村的医疗情况。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十分普遍,像我们插队的内蒙古边疆农村的情况更为严重。记得当时丹达公社只有一个卫生院,医院里只有一、两名医生,医术当然谈不上高明。1969-1970年,天津支边医疗队来了几名大夫,总算充实了公社医院的医疗力量。我们生产大队当时设有卫生所,有一名人医、兽医兼做的二把刀大夫,平时很少给人看病,主要工作以劁猪为主。至于生产队基本上没有什么医疗设施,社员有病一般要到公社卫生院或县城医院诊治,这就是当时我们所在农村的医疗现状。

1968年我们来到生产队,深感老乡缺医少药的困难,主动向生产队提出队里设立卫生箱的设想。从公社医院购进一些药物和一些简单的医疗器械,由我们知青负责送医、送药、打针、针灸等简单的医疗活动。实际上就是当时农村非常流行的“赤脚医生”。生产队对我们相当信任,给予大力支持,为建立小药箱提供方便。小药箱建立了,我们知青小组大部分人都参与了为老乡送医送药的活动。为了方便老乡,不分白天黑夜,不论有钱没钱,都热心为大家服务。有的老乡没有现钱,拿自己家的鸡蛋来换药,大家也都积极给予解决。那几年,真的做到了老乡小病不出门、大病有处问,给老乡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当时我也参与了送医、送药的活动,自己花钱买了一些医书,重点自学了一些中医知识和针灸技术。在学习针灸过程中,身边的同学就成了我的实验对象。记得我们村有一个哑巴,大约有四十多岁,由于小时候发高烧,未能及时医治,成了聋哑人。当时报道通过针灸使聋哑人开口说话的事例很多,受其影响我也想大胆试试。但如何准确地找到穴位,有效地发挥针灸的作用,心里没有数。见我有难处,战友们主动要求在自己身上试针,使我取得了一些施针经验,让我十分感动。在征得哑巴的同意后,我给哑巴针灸过几次,后来因为哑巴不愿意坚持治疗,才中断了针灸。经过一段实践,我的针灸技术有所进步,对于一些常见病(感冒、急性肠胃炎等)较有疗效。这种不用花钱也能治病的医疗手段,受到老乡的欢迎,我也因此成了老乡家的常客。当时卫生员是不脱产的,除了进药、给老乡送药外,一般不耽误生产队劳动,遇有突发事件,要随叫随到。

1970年春夏之交的一天早上,我们正在门前洗漱,突然看见我们前排房上有人走来走去。原来是杨木匠的儿子杨五正用水瓢往自家烟囱里浇水。大家很奇怪,一打听才知道,他媳妇要生了。按照当地习惯,如果产妇生产困难,孩子不能顺生,往自家烟囱浇水以利孩儿顺利降生。听着这离奇的说法,大家边说边笑地议论了半天,觉得这是哪挨哪呀。当时农村生小孩,多是请一些有经验的接生婆来接生,没有叫卫生员接生或帮忙的习惯,所以我们到点就跟着队长下地干活去了。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正在地里锄地,突然一个老乡对我说:“杨木匠到处找你呢,他家儿媳妇生不下来,让你给打一针催生针。”让我打催生针?我一下就蒙住了,我哪有催生针呀?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我该怎么办呢?听完老乡的话,我一下犯了愁。我扶着锄头呆呆地看着田垄,思想好像断了路,不知道应该做点什么。这时,杨木匠从地垄那头正在向我打招呼,高喊着:“小章,给我儿媳妇打一只催生针!小章,给我儿媳妇打一只催生针!……”看得出杨老汉一路跑来已经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我来不及多想,赶紧向他喊道:“知道了,我马上就回去。”

杨木匠,年近六十,干了一辈子木匠活,平时不言不语的,可是这次的确着急了。瘦削的面庞带着由衷地恳求,眼睛里似乎还含着泪花,让谁见了,都没有理由拒绝他的请求。那是一个长辈对孙辈的期待,对儿媳生命的担心。我本想说,我没有催生针,我也不懂怎样处理难产?我去了也没用!但我说不出口,此时必须承担起一个被求助者的责任。我没有犹豫,安慰他说:“您别着急,我这就跟您回村想办法。”我说这话时其实心里没有一点想法,只是为了安慰老人,让他不要着急。

我和杨木匠一溜儿小跑地跑回村里,在知青房屋门前我跟杨木匠说,“你先回去,我回家拿点东西就过去。”把杨木匠打发走了,我的心简直乱成一团,想不出一点对策。此时我非常后悔,因为走得匆忙没有叫上一个女生和我一起回来。如果有个女生,或许会方便些。来不及多想,我进屋后立即打开我的那本厚厚的《赤脚医生医疗手册》,赶紧翻到产科章节,寻找有用的资料。说实话,那时我只有二十岁,平常对妇产科章节都羞于翻看,要迅速找到一些有用的资料谈何容易?我快速翻了几页,抬头看看杨木匠家房顶上还在往烟囱中浇水的杨五,心里就一阵紧张,这水好像浇在我的头上。我想生命关天,不能耽误时间,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拯救生命。我想,针灸我还比较熟悉,看看是否可以用针灸的方法帮助产妇止疼,以达到顺利分娩的效果。于是我查看了一下针灸方面的有关穴位,深深地喘了一口气,拿上针灸盒准备走出门,去迎接一场拯救生命的战斗。

就在我准备出门的时候,杨木匠快步跑到我们门前,他高兴地告诉我:“小章,不用去了,小孩生下来了,是女孩。”我问:“母子平安吗?”杨木匠说:“平安,小章你不用去了。”说完就走了。听了这话,我如释重负地瘫坐在炕沿上。心想谢天谢地,这紧张的战斗终于结束了,不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结果呢。真是苍天有眼拯救了这一对无辜的母女,也拯救了我这个无能的卫生员。

从此,杨木匠那用嘶哑声音喊叫的话,“小章,给我儿媳打一只催生针”就成了老乡们谈话的噱头。对此我心里明白,那只是一个玩笑,常常付之一笑,不动声色。其实心里十分矛盾、十分拒绝、十分委屈,十分愧疚,它已经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四十多年过去,每每想起这段故事,都激励我做人要求实,做事要求精,永远不做后悔的事。

正是:赤脚医生手艺潮,扶伤救死半瓶摇。

催生痛触终难忘,做事为人不敢糙。

2012-6-29

(0)

相关推荐

  • 信手涂鸦

    与刘伯既是球友,又是老熟人,还是半个乡亲. 若干年前,我们经常在一起打球,是小小银球让我们更加投缘.在球台前彼此都是半桶水,胜负概率在伯仲之间.那时,他的家安在华侨小学,有近水楼台的方便,常常抽身在球 ...

  • 花为政:风雨五十年(上)

    [往期回读] 丁中历届毕业照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从梧桐大道到香樟大道 永久的印记    范冰冰犯了三个人生大忌 丁中学子:母校见证我们的爱情 本文的主人公,乃扬州市为政五金冷轧有限公司 ...

  • 山乡老俵情

    山乡老俵情 鲍金棣 二0一八年十一月四日是我们广丰知青下放德兴五十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我们原知青班的8名战友在班长程学军的带领下,满怀激情的回到五十年前下放插队的地方原德兴县界田公社光明大队程村生产队 ...

  • 【知青讲故事】张刚:北疆知青第一村

    [知青点名讲故事] 北疆知青第一村 本期嘉宾:张刚 张刚:虹口中学六八届高中生.插队期间曾任黑龙江爱辉县爱辉公社外三道沟知青点负责人.大队团总支书记.出纳员.生产队副队长等职.1973年被推荐上大学, ...

  • 文学原创•《​青春岁月》(短篇小说) 作者 康 桥

    青春岁月(短篇小说) 作者 康桥 (一) 第一次约女孩子见面,他不知道人家能来不,尽管跟她认识多年,但是从来没有单独跟她说过话.这次是女孩子中学毕业要去昭盟插队,他按耐不住自己的心,说什么也要跟女孩子 ...

  • 上海知青回忆:因为日军生物武器昏迷8天,多亏老乡想出办法

    2001年,汤新芳回到了黑河罕达汽镇,32年前她来到这里的时候,还只是一个高中生,现在儿子都上大学了. 她特地去给一个老大爷扫墓,哭得稀里哗啦,倒不是他们沾亲带故,而是老大爷的那口棺材,30年前本来是 ...

  • 知青岁月 一生最难忘的经历 作者/​唐淑兰

    公众号第82期 一生最难忘的经历 唐淑兰 在2016年10月26日,唐山知青艺术团成立两周年,我参加完演出之后,心情非常激动,回忆起下乡时期的那些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我是68届全部拉的那批下乡到滦县 ...

  • 知青往事:在东北插队娶了大自己五岁的寡妇被嘲笑,他却语出惊人

    上海知青刘建江曾在东北边陲插队落户生活了几十年,退休后他才和他爱人一起返回了上海生活.说起当年在东北插队落户的那段生活经历,刘建江老师感慨万千,他说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段青葱时光. 今日头条智能配图 刘建 ...

  • 知青往事:看不到希望她嫁给了陕北农民,坚守十二年他走出困境

    1969年1月19日,六八届初中毕业生吴成国和数百名北京知青一起坐上了北京开往陕西方向的知青专列,开始了下乡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艰苦历程. 1月23日下午,吴成国他们十三名北京知青来到了陕北 ...

  • 「知青往事」“匹格”——草原知青的狗

    "匹格"--草原知青的狗 吴力工 城里人家求解闷消闲养条狗,苦于没条件:乡下农户为看家护院养条狗,似乎也有无两可.惟独草原上的牧民,不论穷富,哪个包都要养狗,且绝不止一条. 其实, ...

  • 知青往事:一眼半百(作者 朱潭清)

    有这样一种现象大家都知道,退休之后电话就寂寞下来了,不管是座机还是手机,一天也不响几次,偶尔响起,不是推销保健品的就是卖茶叶的,也不知道号码是怎样泄露出去的.时间久了,对于远路的.无相关的电话我只有一 ...

  • 「知青往事」留延边知青——“甜女”刘小妹

    "甜女"刘小妹 作者:何永根 1969年,上海女知青孟甜女来到延边插队落户,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她冲破了种种世俗偏见与朝鲜族青年李华建立了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至纯至美,令人唏嘘不已 ...

  • 「知青往事」冬天的饶力河——北大荒支边生活25年

    吴泽佐支边时北大荒留影 冬天的饶力河--北大荒支边生活 口述:吴泽佐 记录整理:吴 嘉 我从北京到北大荒是1965年9月2号,是跟随支边青年去的,当时是北京市副市长给我们送的行,那年我17岁.火车坐了 ...

  • 「知青往事」走出苦难

    用三只眼看世界2021-03-17 14:46:47 走出苦难 贾宏图 她是个"义工",在上海美术馆的"知青油画邀请展"服务,帮着我签书售书.她翻看着<我 ...

  • 带状疱疹后遗症,针到痛消

    吕晓峰大夫根据20年针灸临床经验,以传统腧穴为坐标,按循证医学为标准,融合针刀医学理念,用传统与现代针刺手法得气为临床手段所创立一种,急慢性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及脊柱源性内科病高效的针刺手法 ...

  • 切脉针灸止痛,针入痛止!

    导读:本期精读文章摘自俞老早年著作<切脉针灸治癌> 疼痛是很多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医生在治疗疾病时往往必须首先止痛.众所周知,针灸止痛的疗效是显著的,无副作用的.但是针灸止痛的方法很多,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