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妈说说】孩子,"皮"也得讲分寸
晚上,读到一位小男生的一篇习作《为啥不能皮》。文中写该生在上体育课排队时,不听老师口令,随意与旁边同学大声闲聊,受老师点名批评。学生感叹体育课就是该放松玩耍的课,觉得老师不该批评。文章结尾小作者说始终不明白:雨可以淘气,我为什么就不能"皮"呢?
搁下书,我不由陷入深思中。这段时间为班中几个男生的"皮"而困惑着。"皮"是2018年十大流行网语之一,上百度查询。
.皮一下
该词源于方言,走红于游戏解说,后被网友广泛用于社交网络。“皮”在方言里是调皮、淘气的意思。“皮一下”用于吐槽对方很调皮,不按常理出牌,常用于具有反转性的搞笑内容。
初二的男生和初一时大不相同,有点青春期的味道。班上的几个男生个子一下子窜高,平时表现喜欢随意,爱说脏话开玩笑打打闹闹。看上去一时很自信,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时很迷茫,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致。一会儿像个学究,一会儿又吊儿郎当。一边犯着小错,一边又忙着认错,但转个身又忘了。总之,给我的感觉有点"皮"。作为班主任,真是小郁闷!
那日办公室聊起这话题,薇一话道破天机,这是青春期学生的常态,他们渴望关注,只是以这种"有点皮"的方式来刷存在感。
这段时间和学生们的过招而郁闷,这回想想也释然了。我相信,孩子的行为不是故意的,或许是他们在探索自己,去了解这个世界,或者通过一些言行,希望被同龄人关注或接纳。但是"皮"成为常态就是坏习惯了。
教育家说:“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不尽它给你带来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在偿还无尽的债务。”
曾经我信奉静待花开的理念,认为孩子长大会慢慢懂事明理。其实不然,静待中我们也要讲究规则,不能盲目等待。
当父母的总以为孩子小,不懂事,没事的,慢慢长大会懂事。其实不然,孩子长大后会明理,但,前提一定是有限度的管教与引导。我看来,孩子没有绝对的自由,偶尔"皮一下"也可以,给他们尝试错误、并改正错误的机会。但是随心所欲,不分场合,没有敬畏的"皮",那就违背原则的无底线了。
我们得从小培养孩子自律,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无疑才是让孩子真正的成长,明理。
孩子们,"皮一下"咱们也得讲分寸,讲规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