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国保--古建筑(5)

本篇目录:

*********************************************

88 41. 善化寺

辽、金                              山西省大同市

89 42. 隆兴寺

宋                                 河北省正定县

90 43. 保国寺

北宋                               浙江省宁波市

91 44 .华严寺

辽、金、清                          山西省大同市

92 45. 白马寺

金至清                             河南省洛阳市

93 46. 永乐宫

元                                 山西省芮城县

94 47. 武当山金殿

元、明                              湖北省光化县

95 48. 萨迦寺

元                              西藏自治区萨迦县

96 49. 广胜寺

元、明                              山西省洪洞县

*********************************************

41. 善化寺

山门亦为天王殿,单檐五脊顶,面阔5间,27米;进深两间,10米。当心间辟门。山门前后立有檐柱各6根,分布整齐;纵向另立中柱6根,共18根,内外柱一样高,凿削规整,形制美观,为现存金代山门中的巨构。山门悬“威德护世”匾额,字体敦厚有力。

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山西大同城内永泰门内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积13900多平方米。迄今,善化寺内收藏著不少文物,沿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两侧有观音殿和地藏殿。大雄宝殿与三圣殿之间的西面,有一座独具风格的普贤阁,它是一处单檐九脊顶方形楼阁。


大雄宝殿乃是善化寺之最大殿宇,前有月台,左右设有钟鼓二楼。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殿内正中供有五方佛像,从东往西依次排列: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殿内东西两侧砖台之上置有二十四诸天塑像,神态各异,性格鲜明。殿内西、南两壁之 上,存有清朝康熙二十五年至四十七年所绘壁画,内容均为佛教故事。三圣殿是善化寺中殿,建于金代天会至皇统年间。正面佛坛之上供有“华严三圣”佛像三尊,中为释迦牟尼,西为普贤菩萨,东为文殊菩萨,故而此殿称为三圣殿。普贤阁,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乃是一座三间见方重檐九的两层楼阁,高高耸立于寺院之内,建于金代贞元二年。楼阁坐西向东,阁内置有木梯,可登阁远眺。

普贤阁,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乃是一座三间见方重檐九脊的辽式楼阁,采用平座暗层做法(即两明层之间有一暗层),尚存唐代楼阁遗风。细部结构许多处与辽清宁二年(1056年)所建应县木塔相似。1953年修缮时发现“(金)贞元二年(1154年)一行造”题记,证明系金代重建。普贤阁结构精巧,形制古朴,高高耸立于寺院之内,建于金代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楼阁坐西向东,阁内置有木梯,可登阁远眺。阁南有琉璃烧制的五龙壁一座,色彩绚丽,富丽堂皇。旁侧一尊铁牛,保存完好,四肢健壮,楚楚动人,原在御河西岩,为镇压河妖,消除水患而铸造伫立。后移于此处。

普贤阁和文殊阁为一对称的楼阁建筑,位于大殿与三圣殿间的东西两侧,又称东楼、西楼。东侧的文殊阁在民国初年毁于火灾,西侧的普贤阁是金贞元二年(1154年)重修之物。坐西向东,面阔3间,进深3间,乃一座3间见方的两层楼阁,重檐九脊顶,下檐为平座,上檐施以斗拱,两檐均以筒瓦覆盖,外观精巧,比例匀称,乃研究中国辽金建筑的珍贵实物。

三圣殿,是善化寺的中殿,殿内中央三尊像为“华严三圣”。山门是寺内正门,内有天王塑像四尊,这四尊佛教护法神,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的印象。善化寺内,还有一座五龙壁,五龙色彩艳丽,给寺内增添了活泼欢快的气氛。三圣殿建于金天会六年(1128),该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结构上探合宋辽建筑特点而独具风格,可谓金初代表性木构建筑。殿内四根立柱与四根辅柱支撑梁架,庑殿顶式。左右次间各出60度斜拱,形如怒放的花朵,金代斜拱盛行,硕大华丽者以此为最。

殿内用四根金柱支撑梁架屋顶,是辽金减柱、移柱法的突出实例,充分显示出古代建筑之民族古朴风貌。内塑立像三尊,中为释迦牟尼佛,右为普贤菩萨,左为文殊菩萨,称“华严三圣”,取名三圣殿。三圣佛像之前,有二位助侍菩萨侍立,佛坛后面有护法韦驮塑像,手持降魔杵,威武雄健无比。此殿还存有四通碑碣,为研究该寺之重要文献资料,论其建碑历史之最先,碑额雕刻之玲珑,碑文辞藻之华丽,碑刻书法之精,惟朱弁撰写之《金碑》誉为佼佼者。金羁朱氏于此寺达14年之久,目睹寺院重修经过而为之记,故不仅文采飞扬,且记载翔实可信。

1961年3月4日,由国务院公布善化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2. 隆兴寺

照壁之中有两条栩栩如生蛟龙。传说,正定城南滹沱河,水深流急,早年无桥,过往不便,后打铸两条铁链系于两岸木桩,以利行人渡船,后经年累月,铁链变成两条绿龙,为害百姓,被张天师擒获。此时,正值尉迟敬德监修大佛寺,忘了修大佛寺的山门,正愁没办法交差。于是便让工匠连夜动工,在大佛寺门前修起了这座照壁,把二龙牢牢地嵌在中间,这样一来镇锁了蛟龙使它不能作恶,二来也遮掩了大佛寺没有山门的尴尬。

隆兴寺,别名大佛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城东门里街,原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公元586年(隋文帝开皇六年)在苑内改建寺院,时称龙藏寺,唐朝改为龙兴寺,清朝改为隆兴寺;是中国国内保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寺院占地面积82500平方米,大小殿宇十余座,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

隆兴寺主要建筑分布于一条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寺前迎门有一座高大琉璃照壁,经三路三孔石桥向北,依次是:天王殿、天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康熙御碑亭、乾隆御碑亭、御书楼(遗址)、大悲阁、集庆阁(遗址)和弥陀殿等。在寺院围墙外东北角,有一座龙泉井亭。寺院东侧的方丈院、雨花堂、香性斋,是隆兴寺的附属建筑,原为住持和尚与僧徒们居住的地方。天王殿门上悬有康熙皇帝手书“敕建隆兴寺”金字牌匾。在天王殿左右围墙上,有琉璃砖雕刻的“富贵牡丹”。正对天王殿南面,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双龙照壁。照壁东西长22.9米,高6.8米,厚1.2米。壁顶及两侧用绿色琉璃瓦镶嵌。盖帽、起脊处有飞禽走兽装饰。照壁的前后心均为菱形,中间为绿琉璃浮雕二龙戏珠图案,烘托浮雕的整面壁墙为大红色彩。穿过大觉六师殿遗址北行就是摩尼殿,摩尼殿是该寺主要建筑之一,坐落在中轴线前部,始建于公元1052年(宋仁宗皇祐四年),总面积为1400平方米。大殿结构属抬梁式木结构,平面呈十字形。殿内的粱架结构均与宋《营造法式》相符,大木八架椽屋,前后乳栿四柱结构形式。摩尼是梵语,意为珠、宝。佛经上说:“摩尼珠,投入浊水,水即清。”摩尼殿取此名,取其去浊取清、脱离尘垢、证得清静之意。摩尼殿内供释迦牟尼,平面布局为十字形,面阔七间、近深六间。长33.32米,宽27.08米,重檐歇山屋顶,绿琉璃瓦覆顶。与一般重檐建筑不同处是把外墙砌到副阶檐下,另在副阶四面正中各加一座山面向外的歇山顶抱厦,宋代称“龟头屋”。

在面南的壁上,为宋塑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二弟子及明塑以璎珞宝珠,飞天彩带为装饰文殊、普贤二菩萨塑像。东西两侧及大殿四周,除内槽东、西扇面墙内壁的“十二圆觉菩萨”和“八大菩萨”为清代绘制外,其余皆绘有明代成化年间所绘的壁画,四抱厦绘有佛教天神“二十四尊天”;檐墙内壁采用“分幅兼通景”的布局,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出家、苦行、成道、涅槃整个过程。内槽东西扇面墙外壁分别绘“西方胜景”和“东方净琉璃世界”,画面长9.36米,高7米,构图宏伟。保存较好的“西方胜景”,以西方三圣一弥陀、观音、大势至为中心绘佛、菩萨、罗汉、乐伎、圣众400余身。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坐落在中轴线后部。阁高33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为五重檐三层楼阁。旧名“佛香阁”、”天宁观音阁”。据记载,该阁始建于968-976年(宋初开宝年间)。

大悲阁内矗立着一尊高大的铜铸大菩萨,称“大悲菩萨”,高19.2米,立于2.2米高的须弥石台上,是中国保存最好、最高有大的铜铸观音菩萨像。像奉宋太祖赵匡胤敕令而造,周身有42臂,又称“千手千眼观音”。各臂分持日月、净瓶、宝塔、金刚、宝剑等,可惜两侧40双铜手臂均被毁,已改为木制,仅前胸两臂为原铸。观音像神态自若,比例均匀,衣纹流畅,线条细腻,颇具宋代艺术风格。据寺内一通宋碑记载,其铸造程序是:先铸好基础,然后分七节铸造大菩萨。第一节铸下部莲花座,第二节铸至膝盖,第三节铸至脐下,第四节铸至胸部,第五节铸至腋下,第六节铸至肩膊,第七节铸至头部。最后添铸四十二臂。菩萨的手均为木雕而成,其上裹布,一重漆,一重布,然后用金箔贴成。

毗卢殿位于隆兴寺中轴线最末端,殿内的毗卢佛堪称国宝,毗卢佛设计独特,精美绝伦,为明万历皇帝朱翊钧为其生母慈圣皇太后祝寿所御制的。这尊毗卢佛全部为青铜铸造,高6.72米,由三层坐式毗卢佛和三层圆鼓形莲座层置而成。三层莲座的千叶莲瓣上均铸有一坐式小佛,表情、手印富于变化,整尊造像上共计大小佛像1072尊。这尊皇家御制的毗卢佛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铜铸工艺,据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堪称海内孤例。

1961年3月4日,由国务院公布隆兴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3. 保国寺 

保国寺位于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洪塘镇的灵山之麓,距市区15公里,始建于东汉世祖时期,初名灵山寺,此即保国寺的前身。唐会昌五年寺宇被毁,广明元年(880年)重建,僖宗李儇赐“保国寺”匾额,此后改名为保国寺。保国寺并不是以其宗教寺庙闻名于世,而是因为精湛绝伦的建筑工艺令人叹为观止。寺内的大雄宝殿(又称无梁殿),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存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唐代经幢、观音殿、净土池等殿宇古迹。

宁波保国寺大殿是一座罕见的古代木结构建筑,它不仅较好地保留了其建造时代的建筑形制和构件,不少作法能与《法式》的规定以及同时代建筑做法相印证,而且能为进一步说明《法式》中的某些制度源自南方提供佐证。同时,宁波保国寺大殿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有些做法保留并影响到元代建筑,并成为江浙地区惯用的建筑手法。从而为我们全面地研究古代建筑史、深入探讨《营造法式》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例证,这也正是保国寺大殿的价值之所在。

置于天王殿前,东侧者建于开成四年,由幢座、幢身、幢顶组成,八边形平面,幢座采用须弥座式,束腰部分每面做一壸门,内雕一佛像,座顶刻仰莲及卧龙,幢身刻陀罗尼经,幢顶于飞檐上覆一带云纹的顶盖,其上应有宝顶,已缺失。这座经幢,比例匀称,造型古朴。此幢原藏宁波慈城普济寺。西侧的另一座经幢也为唐幢,建于大中八年(854年),也为八边形幢,但比例造型不如前者。此幢原属鄞县永寿庵。据《鄞县志》载,“此幢本刻尊胜经”现字已漫漶不清。

大雄宝殿,它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建筑特点鲜明:厅堂式构架体系,平面布局呈正长方形,进深大于面阔;斗栱结构复杂,用材断面高宽比为3:2,达到最高出材率和最强受力效果;以小拼大的四段合瓜棱柱为中国最早的实例,柱身有明显的侧脚,既省材又牢固美观,为现存古代木构建筑中所少见;阑额两肩有卷杀,额下采用了蝉肚绰幕构件,额枋上有七朱八白彩绘。这些独特的设计使得大殿结构极为科学,除了通过保持空气流通而让殿内不结蛛网,不积灰尘,长年保持清洁之外,还使整个大殿没使用一枚铁钉,仅靠斗拱之间的巧妙衔接和精确的榫卯技术,就将各个构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承托起整个殿堂屋顶50余吨的重量。

藏经楼是民国九年以后建造的建筑,也是保国寺最后一次展拓基址的产物,藏经楼所在的位置较法堂高处7米多,该楼本身面宽为五开间,通面宽22.79米,进深为11架12檩,硬山顶。前部附加一前廊,结构与主体脱开,但山墙却连成一体。该楼梁架采用抬梁式构架,作成3种形式,当心间为七架梁前带双步梁、后带单、双步梁用五柱,次间梁架为前后三步梁、双步梁、后带单步梁用六柱,梢间采用类似穿斗式的梁架,整品梁架用了8根柱子,梁的长度不过两架、一架。楼层梁架也随之,只不过在两品梁架间置以木方,上铺楼板。前廊构架一层立石柱置横梁与主体构架的檐柱相连,同时向前挑出小披檐。二层则只有一排细细的木柱,上部带有独立的前后坡小顶,在后坡置垂莲柱、插方穿式短梁,与主体构架相连。

钟楼的建造年代为嘉庆十三年至十五年间,处在寺院中轴线西侧,与鼓楼对称布置,钟楼和鼓楼朝向大殿的一面,立面处理基本相同,但在南北方向有所不同,钟楼一层平面面宽、进深皆作3开间,通面宽8.65米,通进深8.65米。在立面上,一层设有腰檐,南侧翼角起翘,北侧未做翼角,用坡顶直通相邻建筑,到了二层,只有当中的一开间加北侧的楼梯间,仅在一开间的部分作成木墙板,上部使用抬梁式构架,大钟即悬于梁下覆以歇山顶,楼梯间则变成钟楼北侧的另一个房子,改用两坡顶和白粉墙,钟楼室内一层楼板中部挖掉,使空间上下连通,以便于钟声传播,二层脊檩尚留有嘉庆重建题款“大清嘉庆十三年岁次戊辰春日谷旦本山主持方丈敏庵和尚监院永斋建”。

1961年3月4日,由国务院公布保国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4. 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后毁于战争,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华严寺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

山门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布局严整,高低错落。下华严寺位于上寺的东南侧,相距不远。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和天宫楼阁等。

普光明殿

进华严寺山门后,第一座大殿是普光明殿。殿内供奉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系音译,即“光明普照”,大殿因此得名。这座重檐歇山前接抱厦的摩尼殿是北宋王朝留下的。是一座由几种屋顶组合而成的建筑,整体较为复杂和华丽,代表了北宋繁华与优雅的时代特点。普光明殿的重檐、复杂的屋顶组合,开敞式檐廊(古建术语叫做“周匝附阶”)与周边的建筑显得有些不协调。虽漂亮,却如一位南朝来的翩翩贵妇,高高站在北朝端重的士大夫中间,有些太显眼,不太协调。


大雄宝殿:在华严寺内北隅,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始建于辽,保大之乱(1122年)毁于兵火,金天眷三年(1140年)依旧址重建。殿身东向,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单体建筑面积达1559平方米,矗立在4米余高的月台上,月台前正面置有石级,周围装勾栏,台上有一清式三间牌坊,左右分别是明代增建的六角钟鼓亭。殿的前檐装板门三道,都是壶门,单檐庑殿顶,举折平缓,檐高9.5米,出檐达3.6米。正脊上的琉璃鸱吻规模很大,高达4.5米,由八块琉璃构件组成,北吻是金代的原物;南吻是明代制作,也是中国古建筑上最大的琉璃吻兽。顶部覆盖筒瓦,黄、绿色琉璃瓦剪边。大殿外檐斗拱为双抄重拱五铺作,计有7种,形制硕大有力。


薄伽教藏殿内右侧椽底题有“维重熙七年(1038年)岁次戊寅九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午时建”字样,表明这是一座历经辽末保大之乱后幸存的辽代建筑。殿内斗八藻井等亦是辽代旧物,内槽彩画中所绘网目纹、三角柿蒂等辽代通行的纹样尚依稀可辨。佛坛上布列辽代彩塑29尊,分3组:北部一组以过去佛燃灯佛为本尊,胁侍二弟子、四菩萨;中部一组以现在佛释迦牟尼为本尊,胁侍二弟子、四菩萨;南部一组以未来佛弥勒为本尊,无弟子,有胁侍六菩萨。三尊佛像前端坐四大菩萨,由北而南依次为大悲观音、大智文殊、大行普贤、大愿地藏。此外,过去、未来二佛像前各有两尊供养童子像,佛坛四角各有一尊护法天王像。殿内诸多塑像呈“品”字形排列,在组合布局上突破了佛坛面积的限制,并利用造像的不同仪态,使群像结构紧凑、密集而不重叠。整个色调以墨绿、红、金为主。在佛坛上的诸菩萨像中,以一尊面带微笑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像最为生动,堪称“神品”。塑像高约两米,赤足站立在莲花台上,体态丰盈、上身薄袒、衣饰贴体、肘悬飘带、发束高冠、身姿略侧、颈项微斜、双目半睁、朱唇小开、两手合十、举至胸前、露齿微笑,被赋予“东方维纳斯”之雅号。

华严宝塔是继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通高43米,上景金盘,下承莲池,特别是塔下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宫,采用100吨纯铜打造而成,内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辉煌,全国唯一,是传统与现实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华严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5. 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洛龙区白马寺镇内。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白马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寺大门之外,广场南有近些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其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身高1.75米,长2.20米,作低头负重状。相传这两匹石雕马原在永庆公主(宋太祖赵匡胤之女)驸马、右马将军魏咸信的墓前,后由白马寺的住持德结和尚搬迁至此。走进山门,西侧有一座《重修西京白马寺记》石碑。这是宋太宗赵光义下令重修白马寺时,由苏易简撰写,淳化三年(992)刻碑立于寺内的。碑文分五节,矩形书写,人称“断文碑”。山门东侧有一座《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石碑,这是元太祖忽必烈两次下诏修建白马寺,由当时白马寺文才和尚撰写,至顺四年(1333)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刻碑,立于寺内的,人称“赵碑”。

白马寺佛殿位于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从前到后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主要建筑。其中,天王殿为单檐歇山式,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明代夹纻弥勒佛像、泥塑四大天王像、韦驮天将像等;大佛殿为单檐歇山式,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一佛,文殊、普贤二菩萨,迦叶、阿难二弟子,二供养人,观音菩萨等塑像;十八罗汉等23尊元代夹纻造像,位于清凉台之上,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毗卢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


大雄殿,本为元代所重建,明、清时重修。殿门外东侧壁间,嵌有宋代重立的《摩腾入汉灵异记》刻石,毕无说它“字体绝类《圣教序》,北宋人书,犹有晋唐风格,良可爱也。”此刻石记载了汉明帝修建齐云塔的起始原委。殿内天棚上。画有鲜艳的莲花图案;殿中央,这个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龛,精雕细刻,金碧辉煌,看起来十分壮观。在上层龛额正中,浮雕着一只大鹏金翅鸟,鸟吻人身。在鹏金翅鸟的两边,还各浮雕有三条龙。佛教传说,大鹏金翅鸟最喜欢吃龙,龙万般无奈,只好找如来佛“告状”,如来佛即从所披袈裟之上抽出一束丝,用一根丝覆盖一条龙。从此,龙受到如来佛的保护,不再担心受大鹏鸟之害了。如来佛又运用神通,让供品变化的无限多,用供品代龙,满足了大鹏金翅鸟的要求,解决了双方的矛盾,龙、鸟皆大欢喜。佛龛上的图案,大概就源于这个佛教传说故事吧。


大雄宝殿的三主佛、二天将、十八罗汉都是元代造像,与天王殿的弥勒佛,共二十四尊,是1973年从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调入的,为传世极稀的文物瑰宝,国内已非常罕见。


其中十八罗汉为国内仅存的一套,是白马寺的镇寺之宝。三尊主佛慈眉善目,端坐中央,两位天将韦驮、韦力,手持法器,守卫左右。十八罗汉分列两旁,栩栩如生。这是寺内造像艺术最为精湛,装饰最为富丽的一层大殿。殿内三尊主佛,中间是释迦佛,乃娑婆世界教主。左边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右边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故又称此三尊佛为"横三世佛"。


钟鼓楼分别位于山门内南北中轴线东侧和西侧。其中,钟楼由日本国中村包行先生捐资400万日元、白马寺出资60万元人民币于1991年6月建成;鼓楼于1992年竣工。钟鼓楼同为方形角楼,高7米,重檐歇山式,上覆灰色筒瓦,额枋彩绘,同建于石砌台基之上。钟鼓楼的建成恢复了寺院晨钟暮鼓的礼佛仪式,恢复了历史悠久的洛阳八大景之一——“马寺钟声”。


齐云塔院是河南唯一的一所比丘尼道场。院内主要建筑是金代重修的齐云塔和新建的斋堂、客堂、禅房等。其中,齐云塔始建于东汉明帝时,本称“释迦舍利塔”,后屡毁于战火,至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得以重修。金修释迦舍利塔为四方形密檐式砖塔,13层,高约25米,是洛阳一带现存最早的金代地面建筑之一;清代,白马寺住持如琇依据东汉明帝创建齐云塔的记载改称“齐云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洛阳市人民政府对齐云塔实施保护,于1990年建成,占地15亩的齐云塔院。该院坐北朝南,平面为长方形。在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分布着山门、放生池、石拱桥、齐云塔等建筑。在齐云塔的东西两侧分布着附属建筑:西侧修建有3间念佛堂、3间斋堂;东侧修建有3间客堂、3间培训班教室,另修建有禅房,所有建筑均为硬山式。在山门的两侧为大型佛教碑廊,西边为禅宗三十三祖画像及传法偈,东边为“释迦牟尼应化事迹”及高僧大德墨宝。1999年前后,白马寺寺院把白马寺镇政府所建的“狄公祠”收归寺院所有,并进行改建。此外,还新建了假山、观赏亭、放生池等游览设施。

接引殿,硬山式,面阔3间,进深2间,内供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像。


清凉台的东、西两侧,坐落在东西长25.2米,南北宽22.5米,高5米的台基之上。1995年建成。二阁形制相同,重檐歇山式,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4间,长18.5米,宽12.95米,朱漆圆柱,额枋彩绘,上覆灰色筒瓦。其中,藏经阁内供奉着泰国佛教界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收藏有龙藏经、中华大藏经、日本大藏经、西藏大藏经、敦煌大藏经等10余种藏经;法宝阁内供奉着1993年印度总理拉奥访华时赠送的一尊铜佛像,并收藏有数十种“法宝”。


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6. 永乐宫 

永乐宫,因故址在永乐镇而命名,又名大纯阳万寿宫。永乐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址位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招贤村,现址位于芮城县城北3公里的龙泉村东侧。永乐宫始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宫殿内部的墙壁上布满永乐宫壁画。永乐宫1952年发现后即设立了文物保管所。1958年治理黄河工程开始后,宫址恰在淹没区内,根据中国文物保护政策,经有关方面实地勘察研究,决定迁至今址复原保存。自1959年开始,至1965年结束,已将全部建筑和壁画搬到新址恢复原貌,并将宫内碑碣按年代和大小分别排列于无极门前两侧,筑敞廊围护。永乐宫的迁移保护工作尤其是壁画的成功揭取、迁移和加固,受到国内外一致赞誉,开了中国古代壁画保护工作的先河。

1959年至1964年间,三门峡水库的修建使得永乐宫位于库区淹没区,被整体搬迁至芮城县城北郊的龙泉村附近,距离原址20公里许。现存的永乐宫主要建筑为一门三殿,一门为龙虎殿,也就是无极门,三殿为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

永乐宫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宫门、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在建筑总体布局上,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附属建筑物,在建筑结构上,使用了宋代“营造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

一门为龙虎殿,也就是无极门。

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太清、玉属、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面阔七间,深四间,八架椽,单檐五脊顶。前檐中央五间和后檐明间均为隔扇门,其余为墙。北中三间设神坛,其上供奉道教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合称为三清。

三清殿藻井殿内四壁满布壁画,壁画高4.26米,全长94.68米,面积达403.34平方米,画面上共有人物286个。

重阳殿是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内出采用连环画形式描述了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

纯阳殿(又名混成殿、吕祖殿),殿宽五间,进深三间,八架椽,上覆单梁九脊琉璃屋顶。殿北部一间四柱神坛,前檐明次间与后檐明间皆为隔扇门,余为墙面。神坛上原为吕洞宾塑像,现已残毁。扇面墙后为《钟离权度吕洞宾图》,高3.7米,面积16平方米。

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永乐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7. 武当山金殿


武当山金殿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顶端。金殿和太和殿都是采用最高规格的重檐庑殿顶。朱棣将“太和”二字用于武当山,名为“大岳太和山”,山顶金殿命名为“大岳太和宫”,意为天下太平之意。北京故宫太和殿原名“奉天殿”,即奉上天之意,北京奉天殿与武当山大岳太和宫同为一体,意味着朱棣坐镇的江山稳固。这些建筑的修建不仅达到了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目的,而且也符合道教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相传,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有一次和元军交锋,全军覆没,他拼命逃到武当山下的一座小茅庵里,求里面的道士救命。道士说:“救了你,追兵来烧了我的茅庵,我到哪里去住呢?”朱元璋说:“以后我就赔你一座金殿。”于是道士让朱元璋站在柏树下,给他施了个隐身法。元军追来后找不到朱元璋,便放火烧了茅庵。朱元璋等元兵走远后,发现那名道士也已经不见了。朱元璋得了天下后,就命他的四儿子朱棣在武当山天柱峰上为真武神建了一座宏伟的金殿。


武当山金殿俗称“金顶”,在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顶端,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建筑物。金殿面阔、进深各三间,高5.54米,宽4.40米,深3.15米,是铜铸鎏金、仿木构建筑,重檐叠脊,翼角飞翘,殿脊装饰有仙人禽兽,造型生动逼真。下设圆柱十二根,宝装莲花柱础,斗拱檐椽,结构灵巧精美。额枋及天花板上,雕铸流云、旋子等装饰图案,线条柔和流畅。殿基为花岗岩砌筑的石台,周绕石雕栏杆,益显庄严凝重。武当山金殿由九种金属冶炼铸造的合金铜殿,俗称九花铜,是中国现存元、明、清几座铸铜殿堂中最华丽、制作技艺最精的一座,具有极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


殿内神像、几案、供器都是铜铸的,中供奉着真武帝君,着袍衬铠,披发跣足,丰姿魁伟,是武当山上现存最美的一尊真武神像,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相传这尊真武神像是按照朱棣的样子造的,所以民间有“真武神,永乐像”的说法。侧立有金童、玉女,拘谨恭顺,素雅俊逸,“水火”二将,列立两厢,威严勇猛,是全山铜铸造像艺术精华所在。金殿是分件铸造,榫铆拼焊,连接精密,浑然一体,毫无铸凿之痕,虽经历五百余年风霜雪雨和雷电的侵袭,至今仍金碧辉煌,绚丽如初,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明珠。


这座纯铜打造的宫殿。这个金殿大概用了20万斤铜,几千两黄金制作而成,应该说在这种建筑物当中的规智非常高的,首先使用的是重檐庑殿制的建筑,再有,在它这个上面还有仙人、兽头,一共是五个,第一个是龙,第二是凤,第三个是狮,第四个是天马,第五个是海马,今天的故事就说说这个海马。这个海马实在是太奇怪了,据说每到夏季下雨的时候,这个海马就会口吐云雾,这个云雾升华到空中,马上就变成了紫色的烟霞,非常非常的美丽,其实,这与烧水时水壶嘴喷出白雾是一个道理。海马本身是铜制的,内部中空,当温度过高,造成内部温度也很高,当温度下降的时候,形成汽化现象,使海马内部空气形成水蒸气,,然后从海马的嘴里散发出去。

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武当山金殿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8. 萨迦寺


萨迦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萨迦县本波山下,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也是萨迦派的主寺。“萨迦”系藏语音译,意为灰白土。公元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昆·贡却杰布(1034-1102)发现奔波山南侧的一山坡,土呈白色,有光泽,现瑞相,即出资建起萨迦寺,逐渐形成萨迦派。萨迦寺用象征文殊菩萨的红色、象征观音菩萨的白色和象征金刚手菩萨的青色来涂抹寺墙,所以萨迦派又俗称为“花教”。

萨迦北寺西侧分布着数量很多的佛塔,形成规模庞大的塔群,但大多数已经塌毁。此次考古将德确颇章遗址南侧和西侧的塔林分别编为区和区。区共有佛塔49座,区共有佛塔66座。此次对德确颇章南侧紧邻的第一排佛塔9座进行了清理发掘,除东面的大佛塔是独立修建之外,其余八座是为纪念释迦牟尼一生八件大事而建的“八相塔”(聚莲塔、菩提塔、吉祥多门塔、神变塔、天降塔、和好塔、尊胜塔、涅槃塔),均已残损,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红陶塔饰件以及塔内装藏的擦擦。

门廊:东门,门前的两侧是转经筒墙。门廊面积4长柱,柱上端刻有仰覆莲、花蔓,替木上镂空雕刻着大鹏鸟、宝轮、莲花、蔓草等等图案。门廊南侧是六趣图壁画;两侧木框中有一个鎏金铜转经筒(高1.28米,直径0.78米);门廊前饰有白色的帷幔,黑色的垂幕。前门用圆木作框,条石作槛,地上铺有条石。内门是厅堂,2柱3间,中间左右两侧放有两排转经筒,南北两间的地面抬高50厘米,供奉着不动金刚、马头金刚泥塑像,高约5.5米,神态非常凶悍。厅堂向西为两门,门楣浮雕有菱形小格凹饰、莲花,圆雕壁彩雄狮5只。两门向西为宽1间、深3间的甬道,甬道两壁彩绘有四大天王。

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萨迦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9. 广胜寺


广胜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县城东北17公里霍山脚下,寺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唐大历四年(769年),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撰置牒文,奏请重建。宋、金时期,广胜寺被兵火焚毁,随之重建。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平阳(今临汾)一带发生大地震,寺庙建筑全部震毁。

大德九年(1305年)秋又予重建。此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平阳一带又发生地震,但这两次地震寺宇未遭大的损坏,除上寺飞虹塔及大雄宝殿明代重建外,其余均为元代建筑。广胜寺分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上寺在霍山巅,翠柏环抱,古塔耸峙,琉璃构件金碧辉煌。下寺在山麓,随地势起伏而建,高低错落,层叠有致。

上寺由山门、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天中天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廊庑等组成。创始于汉,屡经兴废重修,现存为明代重建遗物,形制结构仍具元代风格。山门内为塔院,飞虹塔矗立其中,现存为明嘉靖六年(1527)重建,天启二年(1622)底层增建围廊。塔平面八角形,13级,高47.31米。塔身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全身用黄、绿、蓝三彩琉璃装饰,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捏制精巧,彩绘鲜丽,至今色泽如新。


大雄宝殿五间,悬山式,殿内木雕神龛及佛像,或剔透玲珑,或丰满圆润,工艺俱佳。毗卢殿五间,庑殿式,殿内两山施大爬梁,结构奇特,是元代建筑艺术富有成就的实例,该殿装修上木雕棱花是明代小木作中的精品。殿内奉毗卢、阿闪、弥陀三佛及胁侍菩萨、护法金刚等像,沿壁木雕龛阁,内供铁铸佛像35尊。四周壁画,以后壁十二圆觉技艺最佳。寺内碑碣数十通,对研究广胜寺的历史很有价值。


下寺由山门、前段、后殿、垛殿等建筑组成。山门高耸,三间见方,单檐歇山顶,前后檐加出雨搭,又似重檐楼阁,是一座很别致的元代建筑。前殿五开间,悬山式,殿内仅用两根柱子,梁架施大爬梁承重,形如人字柁站,构造奇特,设计精巧。后殿建于元至大二年(1309),七间单檐,悬山式,殿内塑三世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均属元作。殿内四壁满绘壁画,1928年被盗卖出国,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残存于山墙上部16平方米的画面,内容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画工精细,色彩富丽,为建殿时的作品。两垛殿至正五年(1345)建,前檐插廊,两山出际甚大,悬鱼、惹草秀丽。


广胜寺现存飞虹塔琉璃塔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是目前全国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琉璃塔。早期我们熟知的83版《西游记》中那集《扫塔辨奇冤》正是取景于此神塔。飞虹塔屹立于山门的正面,呈八角形共13层,塔身高47.31米。塔身由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全身用黄、绿、蓝三彩琉璃装饰,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捏制精巧,彩绘鲜丽,至今色泽如新。檐角均挂有风铎,微风吹拂下能发出悦耳的铃声。塔顶建有铁制法轮,中镶风磨铜塔刹,约重67.2市斤。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设计十分巧妙,为我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临汾盆地八级地震,此塔安然无恙。能够保存如此完整、精美的琉璃塔,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广胜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河北保定:大慈阁

    离开易县清西陵,我在易县汽车站乘坐公交到了保定.第二天骑了共享车到了市中心的大慈阁. 大慈阁,原名大悲阁,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大慈阁由元代蔡国公张柔所建.一组寺庙建筑群体,因其主体建筑称大慈 ...

  • 三进的院子有800多尊佛,是由于这里钟灵俊秀,还是人杰地灵

    新年伊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座从名字中就透露福气的庙宇,多福寺.我国著名的名士傅山先生,就曾隐居于此. 多福寺身处于美景之中,古晋阳八景这里就占了两样,一处是"崛围红叶",一处是& ...

  • 山西繁峙:秘密寺·正觉寺

             大五台山位于山西忻州市属太行山系北端,跨忻州市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周五百余里,包括台怀镇中心四周的五座峰顶如平台的高峰故称"五台",又称内台,散 ...

  • 京-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山山药,创建于西晋建兴四年(316),原名"嘉福寺".北京有句俗谚语"先有潭柘,后有幽州",侧面证明了潭柘寺早在唐代幽州城建立以前就 ...

  • 话说显通寺

    显通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北侧,是五台山规模大.历史悠久的寺院,也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全山寺院之首,与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寺庙.该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69年),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 ...

  • 游览杭州灵隐寺,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

    图文:走吧网吧铁 夏群 12月25日我们游览完西湖三潭印月景区,立马来到西湖灵隐山麓的灵隐寺,因为每一次来杭州这两个景点都是必去的,所以每一次游玩过后总是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一次是在冬至过后,似乎处 ...

  • 话说寂照寺

    寂照寺坐落在高阳镇三多村猫儿山顶部.寺庙创建年代不详,寺内现存有元代建筑,明.清两代均有修葺.据寺内三大士殿房檩上题记:"大明万历三十三年起建重修观音殿.天王殿.山门--"可知明万 ...

  • 山西之行(三)——五台山

    山西之行(三)--五台山 孙江林 05-25 阅读 1105 2021年5月18日,我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名团友从山西太原出发,2个多小时到达第一站--五台县茹村镇尊胜寺.尊胜寺始建于隋代,至今已 ...

  • ​汉传佛教建筑及其布局(下)

    佛之空间 以大雄宝殿为界,其南之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构成"佛之空间",是整个佛寺重点,尤其大雄宝殿,作为释迦牟尼佛像之所在,是整个佛寺之精神核心. 山门为佛寺正面入口之楼门,若被 ...

  • 中国二十大名寺及毗邻景区图文精选汇编之十四(2)

    (十四) .天津大悲禅院 14-2. 天津大悲禅院主要殿宇 2021年4月2日  智慧的源泉 [山门殿与天王殿] =山门殿 现山门是2007年建.大悲禅院的门外有琉璃石狮一对(两只黄绿相间的系铃抓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