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阳明心学心得

学先贤守初心:守正自持不迷惘

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

近来,一直在读王阳明的心学,受教颇深。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历史上有“孔孟朱王”之说。他的一生功绩赫赫,但命运曲折多舛。其开创的“心学”被誉为中国儒学的最后一个高峰和启蒙思想的先导,其影响力经久不衰。他的心学思想核心内容是“致良知”、“知行合一”,旨在告诉人们,人,内心都有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与行为准则,这就是良知。人,要时时事事光复和实践这种良知,守正自持,做到初心不改,心外无物,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境界和操守。

人生的格局与地位,从来不是用金钱多少和名利权位高低来衡量,而是由内心的价值趋向决定的,所以,我们要端正初念初心。阳明心学讲--心即理。正所谓“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人之初心,干净纯洁无外欲,只是后来被环境污染,特别是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时代,各种利益纷扰,争权夺利贪污腐化的事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失足成千古恨。在古代圣贤看来,外在的名利远远不及内心守正自持那般可贵。一个人的人生作为与价值追求,往往取决于内心不为外界所动,不为外物所惑,出污泥而不染,所以,要致良知,光复初心、坚定信念、付诸行动。王阳明一生平叛削藩、治理地方的功绩很大,自己一直却受朝中奸臣的排挤,后半生几乎都没有被准予迈进皇庭一步,面见皇上一面,更何况受嘉禄恩赐了,他一生身体病弱,最后,终因积劳成疾死在返乡的船上。当时,他的弟子满天下,分布在各行各业居官、居士、居商,地位显赫,他们纷纷要为他打抱不平,但他心里却平静似水,笑而拒绝。

历代的先贤也给我们留下许多美谈。史载:宋相包拯“徙知端州,迁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宋史·包拯传》),“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清官形象流传至今。笔墨纸砚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来说是件必须用品,端州又盛产砚台,然而,包拯在离开端州赴京上任时,却没有带走一块。现在看来顺走一块石头,实在是小事一桩,名砚再好包拯却不动心,足可以看出包拯守正自持的定力。“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公孙仪嗜鱼拒馈;子罕以不贪为宝;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陆贽拒靴;寇准不接待昏夜叩门者。古代先贤的这些品行,都以不同方式诠释了他们不求外物,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君子居暗室不嗫食的境界和操守。观操守在利害时,只有心正了,当遇艰难险阻时,才能勇于担当,面对风险诱惑时才能守正自持,坚守底线和良知;面对大风大浪时,才能辩是非、知轻重;权利来时不迷茫、不贪恋。这是古代先贤与优秀知识分子最基本的操行。近现代有方志敏、焦裕禄、雷锋等革命先烈,他们的一生恪守清贫,从不贪用公家一个铜板,一颗螺钉,一粒粮食,而自己的心血却全部融化在了为革命和人民事业上。还有我们当代的共产党人老干部,杨善洲,他身居要职退休后足可以颐养天年,但他却扎根大亮山的深山上,义务植树造林二十多年,昔日荒山披绿装;谷文昌一心装着东山人民,让东山风沙岛变为了鱼米乡,他一生艰苦,调回省城工作时,带走的只有两只皮箱、几袋杂物。这些优秀的共产党人正是明白了“我为谁来,心为谁向、念为谁想”的道理,这样才能做到人生真正的升华,才能让人民在多年以后,仍能记起他们当初的样子,不会忘记你的功德。只要你不忘来时的路,心中永远装着人民,人民心中总有块丰碑为你矗立,为你铭记,这丰碑将永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我们每个党员干部来讲,只有端正内心,守正自持,才能多一份坦然、多一份平安。但总有人不懂得,更做不到守正自持,从起初贪小逐利所惑,到后来被权利所累,被贪婪欲望所控,意志防线松动进而底线失守,使贪欲之心在歧途上越走越远,逐渐走上违纪违法的不归路。忘却初心,不归之路正是从吃喝玩、拿卡要等小事开始,不知不觉中逐渐地走上了温柔之床、陷入黄泉之汤,沉糜之中,不能自拔。温水煮青蛙,水沸而不出,最后想出也出不来了。近年来,我们中心机关每年都要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一批贪官忏悔说,正是由于放纵自己的贪欲,忘记初心,迷失方向,追求心外身外之物,才一步步滑向罪恶的深渊。

《论语》中的一句名言告诫我们:“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日日三省吾身”。铲除邪念、正心立行;打坚内心定力,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志,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经得起考验。要始终牢记“千里堤坝,溃于蚁穴”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端正内心,守正自持,这样才能时刻保持一个人的本色。

张工写于2021年 “七一”前夕。

壹点号清河学士

(0)

相关推荐

  • 男人欲成大器,能力为次,主修心。

    男人欲成大器,能力是次要的,主要还是需要修炼好"心学",才可功成名就.   王阳明,大家都知道是著名的心学大师,后被世人誉为心圣,无论是在军事还是政治上,都能做到百战百胜!   王 ...

  • 依愿而行 初心不变

    致良知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认真读一本书 致良知 我们给予, 是为了破自己的悭吝. 对方接受与否是他的选择. 各有因果. 成年人,有自己的判断和认知, 这个 ...

  • 阳明心学: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结合体

    阳明心学我想很多小伙伴都有所了解,教导我们修炼自身强大的内心.阳明心学内含儒释道三家的影子在里面,儒家又有前人陆九渊的心即理思想基石奠定.从龙场悟道开始,阳明先生慢慢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阳明心学思想体系. ...

  • “初心”不能停留词汇上,还需明理“初心”何以惹灰尘?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 文丨易书生 本来不想说那么多,翻看一些材料,还是没忍住. "初心"这个词很好,表达的意思很丰富,已经广 ...

  • 读阳明心学心得-守正自持不迷惘

    学先贤守初心:守正自持不迷惘 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 近来,一直在读王阳明的心学,受教颇深.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历史上有"孔孟朱王&q ...

  • 读阳明心学:阳明四句是致良知的高度法理准则

    阳明四句是致良知的高度法理准则 读王阳明心学最终必会归结到"阳明四句"教义,也就是阳明心学思想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 12个实用又好记的心学口诀,教你快速读懂阳明心学

    彷徨和痛苦是天才的共性,王阳明也不例外. 高中时读书,读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时常心潮澎湃.唯物主义是一定正确的,但我特别喜欢唯心主义,与其说我喜欢唯心主义,不如说我喜欢"心"这个字 ...

  • 王德峰:阳明心学何以成为当下中国人的精神出路? | 荐读

    当我们面临命运的抉择,知识帮不了我们.知识之外,我们也需要对命运的领会和对真理的感悟. 在现代化道路上跋涉许久的中国人,已经开始回归古人的思想,学习如何依靠古典哲学安顿内心了.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成果, ...

  • 二十八字读懂阳明心学

    图片发自简书App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此乃王阳明心学的世界观.倘若我们的心是无善无恶(不对外物贴标签.不做评判)的,由于心外无物,所以这个世界的天地万物也应是无善无恶的.既然无善无恶,所以王阳明心 ...

  • 【悦读阳明】王阳明的人生智慧——阳明心学百句解读

    小编提示 作者:吴光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2月 吴光,浙江淳安人.现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兼任浙江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国际儒联中 ...

  • 《传习录》经典八句,读懂这八句,才真正懂得阳明心学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一.不贵于无过,而贵 ...

  • 王阳明,一代国学宗师,阳明心学更是儒家思想乃至中国哲学的升华

    与大多数陈陈相因.谨守朱子门户的科举士子不同,王阳明在年少时已游历了北部边塞,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 王阳明一生狂狷不羁.坎坷传奇,阳明心学的完整构建,标志着儒家思想又一次通过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而得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