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蓉)川南叙永江门峡、鱼凫关与明代状元杨升庵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杨状元与永宁风物

文/孙元蓉

永宁乃古夜郎国之辖地。永宁鱼凫关乃永宁人多次送别明代第一才子、状元杨升庵(杨慎)的地方,杨状元曾讲“鱼凫氏治江阳,即是永宁鱼凫关也”。

鱼凫是古蜀国的国王,被开明氏打败,举族向南迁徒,消失在茫茫的历史时空无影无踪。去哪里了?杨状元说迁至江阳了。江阳在哪里? 江阳在叙永。他的诗文中提到:“关名仿佛鱼凫国”。白纸黑字为凭。此话出自明代这位第一才子之口,岂是姑妄之言?杨状元任职翰林修撰,多读皇家典藏古籍,他的话岂可质疑?由此奠定今之叙永,古之永宁的历史地位。

古邑永宁历史厚重,途经过此的杨状元和永宁结下了深深感情。他热爱永宁风物,对永宁穿城流过的那条永宁河,带来永宁商贸兴盛的永宁河,杨状元更是印象深刻。在《明史.土司传》中这样记载永宁河。“(洪武) 二十三年(1390年),永宁宣抚司言,所辖永宁河水道一百九十滩,其江门大滩有十二处,皆石塞其流。诏景川侯曹震往疏凿之。二十四年(1391年) ,震至疏治永宁河,凿石削崖,以通漕运。”

这段话讲朝庭派景川侯曹震来疏通永宁河,永宁河上才有了这番水运热闹繁忙景象,江门峡上才有这些运载物资往来的无数船只。这是曹震之功劳。古时交通全靠水运,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杨状元笫七次返蜀回家,经过江门峡日孓,在半没蓬蒿峡地初始读到曹震“开河碑记”,思绪潮涌,万分感慨,挥笔写下《读江门驿景川曹侯开河碑》诗,竭力彰表曹震疏治永宁河之功。诗中写道:

将军玉剑虏尘清,余力犹能水土平。

象马边隅通贡道,蛟龙窟宅奠夷庚。

史家底事遗经略,郡乘何曾纪姓名。

赖有琳琅摇金薤,可无蓣藻荐芳馨。

此诗载入《南中集续抄》。杨状元诗说:“赖有琳琅摇金薤”。即幸好有开河碑记载景川侯曹震疏河之功,才知晓当初之详情。在杨状元大肆宣扬奔走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开江疏河之曹震才得以列入乡祀,留绩永宁。这也是杨状元于永宁的历史之功也。

而这位曹震乃濠人,随太祖起兵,累官指挥使。洪武十二年,以征西番功封景川侯。“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谳告玉谋反…列侯以下坐党夷灭者不可胜数。”“论逆党,以震为首,并其子炳诛之。” 但曹震在永宁确是有疏河之功,才使永宁河上商船林列,往来通利。凿通永宁河以后,永宁依靠水运载物,大大推动了泸南地区的发展。然而船行九十九滩之永宁河,危险无时不在,水深浪急、滩险激流,江门峡更为险中之险。杨状元在《江门三滩行》诗中是这样描写江门峡的:

江门三滩石辘轳,舟师估客齐喧呼。

蜀舱下水如飞电,逆流牵挽迟拽答。

生动描写了三滩水急,逆流牵挽的情景。就是在这种水运情景下,永宁各码头才兴盛起来。江门峡民间流传有:“白日千人拱手,夜晚万盏明灯” 之说,就是讲江门峡过往船只多,白天拉纤人沿河岸弓腰驼背,用尽力气拉着装满货物的船只上行,晚上无数停泊永宁河上船只万盏渔灯闪烁,挤满照亮永宁河面。道出永宁河水运兴盛和永宁作为四川南大门、川滇黔边地交通枢纽重镇的重要功用。

永宁流传“吸咂酒”,杨升庵也多次参加过这样的聚会。就是大家围着一坛几十斤土陶罐装黄酒,每人一根咂管伸入罐坛,将酒吸入口中的饮酒方式。他在《吸咂酒》诗中写道:

酝入烟霞品,功随曲蘖高。

秋筐收橡栗,春瓮发蒲桃。

旅集三更兴,宾酬百拜劳。

苦我无多酌,一吸巳陶陶。

他用“一吸巳陶陶” 赞誉永宁佳酿之香,喻为“烟霞品”,说明永宁酒质之优。而这种吸咂酒的方式,大家同乐同欢,气氛热闹,十分接地气。这种聚会,不光酒暖人心,酒醉人心,就其环境与方式气氛说,也是“一吸巳陶陶”,令杨状元暖心和陶醉不已了。《咏雾松》诗,也表达杨状元对永宁风物的喜爱。

木稼,官不怕。雾淞,丰年无征。

蛮天风景常如此,把送行人两鬓星。

这是杨状元往返永宁古道,见崇山野岭路远林深,山树滕蔓交织,傲雪挺立的雾淞四季常绿,犹其壮美,陪伴着旅途之人终年行走古道之上,赞美她们雾松四季景美如图,精神可佳。也表达杨状元坚守内心的情操。这些陪杨状元多年行走的古道古景,他在《摩尼至普市》诗中是这样描述的:

弯马蹄,跛狗脚。

胡孙愁,腾蛇却。

奇肱莫飞车,神禹难乘撬。

双翼羡青凫,三叹望碧落。

生动形象道出他走行古道的心境。杨状元笔下的水宁山水是如此秀美多情,杨状元笔下的水宁永宁的风物是如此质朴可爱。“界首飞泉瀑练悬,红岩迥与縴宵连”。这都是杨状元心中留下永宁风物的最美好印象。

明万历三十四年蜀刻本卷十,戍午冬过《水峡观瀑布、怀景川侯曹公遗迹》诗中也存这样的表述:

万壑交流竟秀中,匡庐瀑布敢争雄。

云宵仰见凌飞鸟,倾洞遥思抑下鸿。

龙凿离堆传蜀誓,鼋驱桥石小秦功。

百年庙貌犹生气,一体旆常祭礼同。

明代笫一才子,著述之富首推笫一的杨慎状元,诗文而外,杂著一百余种并行于世。他充军万里多次途经永宁,纵酒自放留下华丽诗章。结缘永宁,情倾永宁,虽未能实现与永宁人相约:“生还如有日,相伴老渔蓑” 愿望,但永宁的历史和永宁人都永远记下了这位朋友、先师。永宁风物代代传,杨状元的诗文也代代传。

(0)

相关推荐